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家繪畫

金武元直《赤壁圖》

金武元直《赤壁圖》

李常生資料整理  2021/11/05

本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為縱:50.8公分、橫:136.4公分。

本幅無名款,作者實為武元直。武元直字善夫,號廣莫道人,約活動於十二世紀下半期。

蘇軾的〈赤壁賦〉,宋神宗五年(1082)完成後傳誦千古,畫家據之以成畫題。畫中東坡頭戴高裝巾子,與二客一船夫,泛舟蕩漾於江水之上,「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赤壁則是「斷岸千尺」;水則「江流有聲」;畫中強調風動松折,對山石之描繪,為典型之斧劈皴法,筆意健勁,恰似持利斧斫出山壁凹凸,對山石更是曲盡質感堅硬。扁舟雖小僅寸餘,但以小點連綴成形,點之跳動,如音符叮噹有聲;水流旋渦,迴瀾起伏,輪轉旋律有韻,去而又還,筆調充滿著音樂性。兩岸之間,大江東去,氣象萬千,煙波浩渺。上文

孫恭題跋:赤壁遺言。南臺孫恭而安篆。印記:二寓軒、神游詩翰、孫恭而安印章。

趙秉文題跋:追和坡仙赤壁詞韻。清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姮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傑。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澹澹長空今古夢。祇有歸鴻明滅。我欲乘雲。從公歸去。散此麒麟髮。三山安在。玉蕭吹斷明月。正大五年(1228)重九前一日。書於玉堂之署。秉文。

項元汴題跋:宋迪功郎朱銳畫赤壁圖。趙閒閒追和坡仙詞韻。真蹟神品。檇李項元汴珍祕。其值壹佰伍拾金。印記: 元汴之印、子京珍祕。

項元汴題籤:北宋朱銳畫赤壁圖。趙閒閒追和坡仙詞真蹟。檇李天籟閣珍祕。

研究性論著:本幅無名款,卷前明代大收藏家項子京題籤:「北宋朱銳畫赤壁圖,趙閒閒追和坡仙詞真蹟,檇李天籟閣珍秘」。據《元遺山遺集》有題〈趙閒閒赤壁詞〉云:「赤壁圖,武元直所畫,門生元某謹書」。此圖作者實為武元直。(註1)武元直字善夫,號廣莫道人,生卒年不詳。明昌二年(1191)任提點遼東路刑獄王寂著有《鴨江行部志》,記當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十二日日記。其中壬寅(二十三日),題詩武元直〈龍門招隱圖〉,明記武元直已去世。據此當是活動於海陵王至金世宗朝(1149-1161;1161-1189在位)間。(註2) 蘇軾的〈赤壁賦〉為宋神宗五年(1082)謫居湖北黃岡時所作,完成後傳誦千古,畫家據之以成畫題。畫中東坡頭戴高裝巾子,與二客又一船夫,泛舟蕩漾於江水之上。對岸則嶙峋巨嶂,當是赤壁;前景石岸壘塊,松林因風而響。讀前後赤壁二賦來說,蘇東坡所述本是帶有時間歷程的活動。歷代存世〈赤壁圖〉,表現內容,則可分為依文章發展成一段段演譯;另一種則如本幅,以山水畫的形態表現。本卷畫中母題,畫家選擇賦中:「蘇子與客泛游赤壁之下」為中心,「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駕一葉之扁舟」)赤壁則是「斷岸千尺」。水則盤渦,不是「水波不興」,而是「江流有聲」;畫中強調風動松折,也不是「清風徐來」;赤壁二賦均是夜遊,畫家也不循例將象徵性的月亮畫出,可見畫家別有心裁。本幅主山連嶂如屏,峨峨高山,直聳就在眼前,這是所謂「巨碑式」北宋山水風格。武氏雖屬於金,時在北宋末南宋前期,就此風格,猶是五代北宋以來北方地區「李(成)郭(熙)系統一派,亦顯現與南宋同中有異的地區風格。對山石之描繪,為典型之斧劈皴法,筆意健勁,恰似持利斧斫出山壁凹凸,一筆如一斧,斧起斧落,一斧留一痕,其清晰俐落,如以音樂比喻,節奏分明,毫無間歇;對山石更曲盡堅硬質感。扁舟雖小僅寸餘,但以小點連綴成形,點之跳動,如音符叮噹有聲;水流漩渦,迴瀾起伏,輪轉旋律有韻,去而又還,餘韻不了;風入松,其勁足使幹針葉為之翻轉,又使人聞之,颯颯作響。論歷代名作,筆調所產生之音樂性,此幅允為一流。展卷遠觀,卷首卷尾,以一角畫出群峰。兩岸之間,展露出無限開闊眼界,一望巍巍嶽峙,壁立千仞,其勢由上直下,氣象萬古雄偉,咄咄懾人;隨之大江東去,煙波浩渺,怎不令人興起臨江賦詩,一吐興觀群怨,與造物者游。

研究性論著:武元直所畫〈赤壁圖〉應不止於本卷而已。同時代之邊元鼎(天德三年進士;1119)〈題武元直赤壁圖〉:「鼎足三分漢祚移,阿瞞曾困火船歸。一時豪傑成何事,千里江山半落暉。雲破小蟾分樹暗,夜深孤鶴掠船飛。夢尋仙老經行處,祇有當年舊釣磯。」(註3)詩中前半是詠史感懷,第六句「夜深孤鶴掠船飛」當是寫畫中景,則所畫為〈後赤壁賦〉與本卷圖像不同。(王耀庭) 註1:莊嚴,〈武元直赤壁圖考〉收入《山堂清畫》(台北:故宮,1980),頁210-241。 註2:參見小川裕充,〈關於武元直的活躍年代及其製作環境〉,《美術史論叢》(東 京:東京大學文學部美術史研究室紀要,1995)11,頁67-73。 註3:《中州集》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商務,1965),頁49。

參考書目:1.王耀庭,〈金武元直赤壁圖〉,收入王耀庭、許郭璜、陳階晉編,《故宮書畫菁華特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年初版,2001年再版),頁170-171。 2.王耀廷,〈金武元直赤壁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文學名著與美術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初版),頁134-135。 3.〈金武元直赤壁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赤壁賦書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4年初版),頁25-26。 4.林莉娜,〈金武元直赤壁圖〉,收入林莉娜編,《秋景山水畫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十月初版),頁66。 5.〈金趙秉文武元直赤壁圖卷跋〉,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名寶上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頁183。 6.黃緯中,〈趙秉文及其追坡仙赤壁詞韻墨蹟〉,《故宮文物月刊》,第74期(1989年5月),頁90-95。 7.王耀庭,〈書畫菁華特展 — 武元直赤壁圖〉,《故宮文物月刊》,第163期(1996年10月),頁50-51。 8.李霖燦,〈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斷代研究〉,《故宮季刊》,第十三卷第二期(1978年冬),頁25-40。 9.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故宮學術季刊》,第十八卷第四期(2001年夏),頁63-102。 10.李羿萩,《武元直赤壁圖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1.王競雄,〈跋金武元直赤壁圖卷〉,收入何傳馨主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書畫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年十月初版一刷),頁394-395。 12.李羿萩,〈蘇東坡把赤壁搞大了 宋金元明「東坡泛舟赤壁」圖的真情告白〉,《典藏古美術》,第213期(2010年06月),頁126-133。

內容簡介一:武元直,金章宗明昌時(西元一一九0-一一九五年)名士,善畫山水。圖中繪蘇軾傳誦千古的〈赤壁賦〉。東坡頭戴峨冠,與二客及一船夫正「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對岸赤壁巍然矗立,岸上松枝微彎,似乎「清風徐來」,水紋盤旋,暗示「江流有聲」。前景樹石用盛行於北方的李郭風格,主山皴紋直筆而下,明快俐落,遠山則用淡墨渲染,和南宋風格相通,全卷氣象萬千,是金畫傑作。

內容簡介二:武元直,字善夫,北平人。金章宗(西元一一九0─一一九六年)時名士。善畫山水,有巢雲、曙雪等作傳世。此圖寫東坡赤壁泛舟之景。通幅筆意圓勁,如鋼針鑴鐵。畫山窮其凹凸,寫水狀其盤渦,的屬古畫中之面目特立者。今據「元遺山集」中題趙閒閒書赤壁詞,云為武元直之作,而改原籤。

內容簡介三:武元直(活動於1149-1189),字善夫,號廣漠道人,金朝明昌年間進士,擅畫山水,其山水承襲北宋以來李成、郭熙的北方山水風格。此圖描繪蘇東坡與友人泛舟赤壁之下,舟上坐四人:東坡頭戴「高裝巾子」,另有二客及一船夫。石崖嶙峋峻拔,流水沖潄崖腳溪石,激起浪花,並成漩渦,景境偉壯險奇。用筆挺健,如鋼針鎸鐵,面目特立,亦可歸於斧劈系統之皴法。此手卷為本院收藏最早之赤壁圖,且為<赤壁賦>山水圖式中最為重要者,亦是畫史的名作。

內容簡介三:趙秉文(1159-1232)字周臣,號閑閑,河北磁縣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歷仕世宗、章宗、衛紹王、宣宗、哀宗五朝,著述豐富,目前尚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流傳於世。趙氏傾慕漢文化,對北宋蘇軾、黃庭堅的崇敬,每於文字間自然流露。書法雖然也取徑蘇黃,實際上從唐人出發,不止於一家之學。這段書跋筆意奔放,如見東坡的意趣和精神,其中真實無華的本質最為動人。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