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書法

宋黃庭堅書《李白詩卷》

宋黃庭堅書《李白詩卷》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37.8×404.2公分。

釋文:(缺前八十字)。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迴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遺松(遺松。本集作松風)聲。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飡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筵歌吹(歌吹。本集作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度渭橋。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輪(點去)腸苦。行來北京(京。本集作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日暉。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渭橋南頭一遇君。酇臺之北又離羣。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心先輩言(上三字點去)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萬(萬。本集作里)遙相憶。

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原文“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遊因獻《長楊賦》。

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渭橋南頭一遇君,酇台之北又離群。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題跋:張鐸。拖尾。元貞乙未。烈子野人張鐸。書於三山英達坊為己堂。行楷書有董君祥者。手擕草書一幅。自云沉埋塵中。人鮮能辨。今求教而就贈君。余拂拭展玩。驚喜歎異。謂君祥曰。此山谷真跡也。居無何。閩士李明父來訪。出而示之。明父隨曰。李太白詩也。前猶有文。惜乎斷簡耳。及觀全帙。乃知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之作。考其遺落。凡八十字。噫。雖豫章之筆。無以復加。然謫仙之詩不可不補。故足而紀之。深有望於珠還劍合之時。他日果如吾言。豈不為盛事也哉。其辭曰。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不忍別。還相隨。相隨。下接(小字)迢迢訪仙城。元貞乙未。烈子野人張鐸。書於三山英達坊為己堂。

題跋:畢瀧。附紙。草書。山谷別集有此君軒詩跋云。余既追韻作此詩寄周彥。周彥抄本送元師。元師更欲得余手寫。因為作草書。近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耳。不知與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惟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據其自鳴得意方之旭素。觀此卷之妙。信不誣也。此卷余得之維揚人家。俗眼鮮有識者。細玩其用筆之妙。真有蝌蚪篆隸之法在。即有明一代善草如張南安解學士劉僉憲祝京兆諸公。不能望其肩背也。寶之寶之。竹癡記。

嘉慶皇帝有印記。【註】上述資料部分摘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新唐書‧李白傳》載: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旣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採。訪後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範,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命也,不願更嫁。傳正嘉歎,復其夫傜役。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遊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俠」、「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註】部分內容摘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