元王蒙《具區林屋》
李常生資料整理 2021/11/05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縱:68.7公分 橫:42.5公分
王蒙(1308-1385),吳興(浙江湖州)人。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1254-1322)的外孫。明初因胡惟庸案受到牽連,死於獄中。畫風以王維(701-761)、董源(活動於十世紀上半葉)、巨然(十世紀)為宗,但能自立面目,與黃公望(1269-1354)、吳鎮(1280-1354)和倪瓚(1301-1374)齊名,合稱為「元四大家」。
這件畫作描寫江蘇太湖林屋洞之景色。玲瓏的洞壑、層疊的山石、繁密的樹林、錯落的村舍和粼粼水波填滿了整幅畫面,大膽地擺脫了自然景象的拘囿。全作的構圖幾乎密不透風,但因畫家以虛實相濟的觀念,在畫幅的右上角以透出遠景水域暗示開闊空間,使得全作毫無迫塞的感覺。王蒙用牛毛皴皴擦山石,長披麻皴畫樹幹,又雜以繁密的苔點,筆法變化多端,細膩豐富。墨色層層點染,濃淡分明,同時又用了赭石、藤黃、朱砂和朱標等暖色系色彩,使得全作秋意滿幅。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畫家。趙孟頫外孫。
元末棄官,隱居杭州黃鶴山(今浙江杭州臨平),自號「黃鶴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東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胡惟庸案」牽累,死於獄中。
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進而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王蒙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兼攻人物、墨竹,並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王蒙能詩文,工書法。尤擅畫山水,得外祖趙孟頫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寫景稠密,佈局多重山複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對明清及近代山水畫影響甚大。
其山水畫受到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幹濕互用,寄秀潤清新于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
王蒙創造的「水暈墨章」,豐富了民族繪畫的表現技法。他的獨特風格,表現在“元氣磅礴”、用筆熟練、「縱橫離奇,莫辨端倪」。《畫史繪要》中說:「王蒙山水師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惲南田更說他「遠宗摩詰(王維)」。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其特徵,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用筆撳變和「繁」著稱;另一是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餘地,再加以破點,望之鬱然深秀」。
【註】上文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