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祕前傳

102 抗日戰起,太原會戰,加入流亡學生行列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占領北平。華北日軍計劃在河北及山西北部和綏遠與國軍決戰。1937年8月初,日軍編成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聯合中國駐屯軍一部沿平綏鐵路東段進攻察哈爾,以解除對中國駐屯軍後側及滿洲國境的威脅。國軍任命傅作義為國民革命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加強防禦華北,負責平綏鐵路東段。日本華北派遣軍寺內壽一大將統帥作戰。

太原會戰起始是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第二戰區與日本軍隊在山西太原附近地區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役。其中重要戰役包括了天鎮戰鬥、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以及廣靈、靈邱、崞縣、原平等戰鬥。戰役結束後國軍在華北、西北的大規模戰事宣告結束,日軍則成功取得山西大同一帶的煤炭資源。11月9日,日軍佔領山西太原、祁縣、平遙後停止進攻;中國軍隊退守子洪鎮、韓侯鎮、兌九峪等地,於是太原會戰結束。太原會戰的經過,見圖1201。

圖1201 太原會戰要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前,日軍早有開闢山西太原會戰計畫,期望盡快奪得中國北方的控制權後,陸續南下輾壓中國。因此自1937年初起,山西北方地區已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局勢,朔州、大同、忻州地區的老百姓與政府,包括教育、商業等機構單位多已感受到各種即將到來的戰爭恐懼與不安。寧武中學教育經費、教材常有不足,校內教師時有缺員,造成正常上課時間漸少,時有缺課或停課現象。張祕入校三年,其實只上足了兩年課程,達到中學二年級的程度。

太原會戰於九月正式爆發,時學校有傳聞,為保存實力,閻錫山集中山西政府人員與資源紛紛南側,先集中於太原。張祕雖未成年,欲積極報效國家,參予抗戰,徵求母親意見,母親知曉國事為重,同意幼子南下太原,參加第二站區兵站患者輸送隊。

在太原期間,張祕每天跟著醫官去太原火車站為前線送下來的傷兵抬送服務,此時八位來自山陰的同學總算找到一個安身的地方,空餘時間,大家或學習醫療常識,或談天說地,解了思鄉之愁。

作為流亡學生,向南遷徙途中,同鄉同學王三一與張祕相處最為親近,同屬鄉親,兼為同學摯友,南下流亡途中各有苦悶,兩人經常夜晚併坐,秉燭夜談,互訴思鄉之苦,或者談到未來前景,慘澹未知,只能攜手相互安慰。

太原失守後,輾轉前往臨汾,考入民族革命大學醫學院,該醫學院實為山西省政府流亡青年之臨時性教育機構,日常多做戰爭後勤工作,無暇讀書上課。1937年10月後,日軍節節進逼,1938年學校再遷至陝西三原縣魯橋鎮,更名為川至醫學院。陝西省魯橋鎮位置,見圖1202。

圖1202 抗戰時川至醫學院位置圖。

南下時過黃河,隨身行李均已散落遺失,流亡學生處境狼狽不堪。正值寒冬,幸虧還穿著一件學校發的棉大衣,尚能暖身,學校管伙食,倒不致於挨餓。自此開始,半生波折流落,飄零四處。

張祕就讀寧武中學時與川至醫學院工作時的老照片,見圖1203。

圖1203 張秘於就讀寧武中學、川至醫學院讀書及工作時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