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臨定武蘭亭卷》
本幅典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尺寸26.1×71.8公文。
王羲之《蘭亭序》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嶺),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現代漢語譯文
說明: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初,為了脩禊 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舉辦了聚會。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峰和險峻的山嶺,有茂密的樹林和修長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裡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在室內談論志趣抱負;有的人寄託情懷在愛好的事物,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志趣千差萬別,好靜,好動也不相同,只要當他們喜於所接觸的事物時,一時間自得其樂,快樂而滿足,渾然忘了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喜愛的事物厭倦,心情也隨著改變,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尚且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緣由,與我所感慨的如符契般吻合,
未嘗不對著文章嗟嘆感傷, 未嘗不能明白於胸中。
雖然一直都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然而以後的人看待今天,不過也就像今天的人看待從前一樣罷了,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也將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
周文褒題跋:永樂十九年秋九月朔旦賜進士出身前河南左布政使永嘉周文褒書。永和九年暮春。王右軍與親友四十二人脩禊事于蘭亭。揮毫製序。興樂而書。遒媚勁健。謂有神助。醒後連日再書數十百紙。終不能及。右軍自珍愛之。秘藏於家。七傳而至智永。子徽之派也。舍俗為僧。居越之永欣寺。以其手臨真跡草千文八百餘本。散施淛東諸寺。蘭亭序則以授弟子辯才。俗姓袁。梁司空昂之玄孫。辯才寶愛此貼帖。藏之寢室梁上。置匣以貯之。人所罕見。唐太宗酷好二王書。聚真蹟幾三千六百紙。暇日與魏證論二王書法。證曰右軍存日自喜者蘭亭序。今在辯才所。太宗欲即取之。證曰辯才寶此迥於頭目。未易遽索。後召至長安。因作贗本以示之。辯才曰右軍作此三百二十五字。夢天台白雲子傳授筆談。以永字為法。深恨所收。兵火之餘。求之不獲。上留辯才而密遣搜訪。但得智永千文以歸。繼辯才託疾還山。房玄齡薦御史蕭翼。負才藝。多權謀。必能稱旨。翼。梁玄帝曾孫也。太宗以命之。翼曰。若作公使。義無可得之理。願得二王雜帖三數通。間行以往。太宗給之。翼遂易冠微服至湘潭。隨客舟至越。潦倒真得山東書生體。每旦必入永欣寺觀畫壁。過辯才院。則休於門。辯才見之。問曰。何處擅越。翼答以北人。寒暄畢。語意投合。延入圍棊撫琴。握槊談文。情甚相得。便留夜飲。設缸面新篘。江東云缸面。猶河北稱甕頭。新醞也。酒酣爾韻賦詩。辯才得來字詩曰。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莫。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翼得招字詩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猿躁自調。誰憐失群翼。長苦業風飄。妍蚩略同。彼此諷詠。自恨相知之晚。至曉乃去。約以再會。翼乃載酒赴之。綢繆踰月。翼迺示以乃祖手畫職貢圖。辯才嘆不已。因談論翰墨。翼曰。先世皆傳二王楷書。自幼耽翫。亦有數帖自隨。辯才欣然。約以明日携至。如期而往。熟視數過。曰。是則是矣。非得意時。貧僧有一真蹟。翼曰何帖。答曰。蘭亭。翼佯咲曰。數經亂離。真跡豈在。辯才曰。先師寶惜。臨終親付於吾。授有端緒。明旦來看。翼至。辯才自梁上匣中出之。翼見。故指瑕摘類。紛競不定。自示翼之後。不更置梁上。并翼二王帖。並借留几間。辯才時年已八十餘。日臨數過。老而彌篤。翼往還既蚤。無他猜嫌。偶出赴嚴遷家齋。翼來。謂守房弟子曰。忘淨巾在內。乃為撒關。遂竊蘭亭序并借留二王書。亟出入永安驛。呼驛長淩愬。告我是御史。奉墨敕在此。可報尔都督齊善行。馳至。則宣示墨敕促召。辯才時猶在嚴遷家。聞命不知所以。見所謂御史乃翼也。聞取帖驚倒仆地。久始甦。翼遂奉帖馳驛以進。太宗大悅。擢為員外郎。賜以金鏤瓶。瑪瑙椀等。始怒老僧慳吝。不欲加刑。數日後仍賜物三千段。穀三千斛。辯才不敢私有。回施于寺。建塔三級。自是驚悸成疾。歲餘而卒。帝得帖命供奉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四人各榻數本。分賜皇太子諸王近臣。而一時能書如歐虞褚諸公。皆臨榻相尚。二十三年。太宗不豫。幸玉華宮含風殿。謂高宗曰。吾從尔求一物。高宗哽咽。引耳而聽。太宗曰。吾所欲蘭亭序。可與我去。暨大漸。褚遂良請以從葬昭陵。世無從見矣。右見何延之蘭亭記尚書故實并唐野史。若劉餗嘉話則載蘭亭序。梁亂出外。陳天嘉中為僧智永所得。至大建中獻之宣帝。隨平陳帖歸晉王。王不之愛。僧果從王借榻。及登位終不求索。僧果死。辯才得之。太宗為秦王因見榻本。知在辯才處。遣蕭翼取之。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始榻以分賜近臣。若籛後人希白所譔南部新書。則言太宗在秦邸時。歐陽詢就越祚求之。武德四年入秦邸。反榻以送辯才。趙景安雲麓漫抄。引唐野史載智永所居之寺曰雲門。會稽志則云。智永與其兄惠欣本住郡之嘉祥寺。右軍舊宅也。梁武帝以二僧能崇釋教。合二名改賜永欣云。余畊山中。與何選部彥澤最相契密。一日示余蕭翼致蘭亭事實。且俾余書之。固辭不獲。勉強為寫一通。乃知蘭亭叙真跡出沒始終。其見重於唐太宗者如此之至。惜乎作者姓名不傳。於戲余慨夫高宗雖不為太宗惜之。而乃從其亂命。卒為太宗後日之累者。豈不在茲乎。世之人好尚以成癖者。宜有鑑於斯。永樂十九年秋九月朔旦賜進士出身前河南左布政使永嘉周文褒書。
印記:乾隆、嘉慶、宣統、賈似道。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及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