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家繪畫

元陳琳《溪鳧圖》

元陳琳《溪鳧圖》

李常生資料整理  2021/11/05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35.7×47.5公分。

陳琳(約1260-1320),字仲美,浙江杭州人。與趙孟頫過從甚密,同是由宋入元的知名畫家。

此幅繪水邊芙蓉下,綠頭野鴨臨岸佇立。根據詩塘上仇遠的題跋,是陳琳於深秋時節造訪趙孟頫松雪齋的即興之作,趙氏並為其潤飾補筆。畫鴨的用筆細緻而不流於工整板滯,水紋和芙蓉的線條更是活潑粗放,深具野逸畫趣,元代兩大書畫家合作所成,殊屬難得。筆墨上,亦展現了趙孟頫提倡的「書法用筆入畫」觀念,顯示出筆的運轉、墨的深淺變化所帶來的另一番風味。

趙孟頫題跋:陳仲美戲作此圖。近世畫人皆不及也。子昂。印記: 趙氏子昂

仇遠題跋:大德五年辛丑秋。仲美訪子昂學士于餘英松雪齋。霜晴谿碧。作此如活。使崔艾復生。當讓出一頭。脩飾潤色。子昂有焉。昔人有以千金換能言鴨者。此雖不能言。亦非千金勿輕與。是年除夕。題於躬行齋。南陽仇遠。印記: 仇仁父氏、山邨居士。

柯九思題跋:良工苦思可心降。底事文禽不解雙。欲採芳華波浪闊。夫容朵朵隔秋江。丹丘柯九思賦。印記:柯九思敬仲印。

清高宗題跋:寫生本自陳仲美。潤色還煩趙子昻。秋水芙蓉閒獨立。野鳬那羡善翺翔。丁亥秋日御題。印記: 乾隆宸翰

研究性論著   陳琳(約1260-1320)字仲美,錢塘人(今浙江杭州),其父陳玨為南宋寶祐(1253-1258)年間畫院待詔。陳琳自小受家學薰陶,見畫臨摹,咄咄逼真;善山水、人物、花鳥,俱師古人,無不臻妙。又得趙孟頫相與傳授,多所資益,故其畫不俗,論者謂宋南渡二百年工人無此手。 圖中秋塘一隅, 芙蓉斜掛,鴨鳧臨水遠望。體碩脯滿的鴨鳧,鳧身罩染花青,背脊翎毛緊密,運筆工致。畫中補上筆致粗獷簡逸的芙蓉、水紋、坡石,富有書法用筆之意味,歷來認為此即趙孟頫涉筆潤色的部分。 本幅無名款。根據趙孟頫題識:「陳仲美戲作此圖,近世畫人皆不及也。」及詩塘仇遠所題:「大德五年辛丑(1301)秋, 仲美訪子昂學士于餘英松雪齋,霜晴溪碧,作此如活…修飾潤色,子昂有焉…。」可知此圖乃陳琳訪松雪齋時所畫,趙氏深為贊賞並涉筆點染。 (陳媛)

參考書目:1.〈元陳琳溪鳧圖〉,收入劉芳如主編,《書畫裝池之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頁60。 〈元陳琳溪鳧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名寶上珍》(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初版一刷),頁245。 2.譚怡令,〈元陳琳溪鳧圖〉,收入譚怡令編,《畫?珍禽》(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年十月初版),頁88。 3.陳媛,〈帝國的回憶 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赴法展專輯二 — 陳琳溪鳧圖〉,《故宮文物月刊》,第186期(1998年9月),頁30-31。 4.劉芳如,〈別出新裁 — 溪鳧圖的補筆問題初探〉,《故宮文物月刊》,第266期(2005年5月),頁14-23。 5.李鑄晉 〈元代繪畫的復古與創新〉,《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論文集 書畫(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2),頁221-237。 6.吳誦芬;〈書史留名的醫聖藥方—王獻之鴨頭丸帖與腎氣丸帖〉,《故宮文物月刊》,第355期(2012年10月份),頁88-95。

內容簡介:陳琳(約西元十四世紀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仲美。在繪畫上,受趙孟頫的影響頗大。 這幅畫,畫水邊芙蓉下,有一隻野鴨。鴨的用筆細緻而不流於工整板滯,水紋和芙蓉的用筆更是活潑粗放,是一幅富有野逸畫趣的佳作。 根據詩塘上仇遠的題跋,這幅畫是大德五年(西元一三0一年)陳琳拜訪趙孟頫時,在趙氏家中畫的。趙氏曾在畫中加上修飾的補筆。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

陳琳尚有《寒林鍾馗》、《花卉》、《疏枝雙雀》,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