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家繪畫

明文徵明《倣趙伯驌後赤壁圖卷》

明文徵明《倣趙伯驌後赤壁圖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圖檔編號:K2A001055N000000000PAD

展覽尺寸:全高32.5隔水一13.2本幅541.3

典藏尺寸:全高32.5隔水一13.2本幅541.3

說明文: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為十六世紀吳派最具影響力的畫家。本卷以蘇軾〈後赤壁賦〉為其文本,分為八段,描繪蘇軾與二友人攜酒與魚復遊赤壁。全幅淺青綠設色,雖說仿自趙伯駒,然顏料下透露出線條與用筆,顯得透明而有層次感,較接近元趙孟頫之文人青綠傳統。畫中人物線條簡樸,山石則堆疊緊湊而富變化,展現文人面對奇景之安閑雅興。畫上紀年嘉靖戊申(1548),文氏時年七十九歲,為其晚年力作。 卷後有文徵明之子文嘉(1501-1583)敘述此畫之來由:「〈後赤壁賦圖〉乃宋時畫院中題,故趙伯驌(約活動1123-1182)、趙伯駒(1118或1120-1162)皆常寫,而予皆及見之。若吳中所藏則伯驌本也。後有當道欲取以獻時宰(嚴嵩)之子,而主人吝與,先待詔語之曰:『豈可以之賈禍,吾當為重寫,或能存其髣彿』,因為此卷。庶幾煥若神明,復還舊觀,豈特優孟之為孫叔敖而已哉,壬申(1572)九月仲子嘉敬題」。

本卷畫於西元一五四八年,因為蘇州有人收藏趙伯驌(後赤壁圖),官吏索取獻給嚴嵩之子世蕃,而主人不願給,文徵明勸主人不要因此惹禍,就為他畫了這一卷。畫題說是仿自趙伯駒,然而畫中色調的處理,青綠的鋪陳,濃而不膩,已然是元代以後文人青綠山水的畫法。山石的結構與堆疊,也非拘泥於裝飾性的幾何狀,尤其是樹幹樹枝,如松柏的糾曲,點葉繁密濃重,由筆法看來,全是文徵明自己的本色。

文徵明(西元一四七○至一五五九年),江蘇長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停雲生,衡山居士。畫師沈周,書畫雙絕,為明四大家之一。因其享年甚高,故傳世畫蹟頗多。  此圖作於嘉靖戊申(一五四八),時徵明七十九歲。據文嘉跋:吳中士人家藏有趙伯驌後赤壁圖,吏員欲取之以獻時宰嚴嵩之子世蕃,而主人吝與。徵明語之曰:「豈可以此物賈禍,吾當為之重寫,或能存其髣髴。」因為是卷。

戊申(一五四八)七月既望,仿宋趙伯驌後赤壁賦卷。據仲子文嘉跋:先是吳中士人家藏有趙伯驌後赤壁圖,吏員欲取之以獻時宰嚴嵩之子世蕃,而主人吝與。徵明語之曰:「豈可以此物賈禍,吾當為之重寫,或能存其髣髴」。因為是卷。細審文嘉跋甚好,語當可靠。又有赤壁賦圖卷,章法與此略同,而筆墨視此較為精警。戊申、徵明七十九歲。

【註】上文摘自下列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 286408338112470&set = vb.109503509133442&type=2&theater

文徵明簡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鑒藏家。

文徵明曾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生平九次參加鄉試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歲貢生參加吏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待詔之職。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辭官歸鄉,專事創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諡貞獻。

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人物生平

早年時光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出生在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德慶橋西北曹家巷的一戶官宦人家。

成化十年(1474年),文徵明的父親文林擔任溫州永嘉知縣,母親祁氏攜文徵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不久,祁氏攜徵明兄弟返蘇州故里。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二十七,母親祁氏去世,文徵明被撫養于裡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1477年),8歲的文徵明還不會說話,有人懷疑他是個白癡,但父親文林卻很看重他,認為他會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1480年),11歲的文徵明開始會說話,於是就讀外塾。

成化十八年(1482年),父親文林任博平知縣,文徵明隨行。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文林因為政績考核要前往京城,文徵明隨行。不久,文林補任為南京太僕寺丞,他請假返回蘇州故里,文徵明隨行。返回蘇州後,文徵明與唐寅、都穆結為朋友,並且開始跟從都穆學詩,與唐寅切磋畫法。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文林前往滁州(今安徽滁縣)任太僕寺丞,文徵明隨行,並開始跟隨父親的同僚太僕寺少卿呂㦂學詩。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文徵明從安徽歸還蘇州,參加了鄉試,考中了長洲縣生員,但是因為歲試時字寫得太難看,被考官置為三等,應試不中。由此開始精研書法,刻意臨學。

書文同進

弘治二年(1489年),當時的學官很嚴厲,拘泥于文法,喜歡尋章摘句。文徵明雖然練習程式之文,但是心底裡卻很是不願意學習。於是在間隙讀《左傳》《史記》、兩《漢書》及古今文集,並與祝允明、都穆、唐寅提倡為古文辭;同年,開始跟隨沈周學畫。

弘治三年(1490年)春,前往滁州探望父親。

弘治四年(1491年),文徵明以同僚之子的身份跟從南京太僕寺少卿李應禎學習書法。

弘治五年(1492年),父親因健康原因歸家,文徵明跟隨歸家;同年,文徵明娶昆山吳愈第三女為妻。

弘治六年(1493年)秋,文徵明至江浦,遵從父命跟隨莊昶學習;同年冬,辭師歸家。

弘治七年(1494年),作七古長詩《題友婿王世貞勾勒竹》; 同年,得到一古硯,取名“五星”,作詩以紀之。

弘治八年(1495年),文徵明在父親的引薦下開始跟隨吳寬學習古文;同年秋,第一次趕赴南京參加鄉試,沒有考中,不過認識了金陵顧璘、陳沂、王韋、徐霖;同年,畫了《金焦落照圖》。

弘治九年(1496年),文徵明為黃雲畫了《雲山卷》。

屢試不第

弘治十年(1497年),與徐禎卿、錢同愛、朱凱、張靈等交往同遊。

弘治十一年(1498年),創作了《詠文信國事四首》詩,又畫了信國公(文天祥)像; [4]  四月,父親文林出任溫州知府,文徵明隨父親來到溫州,在溫州準備科舉考試。居住了四個月,至秋天,去應天(南京)參加鄉試,但沒有考中。

弘治十二年(1499年)六月初,父親文林在溫州知府任內積勞成疾,文徵明得知父親病重,急忙帶著醫生從蘇州趕往溫州,可是文林已於六月初七去世。文林為政清廉,死後篋內沒有一件溫州的東西,連雙鞋也是老家帶來的。溫州吏民自願湊集千金為他辦喪事,文徵明遵照父訓從簡辦理,謝絕一切喪禮。

弘治十三年(1500年),為沈潤卿收藏的《鄭所南畫蘭》題七絕“江南落日草離離”一首;同年,為了紀念父親去世一年,文徵明畫了《風木圖》並題詩以寄哀思。

弘治十四年(1501年)九月,題張靈畫贈陳公度,還作了七古長詩《題石田先生畫》,評論沈周作品。

弘治十五年(1502年)秋,畫了《溪山深秀圖》;同年,用草書題寫了“斜日翻波山倒浸”七古一首在唐寅的《黃茆石壁圖》上。

弘治十六年(1503年)春,與唐寅、徐禎卿等遊虎丘,即景畫了《虎丘千頃雲圖》;同年,與徐禎卿遊西山,並寫詩互相唱和,唱和的詩合刻為《太湖新錄》。

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沈周創作了十首《落花詩》,文徵明與徐禎卿有和作,沈周很歡喜而反和之;七月,文徵明第三次參加應天鄉試,沒有考中。隨後拜訪太常寺卿呂㦂,呂㦂又續和《落花詩》。沈周更加歡喜,又反和之;十月,文徵明用小楷把這些詩都記錄了下來;同年,觀摩唐閻立本畫、元趙孟頫書法,並為之題跋;同年,友人掘地得到宋高宗給嶽飛的手敕刻石,文徵明為之創作了《滿江紅》詞;同年,吳寬去世,文徵明作《哭匏庵先生四首》詩。

弘治十八年(1505年)正月初七,與友人朱存理、吳次明、錢同愛,門生陳淳等雅集於自家停雲館,畫了《人日詩畫卷》;同年春,許國用及吳爟先後雨中來訪,文徵明題畫贈之;同年秋,與祝允明等有和王鏊《白蓮花詩》。當時王鏊剛剛因丁父憂在家,文徵明在跟隨他學習。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三月,畫了《江山初霽圖》贈給陳淳;四月,應王鏊邀請,與杜啟、浦應祥、祝允明、蔡羽、朱存理、邢參等同修《姑蘇志》成,並以寸楷書寫了杜啟撰寫的《重修姑蘇志後序》。

正德二年(1507年),哥哥文奎因事遇到麻煩,文徵明千方百計為兄長調和維護,滿一個月事情才得以成功化解;五月十一日,前往相城拜訪沈周,沈周讓他鉤撫無錫華氏收藏的《唐摹萬歲通天進帖》;同年秋,文徵明第四次參加應天鄉試,沒有考中。

正德三年(1508年)二月,為長洲教諭莆田林僖畫了《丘壑高閑圖》;二月十五,與吳爟、陳淳、錢同愛、朱凱登天平山,畫了《天平山圖》;三月二十,觀摩王獻臣收藏的趙孟頫行書《煙江疊嶂歌》,因而補畫了《煙江疊嶂圖》。又為蔡襄的《龍茶錄》題跋;同年秋,為王聞畫了《存菊圖》軸;八月十五,寫了《送戴昭詩》七絕一首,與沈周、祝允明、唐寅、楊循吉、邢參、朱存理等32人的詩合為《垂虹別意卷》。

正德四年(1509年)春,為金陵嚴賓題寫了舊作《桐陰高士圖》;同年,朱應登自南京戶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徵明為之作《劍浦春雲圖》送別;八月初二,沈周去世,文徵明作《哭石田先生》詩二首,並撰寫了《沈先生行狀》,並請王鏊撰墓誌銘,文徵明以小隸書上石(將印稿直接反寫在印面);這時的文徵明功名未就,以筆墨為生計,作有寄陳鑰乞米詩。

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二十八,為朱承爵所藏的蘇軾父子帖題跋;同年,第五次參加應天鄉試,沒有考中;仲春,題《橫塘詩意圖》七絕一首;十二月,畫了《古木奇峰圖》;同年冬,在諸友人的相助下,修葺停雲館。

正德六年(1511年),以字行,改字徵仲;十二月二十,虎丘劍池水乾涸,文徵明得到一塊古磚,雕琢成為硯臺後,取名“金精”,並在硯臺上刻字;同年,右僉都御使俞諫在蘇杭諸府治水,得知文徵明有才但生活貧困,想要幫助他,但被文徵明拒絕了;同年,徐禎卿去世,文徵明寫文章祭奠他。

正德七年(1512年),與蔡羽、吳爟、湯珍、陳淳及王守兄弟等經常相聚,研究道德文章,遊觀山水;閏五月二十一,為徐宗毓收藏的元錢良右書法《吳仲仁春遊詩卷》題跋。又與徐霖、祝允明、薛章憲、唐寅、陳沂、王韋、陸深、王寵等追和王冕畫梅詩,皆題於畫幅四周綾上;同年,甯王朱宸濠使者到來,贈送禮物聘請文徵明,他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了; [11]  同年,創作了《西川歸棹圖》及《壽大中丞見素林公敘》寄給林俊(與文徵明父親文林和岳父吳愈是舊交);同年,把弘治三年(1490年)以來作的詩編成《甫田集》四卷。

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用小楷抄錄了《鐵崖諸公花遊倡和詩》並追和一首,贈與弟子王守;同年,第六次參加應天鄉試,沒有考中,順道至滁州拜訪叔父文森;七月十七,在王維的《江山雪霽圖》上題寫七古一首,並引首隸書“墨寶”二字;七月二十九,為朱承爵寫了林逋詩7首于錢選的《孤山圖》上;同年,朱存理去世,文徵明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正德九年(1514年)春,在王獻臣的園池參加宴飲,有作詩;三月,劉麟赴陝西布政使任,路過吳門前來道別,文徵明畫了《兩溪草堂圖》贈給他;同年冬,撤掉了停雲館,還作了詩。

正德十年(1515年)春,重築停雲館,為避免喧鬧,在觀音庵居住了兩個月;四月,用小楷書寫了《落花詩》並作畫;五月二十七,考定鄒光懋收藏的宋李建中書《千字文》為真跡,並為之題跋;九月二十四,過天王寺見到了三年前所作的《東林避暑圖卷並題詩》,於是加上了跋語;十二月初五,因王寵久留治平,很想念他,於是作了《治平山寺圖》並題寫五古二首以寄之。

正德十一年(1516年)秋,第七次參加應天鄉試,沒有考中;重陽日,在唐寅家北園聚會,還作了詩。

正德十二年(1517年),作《湘君湘夫人圖》贈給王寵;五月初五,考定唐寅收藏的《石經》殘本為宋高宗手書,並題跋。

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文徵明於雨中至無錫,天晴後,與蔡羽、湯珍、王守、王寵、潘鋹及湯子朋于惠山舉行茶會。蔡羽撰寫了《惠山茶會序》,文徵明作畫;九月十六,為朱承爵收藏的宋周文矩畫《重屏會棋圖》題跋;十月,路過王守兄弟家,為其畫了水墨菊花並題詩。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月初二,文徵明於雪中登上王獻臣拙政園夢隱樓;二月十六,明朝初期,有人為解縉作詩文一卷,同時作的畫遺失了,文徵明為其補畫了《深翠軒圖》並題跋;三月初三,為王鏊收藏的閻立本《秋嶺歸雲圖》題跋;五月十四,為沈周收藏的王紱《墨竹》小幅題跋;五月十六,為華夏收藏的宋拓《淳化祖石刻法帖》六卷題跋;七月十七,為王延喆考定郭忠恕的《避暑宮圖》並題跋。又為其所藏的張旭《古詩四帖》題跋;同年秋,第八次參加應天鄉試,又沒有考中,期間遊覽了南京諸名勝;八月初六,聽說甯王朱宸濠事敗被擒,作了《書事》詩二首。人們到這時才開始佩服文徵明有遠見卓識。

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過王鏊園居,觀摩元曹知白山水卷並題跋;三月初三,在蘇軾的《御書頌》上題跋,又為無錫華雲收藏的《寒塘鳧雀圖》題跋;十一月,作自書詩四首。其中《八月六日書事》二首,系詠正德十四年甯藩朱宸濠謀反被擒之事。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五日,在宋高宗的《徽宗御集序》上題跋。

短暫入仕

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第九次參加應天鄉試,依然沒有考中;同年,明世宗起用致仕的副都御史(實右都御史)林俊為刑部尚書,林俊經過蘇州時,邀文徵明去舟中相見。文徵明年輕時,與林俊見過面,而且時有書劄來往,一敘談,林俊更加欣賞他,於是送信給工部尚書兼領蘇、松水利的李充嗣,請他向朝廷推薦文徵明。

嘉靖二年(1523年)春,文徵明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以貢生入京,二月二十四離家,四月十九至京師,經過吏部考核,被授予翰林院待詔的職位。期間參與了《武宗實錄》和《憲皇帝實錄》的編纂,並擔任皇帝侍講,雖然每年所受賞賜與一般學士、翰林一樣,但他並不滿意這項工作,連續申請辭職回歸故里。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之爭,廷杖大臣134人,死者16人。文徵明因跌傷左臂未入朝,得以倖免;三月,王鏊去世,文徵明為其撰寫《太傅王文恪公傳》。

嘉靖四年(1525年),當時都崇尚通過科舉取得的功名。又有北方人同僚經常向文徵明索畫,往往被拒絕。於是有流言說:“文某應當去西殿當供奉,為什麼要在翰林院侮辱我們?”文徵明聽到後很不舒服,於是上疏請求辭官回家。奏疏下到吏部後,被扣下沒有上報。

文徵明的父親在溫州任知府時,結識了張璁,張璁得勢後示意要文徵明依附于他門下,文徵明不從。楊一清奉召入朝輔政,一日見到文徵明問道:“你不知令尊與我是朋友嗎?”文徵明嚴肅回答說:“家父離開我已三十餘年,從未有一字提到你,所以不知你與家父是朋友。”說得楊一清不覺臉紅,於是與張璁合謀力圖把文徵明調走。這樣,文徵明也更加頻繁地申請辭職,終於獲得了朝廷同意。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十日,文徵明離開京城,因潞河冰封受阻。

遊山作畫

嘉靖六年(1527年)春,潞河開化,文徵明與黃佐一同乘舟南歸。到家後,建造了玉磬山房,並親手種了兩株梧桐於庭院中。此後在家以文墨自娛,不問世事。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臨摹趙孟頫小隸《桃花賦》于王谷祥畫的桃花小幅上;三月十日,為王獻臣畫《拙政園圖》並題跋;同年冬,與王寵寓居楞伽寺,正趕上下大雪,乘興作《關山積雪圖》,用時五年才完成。

嘉靖八年(1529年),與常州知府張大輪游宜興張公洞;七月四日,為白悅作《洛原草堂圖》並題記。

嘉靖十年辛卯(1531)三月,與湯珍、王寵遊竹堂寺。為寺僧性空畫水墨寫意十二段;同年秋,華夏攜書畫至蘇州,文徵明為鐘繇《薦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顏真卿《劉中使帖》及黃庭堅《經伏波神祠詩》題跋;五月,作《松石高士圖》;閏六月,作《雙柯竹石圖》;十月,作《寒林晴雪圖》。

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為祝允明書寫的《蘭亭序》補圖;三月六日,過王獻臣拙政園,為其臨摹了蘇軾的《洋州園池詩》;同年,與江陰知縣李元陽登君山,作了詩,並為其所收藏的《東坡學士院批答》考正顛錯及題跋。

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十七,為王獻臣作《拙政園詩畫冊》;十一月四日,考定張銓收藏的蘇軾與鄉僧治平帖,並題跋。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月六日,與朱朗、石岳遊虎丘,為寺僧作蘭卷;十二月四日,前往無錫拜訪華雲,留居西齋,為其所藏的巨然《治平寺圖卷》題跋。

嘉靖十四年(1535年)二月四日夜,用行書寫了前後《赤壁賦》;三月,作《連轡訪友圖》扇頁;八月十五,與朱朗共同賞月,制畫十六幀贈給朱朗;十一月,撰寫《墨說》贈給吳楚;同年,為沈天民作《滸溪草堂圖》。

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作《五月江深圖》;五月二十日,王古祥來訪,拿著空白冊子想要幾幅畫,文徵明為他畫了十四幅。

嘉靖十六年(1537年),文徵明選取晉、唐及當時知名書法家的作品,彙集刊行了《停雲館帖》,但未完成即毀於火災;他又改用石刻。先後刻了十一卷;八月六日,奉命出使滇南的周復俊還朝,順道回家,文徵明作《木涇幽居圖》贈送給他。

嘉靖十七年(1538年),巡按郭宗皋為文徵明建坊于德慶橋西,文徵明寫信給知府王儀拒絕,但未成功。

嘉靖十八年(1539年)正月初七,與湯珍、袁表、袁褧、袁裘、袁袞、袁袠、王榖祥、陸師道、陸安道、王曰都、彭年、朱朗共游石湖,大家都作了詩,文徵明作《石湖圖》;同年春,臨摹趙孟頫的《芭蕉仕女圖》,並在畫上賦了一首《水龍吟》詞;七月,用楷書寫了《歸去來辭》並作了畫。

嘉靖十九年(1540)四月初十,用小楷寫了《晝錦堂記》;七月十五,仿王蒙筆意畫《松泉高逸圖》;七月十六,用小楷在兒子文嘉的畫上寫了《文昌帝君傳》;此後與華雲遊堯峰,回來後作圖並題跋;八月,與王榖祥游石湖,在船上畫了《赤壁圖》;十一月十五,為楊儀收藏的閻立本畫作《蕭翼賺蘭亭圖》題跋。

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月十六,畫了《勾曲山房圖》;三月十六,作《石湖煙水書畫卷》,有行書七律三首。又在泥金扇面上用小楷寫了《前赤壁賦》全文,並補了一幅畫;四月初七,寫了《後赤壁賦》扇面並作畫;十月六日,為黃庭堅的《雜錄冊》題跋。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初四,為自己收藏的懷素書法《千字》題跋。懷素有小草及大書書法兩卷,均為文徵明所得。大書書法缺失數行,文徵明將其補全;十月十六,為顧蘭撰寫傳記;同年,妻子吳氏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二月初八,與湯珍、陸師道、王曰都等游華山;二月十六,為王榖祥作《落花圖》並寫了一首詩;初夏,于玉磬山房作蘭竹長卷;六月上旬,用四種文體寫就《千字文》,並用行書寫了舊作三十首。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三月初七,文徵明與諸友游東禪寺及南城,見桃花盛放,回家後寫了《桃源洞小景》並寫了《桃花源記》;三月十六,與朱朗、周天球、彭年及兒子文彭、文台至宜興,遊覽史濟玉陽洞天,期間為宜興吳儔畫了《滄谿圖》;七月,用行書寫了《蘭亭序》扇面。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初二,用小楷為陳伯慧寫了前後《赤壁賦》;閏正月初二,重題弘治八年(1495年)創作的《金焦落照圖詩》;二月十二,用小楷寫了《千字文》;同年,題寫畫蘭寄給吳承恩;八月二十一,寫了《蘭亭敘》,周天球將其與祝允明寫的《黃庭經》、王寵寫的《曹娥碑》、蔡羽寫的《湘君》《湘夫人》、陸師道寫的《麻姑仙壇記》、彭年寫的《洛神賦》,合裝成冊,並請仇英分別為之作畫。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秋,泛舟至楞伽寺,看了沈周的《秋山訪隱圖》,並題詩一首。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五月,摹刻了祝允明的草書作品《古詩十九首》及《書述》上石,後將其編入《停雲館帖》為卷十一。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文徵明與湯珍、錢同愛及甥陸之箕遊宜興善卷洞;六月初八,為華雲寫生十幅,用細筆白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五月,白描《老子像》;秋,為華夏作《真賞齋圖》。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月,與徐封等遊虎山橋,作圖紀遊;六月十六,為徐封畫《萬壑爭流圖》,又畫了《山園圖》相贈。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二十六,用小楷寫了晉陶潛的《桃花源記》及詩,並題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四月九日夜,用行書寫了《西苑詩》十首,後刻入《停雲館帖》;小至日,劉麟來吳,與陸師道、彭年、陸安道、袁尊尼、文元發等遊虎丘,題名劍池東壁。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九月九日,遊雙塔院。九月十日,登治平寺,皆用陶淵明己酉九日詩韻賦詩二首;十月,仿倪瓚筆法作山水長卷;十一月,為俞憲作墨筆山水;同年,用小楷寫了徐階撰寫的《明故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保諡文襄漁石唐公墓誌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二月十六,作《桃園問津圖》;同年春,與客人游西山,經龍池,回家後畫了《龍池疊翠圖》紀勝;同年,應華夏之請,為其父華欽撰寫墓誌。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初十,用小楷寫了《後赤壁賦》,與嘉靖九年(1530年)寫的《前赤壁賦》合成一卷;同年春,創作了《閑興》詩七首;八月十日,以黃庭堅筆法寫了《後赤壁賦》,後與仇英畫合成一卷;九月,用董源、巨然法畫山水。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初四,為米芾臨摹的字帖《禊帖》題跋;三月十五,用行書寫了《早朝詩》十首;同年,觀仇英畫《玩古圖》,寫了《玩古圖說》。

執筆而逝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作《思石湖》詩;三月十三日夜,給孫子文元發畫了《古木奇石圖》,又創作了《永錫難老圖》及詩給壽武英殿大學士徐階;五月十六,仿趙孟頫畫了《鵲華秋色圖卷》。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十六,用行書寫了《山居篇》及前後《赤壁賦》;四月十六,仿倪瓚作小幅,並畫了《雲山卷》;冬日,作《赤壁賦》書畫合卷,又畫了《水亭詩思圖》。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十六日,用行書寫了《張一川小傳》;二月二十,為御史嚴傑母書寫墓誌,沒有寫完就離開了人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諡貞獻。

【註】上文摘自百度百科。

明文徵明古木含泉

文徵明書法集

文徵明秋山圖

文徵明冰枝倩影圖

徐渭菊花圖

文徵明楷書赤壁賦

明周臣畫閒看兒童捉柳花句意02

明周臣畫閒看兒童捉柳花句意01

徐渭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