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學才:《宋史·喻樗傳》糾謬丨202205-72(總第1996期)
05-17-2022 由 宋史研究資訊
《宋史·喻樗傳》糾謬
文丨喻學才
作者簡介:喻學才,男,1954年12月出生, 湖北省大悟縣人,文學碩士,現為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旅遊學系教授,東南大學旅遊規劃研究所所長,南京金烏旅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1985年畢業于湖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向研究旅遊。1986年發起並成立湖北省青年旅遊研究會,被推舉為會長。主編會刊《中國旅遊學探索》,任主編。1987年參與發起中國旅遊文學研究會(即後來的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文學專業委員會),任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負責應用開發方面的工作。1990年借調海南省旅遊局,策劃首屆國際椰子節,兼《大旅遊導報》編輯部主任。1993年2月調入東南大學負責旅遊專業工作,歷任旅遊文化教研室主任,中國文化系副主任、主任,旅遊學系主任,2002年,主動離開系主任崗位,除繼續主持東南大學旅遊規劃研究所外,潛心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規劃設計領域。2004年,協助本校建築歷史學科負責人朱光亞教授成功申報建築遺產保護與管理博士點。
1986年以來,喻學才教授一直在旅遊文化領域裡耕耘。其學術軌跡是沿著早期的古典文學研究,進入旅遊文學研究,由旅遊文學研究擴大到旅遊文化及旅遊文化的應用研究,再到旅遊規劃領域的實踐探索。除學術研究和應用開發外,他還性喜詩詞創作,他所創作的旅遊規劃詩詞在當今詩詞界獨樹一幟,頗受詩詞界和旅遊界好評,有個人詩詞集《三元草堂詩詞聯鈔》問世。他的特點是既從事旅遊文化的學術研究,又進行旅遊文化的創造實踐。二十多年來,喻學才教授淡泊名利,在自己開闢的領域裡辛勤勞作,在自我超越中享受人生。
硯石喻氏源流的研究,有個繞不過去的坎,這就是要回答喻樗是不是喻藥的第十六世孫這個問題。我研究的結論是:喻樗不是喻藥公的後裔。理由如下:
一、四百年間兩喻藥
喻樗的傳記見於《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中華書局整理本第12854—12855頁。茲節錄相關段落如下: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初,俞藥仕梁,位至安州刺史武帝賜姓喻。後徙嚴。樗其十六世孫也。
細看宋史喻樗傳開頭敘述喻樗祖先來源的這段文字,很明顯是從《南史》陳慶之傳隱括而來。《南史.陳慶之傳》所附俞藥小傳上是這樣記載的:
梁世寒門達者唯慶之與俞藥。藥初為武帝左右,帝謂曰:“俞氏無先賢,世人云‘俞錢’,非君子所宜,改姓喻。”藥曰:“當令姓自於臣”。歷雲旗將軍,安州刺史。(見中華書局標點本《南史》第五冊,第1501頁)
這個記載很明確。這個俞藥就是梁武帝的侍從。梁武帝因為欣賞他,賜他改姓喻。並且史書對他的人生中的重大經歷即擔任雲旗將軍和安州刺史都做了記載。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得梁武帝賜其改姓喻的喻藥,在中華喻氏大家族中找不到從他那裡直接傳承的世系證明。儘管有個別宗支使用的堂號叫安州堂。因為沒有具體的世系可以直接聯繫上喻樗,因此,對這位喻藥不予討論。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以梁命名的朝代。前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也就是建都在金陵即今天南京的梁朝。這個朝代前後歷時54年。具體說也就是西元503年至557年這段時間。梁武帝主政時間最長,即從503年一直做到545年,歷時42年。另一個以梁命名的朝代是緊接晚唐的五代時期梁朝。也就是朱溫主政的那個王朝,史稱後梁。前後歷時16年,即907-923年之間。我們查閱文獻,俞藥和朱溫主政的梁朝沒有關係。這麼說,宋史所指俞藥仕梁,只能是梁武帝時期。
根據宋史的記載,則從俞藥仕梁,到喻樗仕宋,歷時總共十六世。如按30年一世的傳統演算法,則從俞藥到喻樗之間應該相隔480年。
但梁武帝和喻樗生活的時代都是可以比較分析的。梁武帝主政的年份在西元503-545年之間,取平均值,假設俞藥任梁武帝護衛時間在520年,而喻樗逝世時間是1177年,他的生年不詳。但中進士的時間是1129年。假定喻樗活了70歲,則喻樗生於1107年。22歲中進士,還是比較合理的。就以他出生時間為斷,這麼一推,喻樗出生的時間1107年,距離梁武帝主政時間西元520年就有長達597年的時間。我們就從喻樗出生年往上推597年,歷史時間點是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自然與六朝時期的梁武帝搭不上邊。
按25年一世,合計16世約400年。梁武帝主政的年份在西元510-530年之間,取平均值,俞藥任蕭衍侍衛時間在520年,而喻樗逝世時間是1177年,他的生年不詳。但中進士的時間是1129年。假定喻樗活了70歲,則喻樗生於1107年。22歲中進士,還是比較合理的。就以他出生時間為斷,往上逆數400年。則時間為707年,應該是是唐中宗主政的時間。也與梁武帝搭不上。若按20年一世測算,則俞藥當生活在唐德宗主政的時代。即西元787年左右。可見宋史的這個記載是絕對有問題的。另外,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六朝時期的南方政權梁朝和唐朝後期軍閥割據時期的後梁。後梁王朝無武帝。且主政時間不到20年(907-923).如果俞藥一支按平均18年一代的速度發展,則模糊一點計算,可以說是俞藥侍候後梁皇帝或他的兒子則有可能。但史書沒有記載。也就是說,宋史中所說的這個被稱為喻樗十六代祖先的俞藥,既不可能仕於梁武帝,也不可能仕於後梁。因為後梁,沒有武帝。
因此,這個俞藥究竟是仕宦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還是唐朝之後的某個割據政權之將軍?需要譜牒內證來證明。
二、從俞藥到喻藥
關於喻藥,正史有兩處記載到他。一處是《南史》,一處是《宋史》。《南史》是作為陳慶之的附傳出現的。《宋史》是在喻樗傳中開篇介紹喻樗的身世淵源時出現的。前一個記述沒有世系傳承。沒有譜牒證明。後一個記述則是移花接木,只是對《南史》的喻藥小傳做了一點簡化處理。 後一個記述的問題也是沒有世系傳承支撐,沒有譜牒文獻證明。
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俞藥這個人,有沒有被皇帝賜姓這件事? 我們在閱讀瀏陽萍鄉醴陵平江喻氏合修的《喻氏族譜》中發現了一篇《附 藥公舊傳》。
藥公原姓俞,名本。世居桐廬。生唐昭宗天複二年壬戌(892)。弱冠為明宗步軍都虞侯,領壽州節度使藥彥稠牒部將。長興三年(932)二月己卯,因黨項阿埋屈悉保等抄略靈武等處,彥稠率本自牛兒入白谷,盡誅之。報捷。明宗授本為偏將軍。因賜姓喻。清泰元年(934)三月,潞王從珂反。次華洲。執藥彥稠殺之。本以主將之義不可忘。遂以彥稠之姓為名焉。乃改為藥。每朔、望必設位哭之。晉高祖立,贈彥稠侍中。加藥為南梁將軍。故凡喻皆稱江夏,而公稱南梁。事詳五代史第二十七卷。宋太祖建隆(960-962)時錄用舊臣,仍授藥以將軍。年六十二歲歿。諡忠義王。
按唐昭宗沒有天福年號,只有景福年號。景福年號中也沒有壬戌年,只有壬子年。即892年。
家譜記載的喻藥為後唐明宗時期人,世居浙江桐廬。本姓俞,原名本。二十歲不到就做了唐明宗的步軍都虞侯(負責敵情偵察的官員)。後為壽州節度使藥彥稠的部將。因善於打仗,憑軍功被唐明宗授予偏將軍。賜姓喻。後因清泰三年華州兵變,主將藥彥稠被潞王李從珂所殺。喻本念主將維護統一之大義,於是改本為藥,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支援統一反對分裂的態度,並用以感恩欣賞自己的上司。這份家譜所記載之喻藥生平,在時間上則要比梁武帝蕭衍晚數百年。並且,隋前的梁武帝雖然賜雲騎將軍俞藥姓喻,但此喻藥非今天江西萬載,湖南萍鄉等地有明確世系傳承的喻姓之祖先俞藥。梁武帝賜姓的喻藥後裔傳承至少目前還沒有得到譜牒文獻支援。這篇小傳時間計算上有些錯誤,按照小傳給出的生卒時間,喻藥應該享年七十歲。六十二歲的說法很可能是就晉高祖封他“南梁將軍”封號的時間。因為古人和今人一樣,對於特殊榮譽都很看重。
三、從俞本到喻藥
如上所述,在晚唐五代時期,歷史上還存在另外一個和梁武帝時那個俞藥同名同姓的喻俞藥。這個喻藥也是被皇帝賜姓喻,也是一個將軍。不過,賜姓的人是唐明宗李嗣源( 867——933),而不是南朝的梁武帝。這個喻藥的後裔現在散居在江西萬載,湖南萍鄉等地方。人數不下數萬。且譜系傳承清楚。不過,這個喻藥的姓和名都有明確的來歷。姓是唐明宗所賜,名則為他本人所改。且改名起因於他對主將藥彥稠的懷念。我們從瀏陽萍鄉醴陵平江合修的《喻氏族譜》中找到的這篇《附 藥公舊傳》,記載的很是清楚明白。甚至連他的後裔喜歡稱南梁都寫進去了,連喻藥在宋朝開國後還健在,還被封為南梁將軍都寫進去了。但喻藥的後裔,也有弄不清梁武帝時期受封雲旗將軍和安州刺史的喻藥與他們的先祖南梁將軍之區別的,如明萬曆戊戌年(1598)喻藥公十六世孫喻聖謨、喻聖誠所撰藏溪喻氏二修族譜序中就混淆了南朝梁武帝時的喻藥和後唐明宗時他們的有世系傳承的祖先喻藥兩者的關係:
我太祖自南梁肇封,功高德顯,官拜雲旗將軍,賜姓喻。此南梁郡號所由來也。(《中華喻氏通譜》第一部上冊第177頁)
兩相比較,結合喻氏相關族譜的記載分析。筆者認為,六朝梁武帝時期的俞藥和唐明宗時的俞藥絕對不會是同一個人,而是處在不同時代的兩個同名人。巧合的是兩人都是武將,且都得到當朝皇帝賜姓,且都是賜姓喻。也就是說,這兩個俞藥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梁武帝時期的俞藥雖得賜姓,卻沒有後裔傳承。暫時得不到譜書世系傳承的佐證。而唐明宗時期的喻藥則從姓氏,到名字,直到後世世系傳承,源源本本。確實可靠。
另據《江西新建石崗鎮金塘村喻氏宗譜》卷首三《歷代名人考》,喻約公名下是這樣記載的:“南梁藥公初姓俞,為武帝左右將軍,因賜姓喻焉。中和武帝時官戶科給事。”顯然,這條資訊準確地告訴我們,喻藥是梁唐晉漢周即晚唐五代時人。而不是那個喜歡佛教,幾次出家同泰寺(今名雞鳴寺)的蕭衍。且喻藥早年還曾做過戶科給事。中和是唐僖宗之年號。西元881年7月至885年3月。此一記載和湖南平江長沙喻宅譜所附載的藥公本傳吻合。後唐明宗主政時間為926-932年間。
我們看家譜中所附的喻藥小傳,喻藥本姓俞,名本。在他之前,世代居住在浙江桐廬。 桐廬俞姓人多。這個直到今天我們到桐廬去調查,發現俞姓人口還是很多。喻姓人口還不如俞姓多。且喻氏其他家譜還有記載晚唐五代結束時趙宋王朝開國之初,錄用的武將名單中還有喻藥的大名。家譜中還有喻藥得到南梁將軍的位置後,桐廬老家的親人都遷徙到了江西南昌。筆者分析,皇帝賜姓,讓喻藥遷居到喻氏家族的發祥地南昌。實際上是一次統宗行為。儘管喻藥後裔中也有人喜歡使用南梁堂這個象徵著老祖先光榮與輝煌的堂號。但畢竟大多數時候絕大多數人還是使用江夏這個郡望。
四、天下喻氏譜牒中認同俞藥為祖宗的主要宗支
1,江西喻氏
“我太祖自南梁肇封,功高德顯。官拜雲旗將軍,賜姓喻,此南梁郡號所由來也。喬祖遷於建城之虎符,蓋自豫章新建之西山柏樹塘分也,迄今名次昭然,世數斑斑可鏡。迨宋乾道九年,大邦伯萬迪公纂輯砧基,以垂後裔。然於仁翁之派為頗詳,而於我義祖於禮、智、信、富、貴、文七公暨良輔公以後為獨略。蓋迪公乃仁祖之後,故詳彼而略此耳。”(《藏溪喻氏二修族譜原序》,又見《中華喻氏通譜》第一部卷上第177頁)
其實,南史陳慶之傳附載的喻藥簡傳說的那些事,在瀏陽長沙平江新宅喻氏族譜所附的喻藥舊傳上根本沒有提到。這說明家譜中傳承至今的俞藥和南朝梁武帝時期的那個俞藥不是同一個人,所做的官也不同。查瀏陽平江長沙新宅喻氏族譜,未見提及始遷祖喻藥擔任過雲騎將軍。平江藏溪喻藥後裔今後修譜,應該改正歷史上個別人因為學識不足而導致的譜序錯誤。應該採用前引《藥公舊傳》而非南史陳慶之傳的說法。
2,湖南喻氏
湖南喻氏中瀏陽平江醴陵長沙的喻氏多屬喻藥公後裔。他們都是從江西萬載藏溪喻氏那裡遷出繁衍下來的。從根本上說,都是屬於江西萬載喻氏。是正宗的藥公後裔。
萬迪出守泉州以來……顧自念吾祖肇自南梁大將軍藥公,傳四世至喬公,由豫章西山遷居萬載之虎符鄉,歷今二百餘歲…….”(瀏陽喻氏族譜創修原序)
喻萬迪所撰序,又見於江西萬載、分宜《喻氏族譜》。 本人分析,俞藥既然居住豫章西山,傳承到第四代喻喬,然後,喻喬由豫章西山遷居於萬載虎符鄉。則俞藥老宅就在豫章西山。當然,喻藥的第一故鄉還是浙江桐廬。
3.湖北喻氏
湖北喻氏,從筆者現在所看到的譜書觀察,只有恩施利川喻氏宗譜尊愈藥為始祖。1997年 版恩施利川喻氏宗譜,其第十三頁刊有十二世孫喻多儀字可象所撰《續修宗譜序》,該序文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我喻氏源出南北朝南梁時南昌人愈藥公仕梁,位至安州刺史。武帝稱其能,賜姓喻。是為吾族之始祖。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進士第喻樗公為其十六世孫,歷經綿延,代出賢良。如今已遍佈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臺灣以及海外各地。(引自湖北恩施利川江夏郡喻氏宗譜1997年版卷首)
有意思的是,那本送給中華喻氏族史會的譜書該頁該段被人用鋼筆框了起來,在頁腳位置批了一段話:“1997年修訂加進了此段,老譜書上沒有此段。”這句批註不知是主編該譜者有意注明從而提醒讀者,還是族史會的宗親們當年整理入編中華喻氏通譜時發現後做的標記。但不管屬於那種情況,都說明一個問題,利川譜尊愈藥為始祖,是1997年才出現的事情。此前老譜並無這種記載。我們知道,利川喻氏最早著手修譜的是光緒年間該村私塾先生喻年鴻。該譜稿中沒有提及愈藥這位祖先。民國癸酉(1933)年三月,十二世孫,、利川縣高中學生喻多輝暑假倡議修譜,其中也沒提到喻藥這位始祖。而首次出現這位元始祖的認同文字在1997年的譜首。這說明是一種沒有依據的攀附,是受了宋史儒林傳的誤導。
其實,即使不加這個標注,在譜書中缺少明確的梁武帝時愈藥以下的世系傳承,就也只能是一種文化認同性質的歸宗認祖。是否真的始祖,還很難說。利川喻氏的這個始祖認同跟江西萬載、湖南瀏陽喻氏他們的始祖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這裡。萬載以及瀏陽長沙萍鄉那一宗支是貨真價實的喻藥子孫,因為他們有自喻藥以下直到今天的歷代子孫的世系傳承做佐證。他們只是在一片序言中說了錯話,把他們的祖宗喻藥的時代說成是梁武帝時代。利川喻氏憑空認始祖還犯了一個常識錯誤,即喻藥公的後人喜歡稱南梁堂,而罕見稱江夏堂。這本利川譜上明明白白寫著江夏郡。如果是喻藥的後人,追溯來源,應該是嚴州郡,或稱桐廬郡才是。
可貴的是,喻藥公的後裔集中居住區如江西萬載,湖南瀏陽等地的藥公後裔所修的譜牒中,根本就不說自己的宋代先祖有喻汝礪、喻樗、喻良能這些著名人物。世系譜序中都不曾提及。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家族樹的本來面目
五、《仕川喻氏宗譜》未提俞藥
宋史喻樗傳關於喻樗乃俞藥之後的說法之所以不靠譜,還因為喻樗的兒子喻良能致仕後修纂家譜所留下的老譜序中沒有提及俞喻藥其人。這進一步說明宋史喻樗傳的錯誤。原文太長,讀者如需驗證,可查閱安徽旌德仕川《喻氏宗譜》1998年版),或者直接看《中華喻氏通譜》第一部上冊172頁。
筆者仔細研究過這篇宋代譜序。其中無論是梁武帝的六朝時期,還是後唐明宗所處的五代時期,作者提及了相應朝代的喻氏先祖。唯獨沒有提及影響那麼大的南梁將軍。這是不同尋常的。如果說俞藥是喻樗的祖先,焉有學問人品一流的喻良能不肯認祖的道理!我們知道宋金之戰確實損毀了太多的世家大族的譜牒,包括喻氏家族宋朝以前的譜牒。但仕川喻氏族譜所保存下來的喻良能於宋紹熙三年(西元1192年)修譜時所寫的這篇譜序,是迄今為止所能看到的喻氏族譜中世系相對最完整的一份譜序。這位備受族人和世人,包括當朝皇帝器重的喻良能好像是有預感似的,歷數從祭公相如被賜姓喻直到他擔任國子監主簿重述增補漢獻帝時先祖喻良佐的《忠義傳》上奏宋孝宗。直到本人退休修譜的世系流傳情況。源源本本。但卻隻字未提俞藥。這不可能是偶然的疏漏。何況紹熙年間距離五代末年和宋朝初年二百年不到,時間不是太長。喻良能能把周秦漢唐直到自己的祖父和父親一路如數家珍地記錄下來,斷斷乎不會對不到二百年歷史的那份榮光懵然不知。
喻良能晚年積極修編譜書。這恰是文化人延續家族歷史的自覺擔當。他在續序中還提到自己“是秋假日,考其先代源流,及往訪鄱陽之族,征其古譜錄歸,繼接後支,以成實錄。庶幾數典無忘,而亦有以啟其後也。”很顯然,他當時修譜,宋以後的譜世系他可以解決。但宋以前的世系,他解決不了。於是才不得不前往鄱陽喻氏家族哪裡訪求舊譜。並且是“征其古譜錄歸”。
一份如此有責任心修成的亂世之譜,一個似乎擔心後人搞不清世系傳承,有心將歷代源流記得請清楚楚的譜序,怎麼會把老祖宗忘掉呢?
由於宋史喻樗傳系官修正史,對後世影響很大。不要說普通的族譜主修者,就連明末清初郴州書院山長,著名的易學學者喻國人先生在其所著《喻樗年譜》中,都未加深考,沿襲了宋史編纂者的錯誤。因為他喻國人是明代喻氏族人中最著名的學者,本人也很關心家族譜牒修撰,所以後世修譜,多沿襲宋史喻樗傳的觀點。
六、浙江桐廬《硯石喻氏族譜》世系中沒有喻藥
硯石喻氏尊喻樗為始祖。而在他之前,還有二十世的世系傳承被記錄下來。硯石喻氏宗譜宋前世系也不見喻藥的蹤影,由此散發開去的玉山喻氏,剡北喻氏,駱塢喻氏,新登喻氏,義烏喻氏,自然都不見提及喻藥。這絕不是偶然的。因為如果像宋史所說的,喻藥是喻樗的十六世先祖,豈有子孫不認祖宗的道理?更何況喻汝礪、喻樗、喻良能都是十分重視孝道和譜牒的歷史人物。
跟桐廬硯石喻是一家的臨安唐昌喻氏譜上保存了完整的從東晉喻歸到南宋喻樗的世系,裡面也沒有喻藥的隻言片語。喻樗的玉山後裔所修的《懷玉喻氏宗譜》世系中也不及喻藥。
因此我的結論只能是:
喻樗非喻藥後。《宋史喻樗傳》在喻樗世系問題上錯了。
(2018年5月10日定稿於天印山房)
一宋史研究資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