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書法

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

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尺寸32.8×219.2公分。《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 32.8 厘米,橫 219.2 厘米,全文計 29 行,153 字。

釋文:松風閣。依山築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老松魁梧數百年。斧斤所赦令參天。風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嘉二三(以上二字原倒置)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早字點去)旱饑不能饘。曉見寒溪有炊煙。東坡道人已沈泉。張侯何時到眼前。釣臺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向冰題跋:嘉定壬申(西元一二一二年)重午後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宣惠堂帖有涪翁所書宿鰕湖詩。後云。女奴輩皆鼾寐無為和墨者。故盡用一池淡墨。又嘗在湖湘間用雞毛筆。亦堪作字。蓋前輩能書者。亦有時而乘興。不擇佳筆墨也。此松風閣詩乃晚年所作。筆墨雖不相副。歲久光采差退。然書灋具存。章章乎羲獻父子之間。當有識者。嘉定壬申(西元一二一二年)重午後四日。寀林道人向冰敬跋。

印記:乾隆、嘉慶、宣統有印記。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武昌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

黃庭堅童讀春秋

【註】以下資訊摘自百度百科。

幼年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驚奇,認為他的學業一日千里,進步神速,是千里之才。黃庭堅年五歲,已誦《五經》。一日,問其師曰:「人言《六經》,何獨讀其五。」老師曰:「《春秋》不足讀。」黃庭堅曰:「既曰經矣,何得不讀。」十日成誦,無一字或遺。其父黃庶喜其警悟,欲令習神科舉,黃庭堅聞之,乃笑曰:「是甚做處。」黃庶尤愛重之。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詩送人赴舉:「萬里雲程着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遊學淮南

1058年10月,其父黃庶病逝在康州太守任上。母親李氏是北宋藏書家龍圖閣學士李常的姐姐,是一位大家閨秀,曾是聞名鄉里的美女,而且識文斷字,能詩善詞。她決定送黃庭堅跟隨其舅舅李常遊學,讓其舅舅管教黃庭堅的學習。黃庭堅在1059年,從雙井明月灣起航,踏上了淮南遊學之路。母子臨別時,母親李氏將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黃庭堅的行囊。這首詞寫得美極了:「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流水飄香乳燕啼。南浦魂銷春不管,東陽衣減鏡仙知。小樓今夜月依依。」

在舅舅李常身邊的三年時間裏,黃庭堅博覽羣書,不僅精心研讀百家經典,也廣泛涉獵前人和今人的詩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學術根基。通過李常引薦,黃庭堅在揚州認識了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孫覺。在孫覺與王平甫的一場詩歌爭論中,孫覺發現黃庭堅的才華,十分欣賞這位聰穎少年,並將女兒(孫蘭溪)許配給他。在李常、孫覺等人的幫助下,黃庭堅學業大進。黃庭堅後來回憶云:「長我教我,實惟舅氏。」

兩次科舉

1063年,黃庭堅參加鄉試,為鄉試第一名(鄉元)。

1064年,黃庭堅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放榜沒有黃庭堅的名字,第一次科舉失敗,黃庭堅沉穩堅強面對。

1065年,黃庭堅回到修水雙井,繼續在芝台書院、櫻桃書院讀書深造。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鄉試,再次榮登榜首獲鄉元。主考官李詢看到黃庭堅的詩文,擊節稱絕,謂「此人不惟文理冠揚,異日當以詩名擅四海。」

第二年,即1067年,黃庭堅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二戰成功,考中進士,為三甲榜首(進士第31名)。

蘇黃唱和

熙寧五年(1072),蘇軾對孫覺説:此人(黃庭堅)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稱揚。然觀其文以求其為人,必輕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元豐元年(1078),34歲的黃庭堅寫了兩首古風投寄給蘇軾,以表仰慕之意。蘇軾隨即復書和詩,對黃庭堅極表推獎。從那時開始,蘇、黃之間有了唱和活動。從黃詩《次韻子瞻春菜》、《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次韻寄彭門三首》和蘇詩《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等可以知道,他們的唱和注重在押險韻等方面爭奇鬥巧。可是由於兩人不在一地,又經常改變官所(蘇軾在元豐二年遭遇「烏台詩案」),所以還未能頻繁地唱和。

1079年,蘇軾因「烏台詩案」下獄,被用來攻擊蘇軾的詩文裏,便有蘇軾與黃庭堅的唱和之作,當時情況尚未明朗,挺蘇的有,倒蘇的也不少,還有急於撇清關係的。官微言輕的黃庭堅,無法為蘇軾做些什麼而自己也要接受別人的審問,兩人當時還未曾相見,他完全可以説「我跟蘇軾不是同黨」免罪,可他偏要説:蘇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蘇子瞻是忠君愛國的。而是黃庭堅受到被「罰金」的處分。

1086年春,蘇軾和黃庭堅這對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兩契的詩星至友,終於盼到了展晤之期。黃庭堅和蘇軾在京師首次見面。蘇黃步入了終生最為快意的一段翰墨友誼生活。蘇黃在京供職相處三年有餘,政暇雅集,講道論藝,酬唱贈答,切磋詩文,鑑書賞畫,大暢平生師友之情。據今傳蘇、黃詩注不完全統計,其間唱和幾達百篇之多,全都情調高雅,意味雋永,情趣相似,且主題意外地集中、統一,幾乎全是圍繞友誼和林泉志趣。黃庭堅和秦觀、晁補之、張耒等,雅集蘇門,比肩奮進;鳴鶴應和,遵從內心。黃庭堅的詩詞和書法煥然一新,又進入了一個嶄新境界,時人開始將其與蘇軾作比,並稱「蘇黃」。但黃庭堅依然保持對蘇軾最初的仰慕之情,堅持以弟子之禮相待。在蘇軾被貶的期間,乃至逝世後,始終保持不離不棄,始終保持弟子禮儀。演繹了千古師生情誼,蘇黃情義,萬代流芳。

江西雙井黃庭堅故居

江西雙井黃庭堅故居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境內,地處杭口鎮東部,處修河上游與寧州鎮黃田裏村相接,距縣城5公里。境內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中間是一馬平川的盆地。這裏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及江西詩派詩祖黃庭堅的祖居地及出生地。在宋朝僅雙井黃氏一族就有48名進士,其中5名官至尚書,一時間人才薈萃,羣星燦爛,這在當時被傳為佳話,不僅宋代罕見,就是自宋以後的中國歷史也是鳳毛麟角,被譽為「華夏進士第一村」。

黃庭堅墓園

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黃庭堅客死於廣西宜州南樓。大觀三年(1109)由其學生蘇伯固、蔣湋扶柩迴歸雙井,安葬於此。墓園由三部分構成:墓體、墓碑、陵園。墓體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徑2.76米。墓前4柱3碑,中刻“宋諡文節黃山谷公墓”,兩旁刻其傳略。大門為牌坊式門樓,內置碑刻式屏風,外築圍牆,植以松柏。佔地面積600平方米。1959年9月,定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文化展示館

書院文化展示館設於原高峯書院,是一個普及書院文化,展示修水歷代書院構建的專館。佔地面積2640平方米,布展面積1210平方米。展館由四部分構成:中國古代書院概況、修水古代書院構建、書院教育情景還原、黃庭堅書法作品欣賞。資料豐富,特色鮮明,佈局明快,造型逼真,可以全面瞭解古代書院教育,也可以親身體驗書院情趣,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

尚賢台

宋代,修水人才輩出,甲第鼎盛,名噪江右,雙井登科進士達四十八人,是修水古代最輝煌的鼎盛時期。該廣場描繪了北宋時期以黃庭堅為代表的雙井村進士、金榜提名的畫面。從入口至中心廣場由三級平台組成,同時中心廣場平面呈宋朝官帽型,寓意着沿「紅毯」青雲至上,步步高昇之意。廣場主雕由人物故事羣雕和金榜提名雕塑結合組成,其中正面羣雕又由「喜迎隊伍」、「中榜遊行」、「書塾」三部分組成,金榜提名雕塑收入了修水縣203位中榜進士名單,體現了修水縣深厚的文化底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