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書法

宋米芾《書曹植元會詩卷》

宋米芾《書曹植元會詩卷》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29.5×242.8公分。

創作時間: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

釋文: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讌此高堂。尊卑列敘。典而有章。衣裳鮮潔。黼黻玄黃。清酤盈爵。中坐騰光。珍膳雜遶。充溢圓方。笙磬既設。琴瑟俱張。高歌厲響。咀嚼清商。俯視文軒。仰瞻華梁。願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室家榮貴。壽若東皇。崇寧丙戌(西元一一0三年)秋日襄陽米芾書。

李□題跋:米海嶽書畫。獨開生面。予嘗分海嶽姓名而戲讃之。謂畫如聚米。見雨中飰顆山也。書有黼黻。輝皇乎袞衣繡裳也。居官清正。拜石放舟。千古慨然。想見其生平。高宗愛其字。刻於石。墨寶世不多見。今閱此卷。覺蘇黃猶遜一籌。是顛老真跡中得意之筆。君家相國珍藏甚顆。未聞傳有是卷。從何得來。埜石使君告余曰。此親戚家物。初見卷首字跡漫滅。裱工齊全。疑是雙鈎。諦視之不復疑。以數緞匹易之。噫。先生是以緞匹而易袞衣繡裳矣。顛老獨出機杼。裁成錦繡。置諸清廟明堂。夫復何憾焉。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歲首。相聚官閣。煮茗清談。論詩讀畫。得縱觀一峯雲林若水諸真蹟。此卷野石使君。命李鱓跋數語於後。

張照題跋:乾隆丁巳(西元一七三七年)冬。野石告余。市有海岳秋夜詩大字卷。幾得而失之。今不可蹤跡。中心怦怦。既余以六十千獲之。時野石已出守濟南。乃摹一本寄與。庚申(西元一七四0年)秋。以備尚方用。民間從此唯存余臨本矣。壬戌(西元一七四二年)二月。野石陛見來都。出此卷見示。可與秋夜頡頏。微惜損數字。為後人描補耳。得天居士照。

王俊、申存寅題跋: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四月朔。婁江王俊。吳趨申存寅。同觀。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四月朔。婁江王俊。吳趨申存寅。同觀。

清高宗題跋一:戊戌(西元一七七八年)仲冬下澣。御識。近得米芾此卷。雖遒勁可觀。而筆墨間微有滯氣。卷後張照跋云。微惜損數字。為後人描補。則照固已疑之。第為人題識。不欲顯言皆出鉤摹耳。照又云。此卷與秋夜卷相頡頏。秋夜詩卷。即照所進。久入石渠寶笈上等。今檢閱之。字較此卷大幾六七倍。結體用筆非不佳。而廓填痕跡。亦與此相倣。皆所謂雙鉤下真蹟一等者。內府復有芾書離騷冊。雖不署款。而姿態橫逸。神采奕然。洵非海嶽不能辦。其氣燄誠足懾此卷及秋夜卷也。戊戌(西元一七七八年)仲冬下澣。御識。

清高宗題跋二: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初冬。再識。內府有張照臨此書大幀。向命裝潢成冊。乃是卷未入石渠以前所臨。字體較此展大。其精神筆力。如墨瀋未乾者。轉覺青勝於藍。益信是卷出鈎摹之手。前識所評不虛也。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初冬。再識。

參考書目:何傳馨,〈宋米芾書曹植元會詩 卷〉,收入《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10),頁176-177。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模宏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曹植簡介: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詩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詩」等詞之語源。

其詩歌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才華也頗受後世詩人推崇;與父親曹操、兄長曹丕並稱「三曹」。不過與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並未擔任重要軍政職務。

因封陳王,且諡號思,後世文章中常稱陳思王、陳王。今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有曹植墓。

曹植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第三子,曹丕、曹彰之弟。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汝倩人耶(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言出為論,下筆成文,願當面試,奈何倩人!」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天,曹操興建銅雀台,19歲的曹植作《銅雀台賦》,曹操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認為他「可定大事」,曹操晚年,曹植晉封為臨淄侯,和楊修、丁儀、丁廙、邯鄲淳、荀惲、夏侯威、楊俊、韓宣、應瑒、應璩、孔桂等交好,而與邢顒等交惡。與長兄曹丕爭奪繼承人地位。加之才高,素為曹丕所嫉。

丁儀、丁廙和楊修等人在曹操的面前誇獎曹植,擁護曹植為魏王太子。然而,曹植因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且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失望的事情,加上曹丕在曹操面前作情,並有很多官員捧讚曹丕。樊城之戰時,曹植被任命為南中郎將,去支援曹仁,但曹植因為酗酒無法履行使曹操生氣,因此曹植最終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曹丕繼位後,曹植聽說曹丕廢漢自立,於是穿上喪服哭泣。曹丕曾屢欲殺曹植,被母所阻,方得免;據《世說新語》所記載當時卞太后曾說:「你已經殺任城王(曹彰),不得再殺東阿王。」然而也有史學家如葉嘉瑩指出,世說新語多屬小說家言,內容並不可靠,尤其曹丕死後曹植才任東阿王,於時間來說,卞太后當時並不可能提及東阿王。曹丕仍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將他貶為安鄉侯。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曾意重召叔父入朝,而曹植甚至也草擬好政略,卻有朝臣警告魏明帝,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償夙願,恐難為臣」,因此終明帝一朝,曹植猶不得志。太和六年(232年)二月,曹植被轉封為陳王,是十一年內第三次被迫遷都,同年鬱悶而終,年僅四十一歲。

曹植簡介: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詩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詩」等詞之語源。

其詩歌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才華也頗受後世詩人推崇;與父親曹操、兄長曹丕並稱「三曹」。不過與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並未擔任重要軍政職務。

因封陳王,且諡號思,後世文章中常稱陳思王、陳王。今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有曹植墓。

曹植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第三子,曹丕、曹彰之弟。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汝倩人耶(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言出為論,下筆成文,願當面試,奈何倩人!」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天,曹操興建銅雀台,19歲的曹植作《銅雀台賦》,曹操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認為他「可定大事」,曹操晚年,曹植晉封為臨淄侯,和楊修、丁儀、丁廙、邯鄲淳、荀惲、夏侯威、楊俊、韓宣、應瑒、應璩、孔桂等交好,而與邢顒等交惡。與長兄曹丕爭奪繼承人地位。加之才高,素為曹丕所嫉。

丁儀、丁廙和楊修等人在曹操的面前誇獎曹植,擁護曹植為魏王太子。然而,曹植因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且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失望的事情,加上曹丕在曹操面前作情,並有很多官員捧讚曹丕。樊城之戰時,曹植被任命為南中郎將,去支援曹仁,但曹植因為酗酒無法履行使曹操生氣,因此曹植最終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曹丕繼位後,曹植聽說曹丕廢漢自立,於是穿上喪服哭泣。曹丕曾屢欲殺曹植,被母所阻,方得免;據《世說新語》所記載當時卞太后曾說:「你已經殺任城王(曹彰),不得再殺東阿王。」然而也有史學家如葉嘉瑩指出,世說新語多屬小說家言,內容並不可靠,尤其曹丕死後曹植才任東阿王,於時間來說,卞太后當時並不可能提及東阿王。曹丕仍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將他貶為安鄉侯。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曾意重召叔父入朝,而曹植甚至也草擬好政略,卻有朝臣警告魏明帝,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償夙願,恐難為臣」,因此終明帝一朝,曹植猶不得志。太和六年(232年)二月,曹植被轉封為陳王,是十一年內第三次被迫遷都,同年鬱悶而終,年僅四十一歲。

曹植是最早對司馬氏家族專權提出警告的人。他對魏明帝大權旁落極為恐慌,上表告誡說:「取田族,非呂宗也;分,非姬姓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但是魏明帝正倚重司馬懿以拒蜀漢北伐軍的挑戰,沒有將叔父的忠言放在心上。

曾任職務

南中郎將 (219)

征虜將軍 (219)

平原侯 (211-214)

臨菑侯 (214-221)

安鄉侯 (221-221)

鄄城侯 (221-222)

鄄城王 (222-223)

雍丘王 (223-227)

浚儀王 (227-228)

雍丘王 (228-229)

東阿王 (229-232)

陳王 (232)

身手:一般認為曹植是只文不武,但從曹植的詩中似乎也能看出他是文武雙全,他在詩文中自稱能「突刃觸鋒,為士卒先」(《 求自試表》),又能「抑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白馬篇》),身手應該不錯,至於是否吹噓則無從考證。2013年的電視劇《新洛神》則大膽的把曹植刻畫成了一個文武雙全之人。

曹植作品百餘篇,絕大部分是五言詩,被後人收進《陳思王集》裏;其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

無論古詩和樂府,曹植都很有成就,五言詩到曹植筆下而擴大其範圍。建安詩歌從樂府出來逐漸文人化,到曹植手中就明顯具有文人詩面目。

曹植前期由於境遇順適,詩歌充滿著昂揚的精神,調子開朗豪邁。作品風華有餘,而血肉不足。後期他壯志受挫,備受壓抑和迫害,詩風轉為沉痛激憤,慷慨不平,表現出對於壓迫者的憤恨,和尋求解放的強烈精神。

曹植作品「骨氣奇高」,他一生不斷追求建功立業的理想,善於以飽滿壯勁,而又波瀾壯闊、雄奇恢闊的形象,表現慷慨悲壯的情懷,沉鬱頓挫,悲憤交集。

曹植詩歌詞采華茂,善於鍊字,描寫深刻細膩。手法方面,曹植注意對偶和聲色,屬對精工,對偶漸趨精密,並善用豐富比喻,善於託物起興,起調講究氣勢,善於用警句帶動全篇。

【註】上文摘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