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珍女士回憶錄

五、回東阿鎮西城小學教書

五、回東阿鎮西城小學教書

讀完書,回鄉走的是陸路,從濟南,過長清、平陰、玫瑰鎮,回到東阿。當時東阿已有國軍進駐,據說民國二十六年(1937)參與過盧溝橋抗戰的第二十九軍亦曾駐紮過平陰、東阿地區。每次有軍隊開進東阿,軍士多會分流住在民間房宅內,我父親總是會騰出一間空房,打掃乾淨,這種方法可吸引到當官的住進我家,對家庭而言,應對處理起來也比較順當。有一回尹俊住進我們家,他當時的階級是團長,與我家相處甚歡,調走以後,還給我家來過信。到了臺灣,有一日,我在報紙上看到他,當了臺灣警備總司令兼軍管區司令,頗有親切感。

【註十四】劉國珍女士從濟南回鄉的路,見圖024。

【註十五】尹俊,湖南省邵陽縣人。民國十九年(1930)中央軍官學校第七期畢業。民國三十二年(1943),任陸軍第十八軍司令部中校作戰科長。民國三十七年(1948),任七十三軍十八師五十三團上校團長、副師長。民國四十三年(1954)任第七軍軍長。民國四十四年(1955),調升第二軍團副司令。民國四十六年(1957),調升憲兵司令部司令。民國五十二年(1963),調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民國五十四年(1965),調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民國五十八年(1969),調升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民國五十九年(1970),升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民國七十年(1981)退伍,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及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民國七十六年(1987)二月,因「肺間質纖維化症」,病逝三軍總醫院。尹俊將軍的面像,見圖025。

民國三十五年(1945)近年底回鄉東阿,進修班的教務主任胡伯烈回到東阿當教育科長,刁成坤當青年團主任。地方上一些教育人士辦了一座簡陋的東阿西城小學,桌子都是用泥巴、磚塊糊起來的,一切從簡。

濟南師範畢業的魏德明當了西城小學的校長,地方人士劉合亭、劉海平當了教師;另外我的同學畢靜琳、李事芳、秦篤恆與我也都被聘請為教員。畢靜琳、李事芳兩位後來也撤退到臺灣,現在都已歿去。

西城小學位在浪溪河以西,我教三年級的課程。我喜歡上臺講話、喜歡上課,學生也喜歡聽我講課,我自認為教得也好,很受學生歡迎。後來東阿鎮成立了婦女會,我被選為會長,非常神氣。縣裏開會,我常與縣長坐在同一排。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了都高興,想到家裏女孩能讀個書也不錯,替家裏爭了光彩。我教書的這一段時間,因為已經是抗戰勝利,國共內戰還沒有蔓延到東阿,鄉裏的情況還算是平靜。這一段日子也是家鄉最安定的時間。我在賺錢,工作繁雜,但是心裏舒坦,家裏的親人也為我感到驕傲,認為我為劉家帶來了榮耀。當時,一個家庭如果出了一個讀過書的女孩,確實也是能光宗耀祖的。

【註十六】唐代時山東、河北地區重要驛道,見圖026。北宋時今山東地區重要交通驛道,見圖027。東阿長久以來都是中國山東地區重要驛道所經過之處。中國北方缺水,土地貧乏,種莊稼並不容易,旱災、水災是常有的事。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以前,黃河北入渤海;1125年後始奪淮河出海;清咸豐五年(1855)再北奪大清河出海。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稱,民間常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黃河決口氾濫總計1593次,發生較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有6次影響巨大,稱為「六大遷徙」,涉及今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五省。黃河改道,除了極少數是由於人為因素直接造成的以外,基本上是黃河自行潰決而成的,多發生在唐代以後。民国二十七年(1938)6月6日晚,國軍第八師為阻擋來侵犯的日本軍,在河南鄭州黃河南岸花園口開始施行掘堤。直到1947年,重新建堤花園口段後,黃河才回歸北道。今山東濟南、東阿、泰山、黃河航拍關係位置,見圖028。黃河河道屢屢變遷,見圖030。

【註十七】東阿鎮有翠屏山多佛塔,塔建於唐貞觀四年(630),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2018年再次重修。佛塔矗立在玫瑰鎮翠屏山巔寶峰寺建有山門、玉皇閣、八仙閣。山門西南,石砌拱頂洞門,為二層。於院內沿階可登。門內為小院,正中建玉皇閣。玉皇閣下石砌券門,閣頂之四隅建築為三角形錐堞式,似鳥展翅。中砌垛孔短牆,若西歐古堡,風格奇異。多佛塔矗立在院內西側,此全塔共13層,呈八棱狀,用當地青石構築。塔底外周長18.5米,通高19.7米,塔形雄偉,簡潔古樸。每層四周皆辟佛龕,內嵌石雕佛像,底層石雕佛像最大,佛身同飾有浮雕圖案的底座聯為一體。多佛塔見圖029。

 

圖025:尹俊將軍與蔣經國合照。

圖026:唐代時山東、河北地區重要驛道圖。

圖027:北宋時今山東地區重要交通驛道圖。

圖028:今山東濟南、東阿、泰山、黃河航拍關係位置圖。

圖029:東阿鎮有翠屏山多佛塔。

圖030:黃河河道變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