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祕前傳

101 來自雁門關外的少年

張祕先生字宇一, 1922年5月6日,出生於山西省山陰縣岱岳鎮。

山陰縣今屬山西省朔州市管轄,宋代歸屬燕雲十六州範圍,宋初歸遼西京道大同府應州所轄,後歸金,仍名河陰。金大定七年(1167)因避鄭州同名屬縣,始更名山陰。明朝時屬邊塞地區,由於北方部族連年侵擾,另加築並修整內外長城,以加強縱深防禦。清代以後,山陰縣地屬山西省朔州管轄。岱岳鎮,明代稱大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更名岱岳。1952年,設岱岳镇。

宋代燕雲十六州地理位置與範圍,見圖1101。明代所建內外長城形勢,見圖1102。

圖1101 :宋代燕雲十六州地理位置圖。

1102 :明代內外長城與朔州市山陰縣位置圖。

在民國時期,山陰縣政府所在地位在桑乾河以南,1946年後,縣府遷至岱岳鎮街區,與岱岳鎮合併,今山陰縣政府即位於岱岳鎮市區內。老山陰縣位址乃屹立於桑乾河以南地區的古城鎮內。山陰縣府位置變化見圖1103。

圖1103:山陰縣地理位置變化圖。

山陰縣及岱岳鎮在雁門關以北,雁門關是中原地區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前線要塞,許多名將在這裡建立了不朽的功業。霍去病、衛青、李廣、李克用先後由雁門關出兵,出擊北方游牧民族。隋煬帝被困雁門關時,李世民獻策用疑兵之計退去了突厥軍隊。宋朝時,楊業和楊延昭父子都曾鎮守此關,與遼軍展開多次鏖戰。岱岳鎮位在雁門關之北,距離雁門關直線距離約50公里。山陰縣岱岳鎮與寧武縣及雁門關的關係位置,見圖104。今雁門關情勢,見圖105。

圖1104:山陰、寧武與雁門關之間的關係位置圖。

圖1105 今雁門關情勢(源自 Z O L 論壇)。

張祕父親考諱正業,自幼聰明穎慧,原來是山西原平(今為市屬忻州市管轄)人,後隻身遷往岱岳闖蕩,成人以後創立「天源長」商行,經營布匹及絲綢生意。平日在地方樂善好施,在山陰地區頗為知名,曾任山陰縣商會會長多年。除經商外,正業勤習武術,經常贏得地方武術冠軍頭銜。

正業先妻生二子長子張祥與二子張禮為孿生兄弟,張祕母劉氏為續絃,結婚前有一女,攜女嫁入張家後再生張祕。先生幼時,正值軍閥割據,民生困頓,父親四方奔走,鎮民方得減輕戰亂之苦。母親,持家有方,教子嚴明,張祕受母教影響甚鉅。母嫁入張家,因屬續妻,生活多有約制,親子出生後,即對張祕的未來期望頗高,期許張祕長大成人後能夠出人頭地。

長子後隨父正業經商,乃遷居綏遠省包頭市(現屬內蒙古管轄);次子自山西工業專科電機系畢業,曾任太原電燈公司當工程師。張祕與二位兄長年齡差逾十餘歲。張祕生於富貴之家,自幼受父母兄長寵愛,然於十歲左右即逢家變,「天遠長」商店因被雇工挪用資金,致使店鋪經營接近破產後,父親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不久次子因肺結核去世。家中寡母幼子生活艱辛,然母親精明持家,生活乃得寬裕。

山陰縣向來苦寒,老百姓往往一年只能吃上幾回白麵,其餘均以粗糧、粗食糊口。張家得以經常食用白麵、大米,父母經商得體使然。

張祕於1929年七歲時正式就讀岱岳鎮基督教所興辦之崇實小學,由於自幼接觸教會,對於基督教耳濡目染,自是成人後影響一生行事。1931年,張祕升入第二高級小學。193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五中學:1913年8月,山西省軍政府頒令,對全省官辦公立的中學統一命名、統一撥給辦學經費,同時成立五所省立中學,再逐漸發展為九所;公辦第五中學後改稱寧武中學。張祕個人由於品學兼優,考入時名列前茅。

寧武中學位址即今寧武一中校區,寧武距離岳岱鎮直線距離約在70公里以上,就讀此校,必得住校。第一次離家居住外地學校,母親多有不捨,但是「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態隱然埋於內心,只得割捨。寧武中學縣今位址,見圖1106。

住校期間,遇到寒暑假及各種長假,張祕總會盡力趕回岱岳鎮與母親同聚。母親疼愛兒子,也會經常郵寄一些醃製食物及生活用品到寧武中學,家庭親情之溫暖與重要性,自幼即深深烙印在張祕心裡。張祕是一個好強的少年,自幼受父母的薰陶,能夠自律自發,乖巧懂事,很得師長喜歡。或是自幼就經過培養,一直展現了好強、好勝的心態,考試經常名列前茅,在處理許多事務的方法與程序上多成同學效法標竿。學校伙食主要是雜糧,每個月只吃幾次白麵,為此母親極不放心,寒假返鄉,見兒子身體比原來壯實,方得心安。

圖1106寧武中學今校址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