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慧專區

廉公永英府君行誼追思憶往

廉公永英府君行誼追思憶往

崔仁慧

廉公是士林仰重的學者,學問之博大精深,自不待言。畢生奉獻教育達五十五春秋。我之認識廉公始於30年前,我在淡江大學選修老師《文心雕龍》的課程,當時老師57歲盛年,講課聲調雄渾,字正腔圓,鏗鏘有力,一絲不苟,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大有滿座風生之氣派。

廉公屹立不搖之風骨

後來,廉教授應台北市文獻會之敦請,擔任台北市志(卷八)文化志文學篇的主筆,廉教授詢問我有沒有意願跟他一起來完成這項工作,我能有此佳緣就近追隨教授,自是歡喜應命,於是開啟了我們師生半年相處的點滴回憶。

我們的編輯場地是借用位在青島西路口的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的市長辦公室。由於當時李登輝主政,民粹意識抬頭,連帶我與教授合編的台北市志也受到波及,由於編纂的年代由隋代至民國七十年,其中遇到跨海來台的政府官員,由於都是外省人,擔心審稿會受到刁難,但教授認為以外省人身分名留青史的古聖先賢比比皆是,史書蓋以「流寓」歸類予以承認,這是富有「史心」的史家在編輯體例上所做的明智抉擇,畢竟播遷來台對台北頗具貢獻的地方首長都是隨政府來台的外省人,像大哲學家梁啟超也曾在登臨草山(今之所謂陽明山)留下感懷詩作。古代因為封建科舉,地方官擁有裁斷刑獄之警察權,為杜絕地緣關係造成的循私舞弊之嫌,所有地方官一律外放,這就是史書對「流寓」的史例由來。果不其然,在我們上千張稿件完成後,編纂要求我們將文稿中的外省人一律剔除。廉教授悍然拒絕,並致電內政部許水德部長反映此事,隨後即不再接編纂所打來的電話。果然老師此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態度發揮作用,最後編輯委員會對我們的文稿一字不改照單全收,並於80年十月出版。尤其要強調的是老師將我並列為撰稿人,而不是其他教授僅把學生列為助理。

這件事落幕之後老師還給我提起一件課堂趣事。他說在師院開學上第一堂課,居然有學生舉手發言,表達不願上古文,只願意上台灣文學。教授看著他,然後一字一字地清楚告訴他:「你以後有很長的時間可以研究你的台灣文學。」學生愣在那沒聽懂。教授接著說:「這樣吧!要不你離開教室,要不我離開教室。」這位自取其辱的學生只好悻悻然退出老師的課堂。這種面臨省籍情結挑戰的畫面,不時穿插在近二十年來的教學場景中,教授義正辭婉、不卑不亢地表達立場說:「我在台灣四十年不會說閩南語,是有點慚愧。可是你們在台灣一兩百年,你們會說一句山地話嗎?」對照今天政壇上瀰漫雙重標準的橫行模式,當年教授答覆學生的一段話更是一針見血大快人心。

還有一段插曲:在我們漫長編輯過程中,負責其他篇章的各小組很多已經交件了,只有我們倒數第二。我很著急,針對若干體例不時提醒教授早日定奪,但教授總是氣定神閒地對我微笑。過了幾個月公文下來了,要將原先編輯的截止年代由民國七十年提前到民國六十年,所有已經交出稿件的各小組皆須領回重新修改,將文稿中超過民國六十年的內容逐一刪除。這可是大工程啊!上千張的原稿訂正起來可是曠日費時,而尚未交稿的我們卻占了大便宜免除此累。我不好意思地向教授道歉,廉公半開玩笑地回答我「以後做事情一定要老少配,老人跟年輕人一起會變得積極,年輕人跟老人做事也會變得沉穩。」恩師雍容大度厚待於我,於此可見一斑。

當時每到中午,老師會跟我步行到附近商城地下街吃小火鍋,然後再散步回來。偶爾我會繞道重慶南路,老師目睹我總是去商務印書館買一冊33元的人人文庫小書,像陳冠學翻譯福永光司的《莊子》小冊,就是我們的共同喜愛。但久而久之我這腐儒寒酸相,老師看在眼裡也起了憐憫之心,到了那年期末,老師讓我課後留下,便拿出一紙信封交給我,囑咐我「做學問不能省。」我拿在手上厚厚一疊,我打開後赫然發現裡面是一萬元現金。恩師養才體貼入微,大抵若是,相較其餘妒才害才之輩恐無地自容。

廉公好學典範與孝思不匱

廉公肖馬,老師常說19年次的馬最苦命。當年恩師與先父同時錄取長春大學,旋即爆發日本侵華戰爭,學業因抗戰開打而中輟,便隨政府遷往四川西南聯大。這段時期之苦,恩師曾因營養不良而感染肺炎。迨戰事告終,政府從優禮遇授予畢業學位證書,廉公不受此儻來之恩,脫離領取證書的隊伍,逕往新生入學的隊伍報到。執事人員察覺有異,以年齡不符不允老師入學,雙方僵持不下,執事乃請示上級,上級為其篤志向學之誠所感,又苦於法令無據,迺商量老師折衷辦理,通融其插班大二。復以原先師所錄取之化學系其實驗室已毀於戰火,遂改讀中文系。師曾戲言:「從哈爾濱到重慶之間的這段距離,是我用腳量出來的。」老師跟我談到這裡,注視著我說:「我們這一代顛沛流離是不得已的,尚且竭盡所能去求取學問,你們現在環境好太多了,書再唸不好就說不過去了!」恩師此言,大有明初宋濂撰述《送東陽馬生序》的意味。頓時我想起恩師常常在課堂上提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是督促我們務必要用心學習。

畢業後,我以斗方向老師求字,師以莊子「鳳〈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大鵬精神勉勵於我。數年後,余請示格言以自勉,師驟以「飛鶻盤雲,橫絕朔漠」示余,並告知這是梁啟超《飲冰室全集》之語。想來樗材陋質如我,昔日恩師心中的大鵬已淪為鷲鷹燕雀之流了。

恩師師承 藍田種玉

師又云:來台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從《史記》碩儒魯實先先生受業,逮一學期終,魯先生逕召廉公,囑其接任下學期講座,廉公驚恐不敢承命,師瞿然注視曰:「你是懷疑我眼光有問題嗎?」師迺恭敬從善應命講課。

魯實先先生為渡海來台的碩學大儒,在老師師院宿舍廳堂還高懸太老師戊申年贈予廉公的殷契甲骨聯句「出山君定為霖雨,在野人必識鳳麟。」恩師解釋給我聽,說太老師句子是引「泰山遍雨,河潤千里」的典故,足見太老師對恩師器重之深,故而給予無上的肯定。

師大畢業,廉公初至師大附中任教,旋即為淡江大學及台北市女子師範專科學校所延攬,其後又於六十八年赴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研究所完成教授升等,而開啟多次應邀赴日發表陽明學說之機。時值「抗美援朝」運動蜂起,社會動盪,又驟聞太夫人仙逝故里,廉公礙於兩岸政治乖隔奔喪無門,悲慟不已!遂以「春暉樓」為齋號,永銘在心以代未能廬墓之憾,並囑我治印做為文房之用。廉公離鄉前未見過生母,及至兩岸可以透過第三地進行接觸,廉公始與胞弟會面,在胞弟憑印象口述慈母相貌,藉由畫師逐筆勾勒,才還原母親慈容,長供書案前以解孺慕之思。

師之謙遜自守風範

在學校裡,教授常常在麗水街城區部搭乘教授專車來淡水授課,路途遙遠,常常錯過了用餐的時間,接下來還連上兩堂課,且從不用麥克風,非常耗力氣。我目睹此情此景於心不忍,便自作聰明給老師備妥奶茶三明治在課前送進教授休息室,沒想到教授見狀立刻起身將我推了出去,正色道「以後別再做這樣的事了,裡頭還有其他教授在,看在眼裡心裡作何感想?說不好聽還猜測你給學生什麼好處讓學生這樣對你。」余連稱唯唯默然而退,不敢再有造次之舉。

酬酢之間的分寸教誨

畢業後(1991~2011)的二十年間,常常就近看望老師,作為受業生豈敢讓恩師破費,每次都急著付帳。有一次跟老師餐敘,老師有言在先由他出資做小東,但我那次卻趁老師解手之際去櫃檯把帳結了,老師出來知道後頓時板起臉來告訴我:「長輩厚愛不得矯情,以後不准再這麼做!」嚇得我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恩師捍衛學生榮譽感

當時系上有要求老師各班要當掉五位學生的制度,以此刺激學生力爭上游。但教授不以為然,他直接告訴助教「我廉教授的課不用功的學生不敢選,來上課的都是好學生,我沒有學生可以當。」助教為之啞然。

與恩師互動之細節

每當我謁師晚歸,教授每每以要走動走動為說詞,執意送我出門,一直到大馬路上還不肯離去。我請教授留步,教授要等我攔到計程車,待我上車坐定後車子正要啟動,教授對司機說「先生!拜託您了!謝謝您!」然後又轉而告訴我:「放心!車牌號碼我已經記下來了!」然後迅速塞了兩百元鈔票給司機,每每令我連推辭的餘地都沒有,只好乖乖收下。等我回到家,想說十點多了教授一定休息了,不要打攪教授起身接電話,便心安理得地忙自己的事。沒想到到了十一點鐘,教授卻打電話過來詢問,「你怎麼沒有撥電話給我?我一直擔心你呢還沒入睡。」當下的我對自己的自以為是懊惱不已,也對教授待人接物的周延妥貼窩心不已,尤其是記下車號的做法,是為了讓司機不敢動歹念。及至聽老師說「您回去告訴崔佬,他可真是有福之人,有兒女承歡膝下,我們夫妻連買瓶醬油都要爭論誰下樓呢!」而得知恩師患有俗稱軟腳病的糖尿病不堪遠行,尤其上下樓梯都格外費勁,而恩師竟為了送我搭車不惜走上這麼一大段路,心中十分不捨與內疚。

老師的幽默詼諧

老師治學待人處事無不嚴謹而慎重,充份展現世範威儀,但偶爾也有其幽默的一面。一次老師在課堂上老師講述古人謙遜的修養,有「循牆而走」的形容詞,老師有感而發,「那極度謙虛的人,不就走到牆裡頭去了嗎?」說著說著老師自己也呵呵笑了起來,學生也一睹老師難得一見慈眉善目的幽默風采。

還有一件在台北市文獻會編輯文化志時發生的趣事,當時老師有兩位師專出身的學生濮傳真、濮傳賢姊妹檔來探望老師,恩師介紹我們雙方之後便指著兩姊妹問我她倆孰是姊?孰是妹?我一想,這種題目可是會出人命哪!便回答老師「這個題目我若答錯固然是錯,但我答對也是錯。」師詢其故,我進一步解釋說「老師您看,我答對了,姊姊不舒服:我當真老氣到一看就認出是姊姊嗎?要是我答錯了,妹妹又不舒服:我竟然比姊姊還老。這不管怎麼回答都把人給得罪光了,老師您看我還敢回答麼?」師聞言莞爾,與濮家姊妹相視而笑。

如今濮傳真小姐已取得台大中文博士榮銜,可喜可賀!然當時她卻面臨人生重大抉擇而來就教於恩師。因為當時台大博士論文完成在即,卻突然遭到指導教授金嘉錫因校方人事異動而被撤換的變故。老師當場便以孟子「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勗勉於她不要放棄,相信今天學習有成的濮博士就是在恩師的鼓舞下才重新振作另起爐灶,十年後終抵於成。

後來有一次去用餐,我們遠遠地看著商家粗粗肥肥勘流亭字體的招牌「 蟑螂 」二字,我還傻呼呼煞有其事地問老師:「這年頭居然連蟑螂都吃啊,咱們來到東南亞了嗎?」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錯解「蠔鄉」使然,讓師徒倆開懷一笑,也算編輯過程中足以療癒的一段小插曲。

人生無處不學問

老師曾向我述及隨軍播遷抵達廣東之所見,廣東為武術蓬勃發展之地,在苦難大時代的催化發酵之下,街頭處處都有武術館當街招攬習武報國之有志青年。老師曾駐足看一中年師父站立於高台上打一套拳,台下眾弟子亦步亦趨隨其吶喊。不一會兒,這套拳打完了,中年男子拱手為禮迎出另一位白髯長者,長者亦於台上打了一套拳,路數更加虎虎生風,老師心想,這就是當家館主吧!這套拳打完了應該就要招攬圍觀的青壯門徒。然而,卻看見後台走上來一位年輕小夥子,長者立即拱手躬身為禮退立一旁,讓年輕人帶領徒眾一起武拳。老師這下恍然大悟:這麼一位年輕的館主,倘無先前中年與長者之加持造勢,根本乏人問津,勢難拉起聲勢來招兵買馬,不禁暗自佩服這武術館深諳號召心法。人生處世亦當善加為一己日後建功立業鋪墊基礎以提高發言權,這是當年恩師栽培我的良苦用心。

教亦多術

在教授供職上庠以前,曾經擔任中學生訓導工作。學校在晨間會集合全體學生訓話,但是中學生對規矩尚欠自律,不免混亂追逐,嬉鬧成習。教授見狀,默不作聲,手持藤條,對著打鬧學生朝他們小腿逐一開打。如此毫不鬆懈貫徹兩周,自然打乖了莫不聞聲即迅速就定位,不再造次踰矩,到了第三周秩序井然,才開始上台訓話。這種班級經營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學,而不是捨本逐末邯鄲學步,盲從「愛的教育」的誤導,這是二十年前教授面授機宜所分享的寶貴經驗。

愛子心切 恩師預託後事

2010年(民國99年)恩師體諒明道大學地處彰化招生不易,與胡楚生教授合議主動自明道大學申請退休,以免陳維德所長為難。教授當時已屆八十高齡,離職前夕復因膽結石手術返家靜養,此後聽力視力均開始漸次衰退。

回憶教授還在圓光佛學院任教時,曾說已將後事託給圓光佛學院了,我詢其故,教授說,女兒為他付出很多,他很不安。「兒子在美就業,美國人沒有台灣超渡的觀念,喪事處理都很簡單,不能理解喪葬何以要那麼久,兒子好不容易有今天的發展,不要為了我的喪事影響孩子前途。我岳母高壽過百,你師母肯定會長壽沒有問題,所以我安排給圓光。你可知道他們坐在下面當我學生,其實即使是比丘尼也都是大丈夫之流,我覺得自己才是俗物。」

祝嘏七十的奇緣

1996丙子年,我與懷白聯袂謁師,懷白大學畢業即獲得十信高中教職,皆拜廉師之賜。師當時以師院退休紀念文集持贈我倆,余欣喜之餘一時興起,遂有續貂之議,也願意為老師於1999己卯八十八年出版一本七十大壽壽慶文集,師慷慨允諾,籌備工作自此展開,由懷白夫人張明蕙女士總理出版業務,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的高大威主任,與華梵中文系主任林素玟教授領銜號召以竟其事功,並以「印壇二薛」題僉與印拓襯托封面封底。事畢,恩師設宴款待我們這些子弟兵。席間老師分享退休計畫,名之曰「三補」:補學、補過、補情。一補未竟之學,二補既往之過,三補未酬之情。率見老師精進日新、自強不息的精神典範。我等很慶幸跟廉兮、廉方姐弟共同擁有像教授這麼好的長輩作為我們的學習榜樣,這一點在當前世道人心分崩離析的風氣下,已經是碩果僅存的恩澤與福報了。

這分福報,在在座諸位身上延續下來了:華梵文學院林素玟院長展現於大學教育二十載。許懷白主任奉獻教務、學務二十餘年。楊正雍、余麗華學長展現於陶藝世界揚名海內外,他們夫妻倆務實幹練的精神,成為四十年來出入春暉樓打點老師生活細節最得力的助手。明年我也會把這份精神帶到江蘇啟蒙教育師培中心,在祖國文化扎根上弘揚開來。

而原擬接續在老師八十大壽出版恩師高足施人豪教授生前研究文字學的手澤做為紀念,但因十年來教授師友群率多凋零謝世而作罷。

翰墨情緣另一章

繼1999年完成了老師七十壽慶紀念文集之後,跟老師的互動也越來越密切,尤其假期後一定馬上聯繫老師請安。2002年開春,恩師與我約見於天母書房。寒暄之餘,便引我至書房觀字。余見几案上置一手卷,以書鎮落於紙端,恩師吩咐我展卷一讀,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首。余徐徐逐字締觀,通篇以細緻的行楷及草書貫串首尾,蜿蜒遒勁,一氣呵成,毫無鬆弛疲弱之筆。余嘆賞不已!師乃移去紙鎮,將翻摺於下之卷首攤開給我看,余頓時眼睛為之一亮,赫然驚見上款題名是賜贈給我的!余雀躍不已,師笑著說「這可是我休息了五天把氣養足了才寫成的,你若不喜歡,我就處理掉不會給你看到前面的字咯!」恩師此番處理文人投贈心思,細節細膩而周延,其事蹟與書作俱為傳世美談,而今目睹書跡已成手澤,不勝唏噓之至!爰借紙端,迻錄原題,用彰大賢之風範。其文曰:

「唐景雲張若虛有詩〈春江花月夜〉史評孤篇橫絕,余深愛其詩寄意清邈,幻變多方。壬午春正書贈仁慧賢棣臺,藉以識雪泥鴻爪云爾」並鈐上昔日替恩師所篆之齋號引首以及「斯文在茲」朱文壓角印於前,彌添「分朱佈白」之趣,

而我日後也以一紙摺扇獻給老師聊供消暑之便。

走筆至此,記起我曾經感慨中學教育力不從心而請示老師:教育最後會不會變成劉文起教授戲稱的「麻布袋、麵粉袋,一代不如一代?」老師告訴我,教育是播種的工作,不是一兩年、十年、二十年就能看到它發芽,教育不是跑百米,是跑馬拉松,可能你死了以後它才會發出芽來。

吉光片羽 會心不遠 點滴在心

我曾向老師請益「亂世用重典」,老師感慨說「處世大艱難」,亂世倘用重典,恐摧枯拉朽不堪一擊,唯有處「將亂之世」才可以「用重典」。先把自己內聖外王的功夫準備好, 以儒道內聖,以法墨外王,才能權變活用,發揮自強不息的精神來做濟世的工夫。這是教授從孟子身上體現到活潑權變的智慧心得。

當年編輯文化志之際,余覓得一冊《師友風義錄》作為選材而請示恩師,師再三咀味,激賞其取題高古足式,言說之餘乃云自己不喜歡應酬,認為那種飯局言不由衷,見不到真情實意。職是之故,咱師徒倆常在師母探親之際,相約以小酌之雅。十三年前,您突然意有所指地要介紹我認識新朋友。您說,「仁慧啊!咱們見一次賺到一次,老師不能陪你們一輩子,但老師能把你們這些好人聯繫到一塊兒,將來老師不在了,你們好好相處,來延續這個緣分。」當日語重心長之情,而今憶及尤為悽惻,令人長號不能自禁!在座大我十屆的余麗華學姊和楊正雍學長,就是在此機緣下所締結美好的緣分,來延續老師的遺愛人間,並且留下兩次與先師雪亭公王仁鈞教授八里雍華窯畫陶的美好回憶。

余曾見老師隨身札記小冊上抄錄一首勸世詩「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於是,和老師的話題便帶到生死觀。當時您說:「時局好,會希望多活久一點,看著國家欣欣向榮;時局不好,會想早點走完一生,別再受罪。」今日恩師撒手西歸,莫非其然乎!

我所述說總總,都是廉公「誠於中,形於外」的吉光片羽,如果匯集五十五年來老師所任教的女師專、台北教育大學、淡江大學、明道大學、圓光佛學院所有受到老師栽培的莘莘學子寫出與老師間的感人事蹟,雖長篇累牘卷帙成山,亦不能盡述其盛德,我們「高山仰止」之餘,只能獻上無限敬意、無盡哀思:敬愛的廉爸爸,您安息吧!千言萬語,亦難掩曾子思念夫子所發自由衷之「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的感動以及「曾經滄海百川難為水」的遺憾!但在您昇天的生日裡,讓我們這群經由您悉心牽起的美好緣份,繼續手牽手、心連心,用我們的眼睛,替您前瞻未來中國人心向善,國家復興,民德歸厚的燦爛明天!

恩師驟逝,連日天降暴雨,哲人其萎,天地同悲!曷可勝道哉!明日致奠之期,吾其匍匐致祭,猶難盡無限哀思!    嗚嘑!慟失師保如至親,人生只賸歸途!

2017.10.13 21:30 丁酉八月廿四日亥時 淒風苦雨之夜

                      慚愧生 仁慧 稽顙泣淚憶述

 

各位親愛的學姐、學長們︰大家好!

睽違多年,在此先向您拜個早年。十二年前我們在淡江結緣,彼此切磋惕勵,以迄於今,雖然逐漸小有基礎,但是每於進退營謀之際,備覺昔日師恩浩蕩。

有感於此,懷白和我便發心要在今年適逢  廉教授永英七秩壽辰,出一本以我們受業學生為名義的祝壽文集;此番構想隨即獲得廉師首肯,並當下表示文集非出於真情實意不錄。而  您正是我們計畫優先邀稿的對象,因此懇請您於三個月內惠賜您的研究心得或論文大作乙篇,由懷白、明蕙伉儷統籌編排、校稿、出版等事宜,以表達對恩師的感戴之意於萬一。

再次懇請您共襄盛舉,協助我們完成此一宿願!來稿請寄︰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五十五號七樓,許懷白先生收即可。鄙人資質粗陋實難成事,祈請您多多不吝賜教為禱。耑此奉懇

并頌

春釐

一九九九年戊寅年一月廿日大寒

跋文

丙子仲夏,愚夫婦偕懷白伉儷等,與  廉師永英餐敘。席間,恩師以師院退休紀念文集持贈,並親筆題簽,我等入手悅心,感戴無以名狀,當下旋即有續貂之議,承廉師頷允,遂以七十華誕壽慶為名,此誠當年師生會之佳話也。

時序推移,廉師嵩壽已屆,文集付梓在即,然是編之得以順利刊行者,豈樗材陋質如我者可竟其功?蓋廉師學養之高載譽杏壇,有以致之也。故自籌劃初起,聞者莫不欣然應命,一抒追慕之誠,并誌賀壽之意,其餘未逮為文者,不可勝數。愧以仁慧才薄,未及號召眾賢以共舉,否則以廉師授教四十四載,化育之廣,遍及宇內,雖積卷累牘亦不能盡述也。而是輯之編纂,特委諸懷白仁兄夫人明蕙女史總其事,未假手業界,各與聞文集者,均撰文出資,彼等之真情實意,於茲表露無遺;此誠如已故太老師  魯實先教授戊申(五十七)年書贈恩師對聯所云:「 出山君定為霖雨,在野人先識鳳麟 」,洵為至論也。

僕淡江畢業以還,瞬已八載,此不過恩師講《淮南》於春暉樓之時間耳。三年前廉師自師院退休,餐會上曾以「三補」自許,一曰補治未竟之學,一曰補思未省之過,一曰補酬未償之情,簡短數語,適足以為此澆薄世態,挹注一股甘露寶泉。回首十二載,恩師每於垂詢關切之中,流露周延妥切,溫潤如玉之襟懷;於解惑釋疑之際,展現體大思精,雍容儒雅之風範;余三復斯言,感蕩莫名,如洪鐘之盈耳,發人猛省;如崇山之仰止,至大至剛;如餘音之繞樑,旋蟄旋起,歷久不絕;如善手之調理,周身三萬六千毛孔,無不通暢舒貼;極絜矩而寓自然,極高明而道中庸,彷彿夫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之最佳寫照。是以凡親炙於廉公者,莫不智益明而心愈篤,德益進而情彌堅,余始信曾子江漢秋陽之歎,良有以也,千言萬語,亦不足以道恩師之至德於萬一。

廉公早歲多艱,飽受流離之苦,仍不妨其為碩學大儒。愚得天獨厚,而癡陋驕矜,幸蒙廉公寬宥矜容,得以振聾發瞶;念茲在茲,特披瀝以為天下告。悃誠在衷,敬泐數行,以誌嵩壽之慶。

                       己卯年靜秋好日崔仁慧祝嘏於永和愧廬

崔仁慧之師廉公。

崔仁慧之師廉公。

崔仁慧之師廉公。

崔仁慧之師廉公。

崔仁慧之師廉公。

崔仁慧之師廉公。

崔仁慧父達生公應崔信麟院監之請替台灣道院題字。

崔仁慧書法作品(一簾秋色)。

崔仁慧老師。

崔仁慧老師夫婦。

崔仁慧老師。

崔仁慧作品印刷物。

崔仁慧書法作品(靜思語)。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靜思語)。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

崔仁慧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