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慧專區

致淨公上人書

致淨公上人書

崔仁慧  2021/12/6 刊

淨公上人尊鑒:

廿一世紀乃中國人的世紀,孔子思想與大乘佛教更是挽救世道人心的不二法門,據此以觀,漢學勢必重登世界舞台,為當世之顯學。

然漢學之傳承,亟待宿儒相傳之心法落實,釐清道統、學統、政統間之脈絡分際,抗衡與互補之虛實,方能議士子居心之寬窄真偽,意志之淺深久暫,器宇之阻暢通澀,識見之明晦廣狹,應對之權滯疾徐,與夫姿度之從容促迫。故曹子建云:「有龍淵之利,乃可議於斷割。」

然近百年來,器識之學伊於胡底,每每思及《宋史》劉忠肅戒子弟「士當以器識為先,一命為文人,無足觀矣!然則以文人名於世,焉足重哉!」之語,未嘗不拊膺痛切。然孟子以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憑此一言,蘇轍便理直氣壯地說「氣可以養而致」,故奮然而起,欲見樞密韓琦「聞一言以自壯」。蘇轍發此豪語,其來有自:既家有以范滂「登車攬轡,澄清天下」為式之手足蘇軾,復有「敢不以滂母自誓」為教的慈顏,觀蘇門一家競以氣節相尚,世道人心,豈有不勃然而興之理哉!人心有所懼便心有正氣,士可以昂首而行,社會自然昌明。

然近三十載,政策荒於前,師道廢於後,已摧剝者不見繼起之勢。虛雲大師所謂「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大抵若是。綜觀學位普及之盛未有如今日者,奈何不乏專務詞章小道以為捷徑之流,經典束諸高閣,學子亦樂於唱和,是以欲循先賢往昔諄諄施教之模式以化導未來後生,頗有不合時宜之憾也,更遑論涵泳內聖外王之功。然療絕症之醫乃術有所不及,非病不可醫也。釜底抽薪,其火必滅。古德云:「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斯乃理亂根治之金鍼也!《易經》彖辭曰:「蒙以養正,聖功也。」此旨既悖,抱病者眾,嵩目時艱,不忍卒睹,故針砭其由:今也性之未定,境教失格,蒙之未啟,心神外馳,志之斲喪,捐本逐末,德之凌夷,助長成風。因循之局面難以踰越,余乃捨所餘九年之教職,奮而求高鳴于野,振翮以求一翔,斯不負任教之初衷也。蓋昔在大學,師承有人,而今先後謝世,倘縱流月逝去,懷寶迷邦,勢難自安。既不忍韞櫝而藏,自當善賈相求,以俟殷殷向學之人,何方可以施教,摩頂以赴,跋涉願往,懷道有術而不盡傳,愚癡之業報不遠矣!

余憶三十年前,師保答「何以今日白話當道,仍抱守古文」之問曰:「中國人之智慧十之八九藏諸古文之中,卿未諳古文,其得失如何,君其詳之。」此恩師  李嘉有之高論也,其娓娓也詳,其擲地也有聲,其溫煦也慈,其歷久而彌深。余側身聞斯言,心嚮往之,退而勤黃卷青燈之功,研精覃思,而今三十載。棄學院派之空論,力求於實務中淬煉,方得以索求士子病灶之由,既憫其捨本既遠,逐末兹甚之情狀,猶待我輩法孟子「捨我其誰」,效禹王「坐以待旦」之忱,以興文化、繼絕學為己任,踵武以出泥淖之淪沒,進而起效先賢聖教之宏願,昌為張本,此往聖相與傳承不廢之宗法所寄,不以古今而易幟也。余幡然憬悟,嚮之所學,證諸持志修身與夫行文之道,其揆一也!即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篇〉所拈出「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斯乃為文之極則,亦為陶冶之潛化,薪火之嬗遞,斯文之再造所寄託也。治學於工夫次第得其先後,始可論為學之本末也。

今之講文,率多賞析為能事而怠於創作,斧鑿支解,以為鉤玄,殊不知此舉何異於鑿七孔竅以求混沌之樂(典出:《莊子》應帝王篇),於行文何益之有?嚮使無殫精竭慮殷勤述作之前賢,何來經史子集璀璨盈宇之華國?曠廢古人循序之功以求復古,殊不知歧路亡羊,非但徒勞,矧復貽患匪淺也。循序者何?小學也。即文字以識其本,聲韻以揚其情,訓詁以定其義。故幼學即導以吟詠諷誦,讀之既久,方能領略於抑揚頓挫、疾徐重輕中,與作者情隨意諧,如在目前,此即文論所云「因聲以求氣」之旨,若申而廣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即得其大用,斯可謂之「習」,習者,嫻熟也。此即古人言「讀書」而不曰「看書」之故也。

學習之道在讀,行文之妙亦在讀。行文既畢,高聲朗誦,循其聲情,探其氣韻,暢其言說,潤其遣辭,方可謂之「意達」。既而,欲為「儲寶」之底蘊下基本功,必求諸《尺牘》,習於《瓊林》,以酬酢文書深入日用往來之際,練就揖讓周旋之節,「真積力,久則入」,則思維細求處,得心意會,可以淪肌浹髓,厚積薄發,而有可觀者焉,此殆孔子語子貢「繪事后素」之理同證。倘以如上之法扎根築基,不啻啟蒙可期,傳統文化之復興,亦指日可待也。余試以書道為喻:書家皆知讀帖日久,方能對臨,對臨而後背臨,背臨而後出帖,斯乃習書之次第,始能筆筆有法,氣韻自流。今之習文者,但憑唾手可得之白話譯本對照參看,捨此輒頓失所倚無所適從,此與徒務描摹勾勒,卻心求速成之書家何殊?倘不肯下臨池工夫急欲出帖,其不淪為效顰者也鮮矣!

故欲習為文之道,務必求其勤加習作。習為古詩以煉字,習為論文以觀成篇。而習作之道必令自為。自為者,以自力而為之也,不假提示,不襲人故智,不堆砌辭藻,如此力為之作,起初縱有敝帚自珍之喜悅在焉,俟其日久,復取舊作以觀,倘仍可喜,便是故步不前,若有慚色,便是進境。其次,亦可於行文後旁取範文逐一對勘,破題、取材、立意、段落、遣辭、結構、對比、呼應,則反差對照,媸妍畢現,以此優劣無所遁形之際,斷惡受諫之誠猛然而生,心起刮垢磨光之勇,矢勤爬羅剔抉之功,漸次反覆自課,切磋自精,日有近境,可以為美。行之既久,日起有功,性情為之陶冶,兩頰為之生香,方證《禮記》「相觀而善之謂摩」乃千載顛撲不破之真實力也!亦為  老和尚您在講記所揭示「老師是看學生怎麼學」,而不是一直滔滔不絕講述之真實大用也。三十年前師保殷殷授我心法,裨益我臨池、治學,乃至廿七年來任教之國文課,皆能屢屢印證。十五年前,當代名國畫家,文化大學美術系黃崇鏗教授聞余此說,遂與我相約暢談其學生突破創作瓶頸之快意經驗,竟不謀而合。余迄今猶津津樂道分享此一忘年歡聚之情,深信未來以之傳揚聖教,鞏固漢學,興復文化,必有可觀者焉。

不才之教學生涯,素以德行為本,以術業為次,於教學之外,愚夫婦受  老和尚教化薰習二十載,彌覺所學無盡。其間自告奮勇從事《弟子規》親子共學班近十載,亦循此模式而為,誘導學生自發自省以匡不逮,著實可以使頑劣之人振衰起敝,出迷登清。而獲益殊深者,竟為愚夫婦自身對於聖賢教欲深信之堅心,發願以年近耳順之餘生,奉獻品德教育、漢學教育,以上報佛菩薩暨  老和尚之薄天宏恩大德,深信沾溉者眾,肩者有徒,普世大昌,光明在望,天道酬勤,容有俟焉!特此披瀝上陳,耑此奉懇

恭頌

 

光壽無量

六時吉祥

                                                                      慚愧下愚

         妙音 崔仁慧 至心頂禮叩拜

                                                                        2019年2月27日

 

李猷,字嘉有,江蘇常熟人,1914 ~ 1997

三代家學淵源,六歲起研讀四部詩文長達十年,十七歲考入由江南俊彥開辦之「上虞國學專校」。

卅二歲來台,為生計而入交通銀行任職,然文名遠播,詩壇目為翹首,並受中山學術基金會延攬,獲聘為中山文藝獎特約評審,以迄民國八十六年車禍往生。

余受業期間蒙恩師欽點到府問學,示以治學為文之要道,獲益殊深。聞師驟逝,悵惘半載不能釋懷,

備嘗「曾經滄海」之憾。乃入王壯為弟子薛師叔眉門下習書篆十年。

當代古文第一把交椅之耆宿就此謝世,有詩文集數冊行世。

廉潔,字永英,以字行,黑龍江人,1930 ~ 2017

年輕時考入長春大學,因抗戰爆發隨政府避地重慶,戰後拒絕政府逕行頒予畢業證書,毅然返校重讀。

精研《文心雕龍》,備受士林仰重,為學行堪式之典範。

先後於台北市女師專、淡江大學、圓光佛學院、明道大學任教達五十五載,桃李滿天下。

余追隨永英公達三十年,情同父子,受益最是深刻,並述文追懷恩師行誼以垂範式昭告後學。

王仁鈞,字澤溥,號雪亭,常以王孫草自名,南京市人,1930 ~ 2014

雪亭公治學《莊子》功深,契入妙旨,故揮灑于書藝能展現游刃有餘大開大闔之風貌,以渾厚底蘊優游於

創新之意境,令人眼界大開,備受書壇仰重。榮獲一九九○年第十三屆中興文藝獎。

其所著《書譜導讀》初版與修訂版前後相去三十載,見地益發深邃,令海內外書家嘆服,以之為定論。

淨公上人

淨公上人

淨公上人

李猷 教授

廉永英 教授

王仁鈞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