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鴻—深山淨土中的一位隱士
李常生 2021/11/16
九二一大地震時,我在台灣南投埔里救災,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陳世鴻先生。
陳世鴻君早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英文極佳,後至美國就讀建築碩士。畢業後在美國工作過一段時間,隨後與幾位在美國同樣學建築的朋友一齊回台創業,成立了建築師事務所。九二一大地震後,我在南投埔里參與了災後重建的規劃工作,陳世鴻君隸屬的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同樣的也在該地區工作。由於彼此的信任,經常有合作的機會,一齊工作,逐步完成承接到的工作任務。
世鴻君不只是一個翩翩君子,待人接物以誠為旨,永遠不會被人激怒,雖不能說是一個好好先生,但若說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君子,沒有人敢說「No」。世鴻君的風範器度令人敬佩折服,且其領導力也是讓人讚賞,他是幾個從美國學建築回台的一群朋友當中的領袖,而世鴻君接業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強度,凝結了這群朋友又是同事的團結合作力量。
2001年我開始就讀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規劃系碩士,僅接著又到南京東南大學讀建築學博士;2013年進入南京師範大學歷史專業讀第二個博士;2017年再進入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班就讀,因為長期居住在南京、武漢讀書受教育的結果,幾乎與世鴻君斷了聯絡。
這兩三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再度與世鴻君有了聯繫。世鴻君的事業、生活態度等已經有了極大的、讓人吃驚的變化。他拋開了所有的事業與世俗心態,隨著幾位潛心於佛學的修行者,在南投中興新村後山募得一塊山水風物極佳的樹林坡地,世鴻君並從一位印尼企業家那裡募得款項,經過他自己的規劃設計,建立了一座佛教園地(或者說是「淨土」來的更貼切)。這塊淨土上建了一座三層樓的歐式建築,然內部則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寺廟,極其莊嚴素淨。亭園內的各種植物、裝設等均以「禪」學理念規劃設置,整個規劃極具「佛禪」的邏輯性,也是知識份子內心嚮往的一座修行與居住境地。
我無法想像?世鴻兄如何從生活於俗世的淤泥世界中,轉進到「隱於山林」、「脫離世俗」的修行、修身的一系列轉化過程,但是我看得出來,理著光頭,穿著素衣,拋脫世俗一切煩惱的他,心裡與面容都散發著讓人肅穆的喜悅與歡愉。
世鴻君也曾引領父親來參觀此佛教淨土,並引導進入內心的世界,互相重新建立起父子衷心的諒解和彼此的信任,讓父親能夠清楚理解兒子的驕傲並不是建立在虛妄的事業、財富成就,而是建立在智慧、領悟生命的天平上。
我自己信仰三個宗教(天主教與基督教都有受洗,佛教皈依廣欽老和尚),長期處在內心持續修行的環境當中,也已深重體會到,也終於明白過來,人生最驕傲的只是能放下心裡所有的東西。讀了三個博士所肩負的壓力如果不能徹底放下,猶如身在囹圄中;追求名利的心扛在肩上,則必然牽拖著自己一身的罪惡,並讓自己墜落到洗不盡的深淵裡。
要如何解讀一個人的成就?名利固然是一種虛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會覺得過多的知識也是一種壓力,具有十足的人格摧殘性。特別是有了過多的虛妄知識,就會自己沒頭沒腦的抬高自己的身價(一種莫名的驕傲),因此要放下的不止是對名利的奢求,也要放下知識過多的虛榮心或者經常盲目使用的擴張心態。
世鴻君以某種特殊的形態遁入空門,丟掉所有的有形與無形負擔,回歸山林,進入空無,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算是一種領悟後的「再生」,或者說重新賦予生命新的意義。明年,我與妻小圓將搬到桃園鄉下娘家的古厝,房屋後面有一片原始森林。世鴻君的「生命重塑的方式」給了我許多啟發與借鏡,會讓我逐漸體會、理解,讓生命「重新來過」的一種心裡意識,應該是喜悅和歡欣的。
有幸觀察世鴻君人生最後的歸宿和寧靜的生活方式,終究理解到「禪宗、佛理」的另一種境界,心無所求者是福,能感受到清風拂面、簷下聽雨的細微哲理,則是透徹人生,無需它求了。秋夜微風,是一個該掠風而起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