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惠州

人文地标——惠州苏东坡祠

人文地标——惠州苏东坡祠

作者:钟雪平 (惠州博物館館長) 2021/11/01

宋绍圣元年(1094),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惠州,谪居惠州两年后,于绍圣三年(1096)在白鹤峰购地数亩筑居以作终老之所,次年二月十四日新居落成,入住两个月后,东坡再次被贬,宋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惠前往海南儋州,留其长子苏迈携带家眷在惠州白鹤峰新居继续居住约四年,后遇朝廷大赦,苏迈一家才追随苏轼北上。苏家离惠后,“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即其居建祠祀焉”,白鹤峰东坡故居遂成为东坡祠。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了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竞相瞻仰之所,至民国后,东坡祠逐渐被毁。五十年代末开始在东坡祠旧址筹建惠州卫生学校,到2013年卫校整体搬迁,除了保留原有的宋代东坡井及明清古台阶外,其它有关史料记载的东坡祠原有历史建筑已荡然无存。

东坡离开白鹤峰新居后,一直念念不忘惠州,至终老弥留之际,自认平生功业皆在“三州”,故其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惠州,则为其一。因为东坡与惠州有难于割舍的情感,我们读过东坡寓惠诗文,便可明白惠州在苏轼人生中的位置有多重要。鉴于苏东坡对惠州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进一步发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彰显千年古城魅力,弘扬东坡寓惠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及综合竞争力,2012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惠州白鹤峰重建东坡祠,并敬请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题“惠州苏东坡祠”匾额,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包括重建苏东坡祠及有关历史建筑、苏东坡纪念馆、修缮东坡亭粮仓等。其中苏东坡祠建筑面积约1388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约15790平方米,以“隐于鹤峰,显之故祠”为设计理念,以考古勘察和历史文献为依据,通过岭南园林、岭南特色建筑展示出来,再现惠州苏东坡祠的历史风貌。该项目于2015年动工建设,主要历史建筑及园林景观于2018年完成并对外开放,是国内第一个较具规模、专门用于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祠堂园林景观建筑群。

沿惠州桥东滨江路一侧,在白鹤峰下的东坡广场上,竖立着一尊高约2.7米的东坡居士像,由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梁明诚先生创作,该铜雕造型端庄大气,双眼眺望远方,有别具一格的动感,又具有立于天地之间的气概和清新豪健的气质,而夸张的服饰及胡须更突出了大文豪的个性。从雕塑一侧拾阶而上,可见东坡祠景区主要遗迹及建筑包括古城墙、清代古井、林婆酒肆、翟夫子舍、山门、前庑、东坡井、德有邻堂、东坡居室、三贤祠、睡美轩、迟苏阁、思无邪斋、招鹤亭、珠池墨沼、娱江亭等历史建筑,现按东坡祠建筑次序,将有关古迹及恢复重建的历史建筑分述如下:

归善县城墙

归善县城墙沿东江而筑,建成于明万历三年(1575),后有多次修葺,至民国时期大部分拆除,仅保留了几个城门,建国后,城门亦在城市建设中逐渐消失。现存清归善县城墙残长约7米,高约2米,为清光绪己丑年(1889)重修,墙基由方条麻石作底,条石上为青砖铺砌。其中有六块青砖侧面刻有“光绪乙丑年重修”字样,归善县城墙史料记载非常清晰,它的发现,为佐证古代归善县城城墙分布及建筑特点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城墙在2017年重建惠州苏东坡祠被揭露后,文化部门随即按文物保护要求,一是请省文物专家到现场勘察,二是组织建设、施工、设计单位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最后进行了清理及有效保护,清理后的城墙特向公众展示。现存的这段古城墙,是古归善县城的醒目标志,凝聚了市民对古城的城市记忆,是桥东目前最重要的历史遗存,能让大家更直观了解和认识归善县城及其悠久历史。

清代古井

古井为清代圆形井,位于东坡雕塑后,井口直径1.23米,井深约4米,井内壁由青砖砌成,表面光滑,井水清澈,终年不断。该古井在惠州城市建设中被掩盖,史料也极少记载,2017年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发现后,经讨论,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及施工单位现场重新调整了周边建筑设计方案,依照文物法要求将古井恢复保护,同时清理地表并加建了井唇,如今,作为惠州苏东坡祠周边遗存的文物古遗迹之一供游客参观。

鹤峰坡道

此坡道为台阶式构建,是古时从东江边上白鹤峰顶唯一通道,现存为明清时所筑斜坡道,台阶全部由宽约0.35米、长约0.6—2.5米不等的红砂岩、青石板、麻石条等材料铺成,台阶宽约3米,计67级约50米。从广场直通山门,依山而建,拾级而上,今作为游客步行通往东坡祠的主要通道,从此入山门过小广场后即到东坡祠前庑,再进入东坡祠庭院(东坡井)及德有邻堂等建筑。该古台阶简洁古朴,保存完好,与现存的东坡井一起见证了东坡祠悠久的历史。2017年重建苏东坡祠时在台阶两旁新建大理石板镶边栏杆并加装照明灯。

翟夫子舍

翟夫子舍建在古台阶中段左侧位置,高5.9米,为面阔三间、深二进仿宋悬山砖木结构建筑,辘筒瓦裹灰屋面,面积约222平方米。该建筑原为北宋惠州名士翟逢亨的居室,后因年久失修,建筑坍塌被毁,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翟逢亨裔孙翟时中等人,在其故居遗址上立“翟夫子舍”石刻横匾,长185、宽57厘米,字径35厘米。今重建的翟夫子舍建筑结构简洁,匾额亦按清代石刻“翟夫子舍”字样重刻为木制牌匾,同时安装在大门上方,室内恢复部分宋代家具陈列,包括厨房、翟夫子居室、书房等,另厅堂设东坡与翟夫子铜像两尊,表现两人亲切交谈的情景。

据有关史料记载,世人因翟逢亨有学问且品德高尚,尊称他为“翟夫子”,苏东坡与其相邻而居,亦有诗文称赞翟氏家贫犹自勤读苦学。据光绪《惠州府志》载:“翟逢亨,归善人,事母孝,学问博洽,邦人呼为翟夫子。居白鹤峰东,读书嘉祐寺,不求仕进……”

林婆酒肆

林婆酒肆建在古台阶中段右侧位置,在翟夫子舍对面,高5.3米,为仿宋悬山砖木结构店铺式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民国时曾竖有石碑,勒曰:“林婆沽酒处”,苏东坡有赊林婆之酒句(见《上梁文》:“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诗句),意即此也。因东坡也常赞誉林婆为人,林婆酒继而广受社会名人雅士喜爱,其所酿之酒销路甚好。因此,2017年恢复惠州苏东坡祠时重建林婆酒肆一间,室内恢复林婆销售所酿之酒的部分场景,同时制作东坡与普通平民、林婆蜡像各一尊,展示宋代林婆及东坡与惠州平民饮酒交流的历史情景。

山门

白鹤峰古台阶尽头,现建山门一座,高6.9米,是东坡祠附属建筑,2017年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依据有关史料恢复为硬山青砖灰瓦建筑,另此处还保留红棉一株,高耸云表。“惠州苏东坡祠”山门匾额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自题写,另山门两侧镶嵌石刻楹联一副,上联:“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下联:“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此联原是清代惠州才子江呜鹤为白鹤峰东坡祠而作,今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草书重刻复挂于重建的惠州苏东坡祠山门两侧,充分彰显了其悠久的历史。

前庑

为硬山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高7.5米,面阔三间,进深6米,面积约81平方米,前庑正门上方镶刻“惠州苏东坡祠”五字石刻牌匾,为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所书,大门联“斯文垂粤海,此地配韩山”亦为明人手笔,作者陈联芳,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进士,授金华推官,以廉平著声。选监察御史,巡按宣大,再按广东,累官至南京太常寺卿。2017年重建东坡祠时重新制作该木刻楹联,当为岭南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先生所书。

东坡井

该井为宋代圆形井,在前庑建筑之后,德有邻堂之前的庭院内,口沿一周为青麻石,井壁用青砖砌筑,整体呈腰鼓状,井外壁直径0.85米,内壁直径0.6–1米不等,深约14米。此井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寓惠重要遗址,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现保存完整,2015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宋绍圣三年(1096),苏东坡在白鹤峰购地“作屋二十间,规作终老计。”于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从嘉祐寺迁进新居。由于地高水远,便雇人凿井。三月凿成,他在《白鹤峰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淂泉》诗中曰:“晨平得雪乳,暮瓮渟冰湍”。历600年后,清乾隆名士关槐根据东坡诗而题“冰湍”二字,后刻石立于井旁,至民国时被毁。2017年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按照清代《点石斋画报》鹤峰纪胜图,恢复了东坡井栏并重刻“冰湍”二字。

东坡居室

东坡居室位于东坡井旁,宋绍圣三年(1096),苏东坡在白鹤峰购地筑屋,以计终老,次年新居落成入住。为纪念苏东坡及家人曾在惠州白鹤峰生活居住,2017年重建惠州苏东坡祠建筑时,特按宋代形制,恢复仿宋悬山砖木式结构居室两间,作为东坡居室,以还原宋代居室陈列为主,布置案塌、屏风等宋代家具,另特在室外天井设置铜雕一组,分别为苏东坡、苏迈、苏过、苏箪(楚老)等,表现出东坡在《和陶时运四首》其四诗中所写:“旦朝丁丁,谁款我庐。子孙远至,笑语纷如。”的情景,可以看出东坡患难虽然未尽,但家人能够在惠州白鹤峰自己所筑的新居团聚,亦非常开心。

王子霞影堂

王朝云,字子霞,浙江钱塘人,苏东坡侍妾。宋绍圣元年(1094),朝云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后人在朝云墓前建”六如亭”一座。据清代顾声雷作《王子霞影堂记》记载,为纪念苏东坡侍妾王子霞,清归善县令陈侯既修六如亭,又于东坡祠后设影堂肖像,以祀子霞,专为后人凭吊,以赞美其忠贞的品格。今在东坡居室内,特辟房屋一间,参考宋代居室形制,陈列部分宋代家具及临摹宋代何充画王朝云像一幅,以供游客悼念朝云、感慨往事。

德有邻堂

德有邻堂是北宋东坡故居最主要建筑,现重建为高7.9米,岭南传统建筑形式,辘筒瓦裹灰屋面,歇山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面积约149平方米。据史料记载,苏东坡在惠州白鹤峰所筑新居落成后,苏东坡把客厅取名为“德有邻堂”并亲自题榜,时惠州太守方子容等到访新居祝贺,并作诗云:“遥瞻广夏惊凡目,自是中台运巧心”,赞美新居的宽阔和高敞。2017年重建苏东坡祠时恢复重建,牌匾亦按当年东坡所题“德有邻堂”四字制作安装,室内按会客厅堂布置,分别陈列酸枝红木案台、八仙桌及靠背椅等家私,正中挂当代画家(王豫湘)临摹宋李公麟所绘东坡画像,画像两侧分别悬挂苏过及王朝云画像,此外,还悬挂“文忠遗泽”及“一代传人”牌匾两块,堂内挂对联一副,上联:小谪住神仙,感身世茫茫,谁代写当年笠屐;下联:大江流日夜,叹英雄滚滚,可留得几处亭台。楹联作者为清代惠州知府刘溎年,分别为岭南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永正、王忠勇先生题写。

燕居楼

燕居楼在德有邻堂之后,高10.5米,为辘筒瓦裹灰屋面,歇山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建筑分两层,面积约222平方米,是东坡祠内最高建筑物。燕居出自《论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燕居楼最早记载见元至正六年(1346)危素作《惠州路东坡书院记》:“…..作孔子燕居殿为东坡书院…..”,燕居,也就是闲居、安居,指闲暇无事之时在家日常的生活,现建筑取燕居之名,以此比喻苏东坡随缘委命,随意而安,豁达、安逸闲居惠州的乐观心态。

重建后的燕居楼悬挂“浩然独存”牌匾一块,为广东书法院李远东院长所书,另挂对联一副,上联:我久住西湖,晴好雨奇,曾向春堤吟柳色;下联:公连渡南海,珠崖儋耳,何如此地有梅花。此联原是清代进士徐琪为白鹤峰东坡祠而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吴东民副主席所书。今燕居楼一楼按接待休闲场所布置,内设木刻古白鹤峰图屏风一块,陈列供台、桌椅家私等,二楼陈列历代名家绘东坡图,包括宋李公麟、何充,元代赵孟頮、明代曾黥、唐伯虎,清代费丹旭、余集及近代名家陈少梅、张大千等著名画家作品,另陈列部分东坡祠出土文物及有关东坡的古书籍等。

三贤祠

三贤祠位于东坡居室后,旁有来问亭,祠高约6米,为悬山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门口挂对联一副,上联:籍籍千秋,敢谓我为公再出;下联:栖栖一世,有言公是我前身。作者张萱为明代惠州博罗人,是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苏东坡景仰葛洪修身、著述的人生境界,而又与陶渊明的人生历程相似。其谪居惠州后,积极追随葛洪、渊明足迹,追求回归自然、质朴闲适的田园生活。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惠州知府顾声雷重建东坡祠寝斋时,筑室供奉苏轼、葛洪、陶潜(陶渊明)三位先贤,为“三贤祠”,后建筑被毁。2017年恢复重建三贤祠时,特在祠内陈列葛洪、陶渊明、苏东坡花岗岩石像三尊,以供游客瞻仰。

东坡祠遗迹

在三贤祠旁,保存约20平方米的白鹤峰明清房屋基础遗迹,经清理,可以清楚分辨出近一米宽的墙基,均由大小不同的青砖、石条砌成,该遗迹是为配合重建东坡祠项目而特别保留作为展示的东坡祠遗迹之一。2014年1月及10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惠州市博物馆组织专业考古队伍,在东坡祠遗迹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文物调查、考古勘探,发现房址3座、灰坑1座和排水沟1条等历史遗存,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陶瓷器及瓷片、钱币、骨器、铜器、铁器、石器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器物,也见有少量弹夹、鸦片罐等器物。现按照文物保护有关要求,房屋遗迹经清理保护后,专门展示供游客参观。

睡美轩

睡美轩位于东坡祠房屋遗迹、东坡居室旁,高约5米,为歇山卷棚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面积约15平方米。名取东坡《纵笔》诗云:“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之意,据元危素《惠州路东坡书院记》记载,宋景定五年(1264),州守师显行曾路经睡美轩等各处,可见宋代已有睡美轩建筑,后由于战祸,该建筑被损毁。现建筑为2017年恢复重建,同时在睡美轩内制作安装了牌匾、对联等。

思无邪斋

思无邪斋位于燕居楼右侧临江处,高6.4米,为歇山卷棚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面积约78平方米。是苏东坡故居原有书房,取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语而得名。清嘉庆六年(1801)惠州知府伊秉绶摹刻“思无邪斋”四字,分别刻在四块石碑上。现建筑为2017年重建,室内也特别按照宋代书房样式陈列,摆设部分木制屏风、案塌、书桌、书架等宋式家私、字画等。同时制作苏东坡及苏过仿真蜡像两尊,再现宋绍圣四年(1097)三月十四日东坡在惠州白鹤峰故居书房内,与子苏过阅旧书画,追思一时之事,惊叹好友李公麟所绘三马之神骏,而执笔疾书三马图赞的情景。

松风亭

松风亭位于思无邪斋后,高约5米,为四角攒尖形砖木结构园林景观仿古建筑。东坡谪居惠州,曾作《记游松风亭》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松风亭,在旧嘉祐寺后山巅,始名峻峰,植松二十余株,清风徐来,因谓松风亭。清咸丰十年(1860),陈寿祺于白鹤峰招鹤庐旁空地补建松风亭,并写下:“斯亭故迹非遥,新居甚迩,嘉名未改,风景依然,庶几玉局遗徽不致漫无所考耳。”的诗句。现建筑为2017年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重建并增挂牌匾、对联各一副。

迟苏阁

迟苏阁位于思无邪斋前,高5.6米,为歇山卷棚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面积约33平方米,前有小园林水池,自思无邪斋前引水至此,有曲水流觞之意,又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感。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九年(1670)秋七月,知县连国柱捐俸重修苏祠,于娱江亭后空地修建迟苏阁,邑人叶维城为其作《迟苏阁记》,后建筑被毁。据考究,古时的“迟”字有“迟归有待”之意,另古时繁体作”遟”是为“等待”的意思,故东坡祠建迟苏阁即为等待苏轼归来之意。在2017年恢复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迟苏阁内重新制作安装了牌匾、对联等。
招鹤亭

招鹤亭高约5米,位于迟苏阁一侧,为八角攒尖形砖木结构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伊秉绶出任广东惠州知府,他致力于发展地方文化,造就人才,并重修白鹤峰东坡故居,曾建招鹤亭供人游赏。招鹤取自东坡《放鹤亭记》诗句:……乃作放鹤招鹤之歌……鹤归来兮,东山之阴……”。现建筑为2017年恢复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重建,并在招鹤亭内制作安装了牌匾、对联等。

朱池墨沼

朱池墨沼位于娱江亭两旁,2017年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恢复。为八角形,边长145厘米,板栏高50厘米,朱池为红砂岩石板栏,朱红色字体,墨沼为深墨色福建青石板栏,黑色字体。此传为东坡居白鹤峰时洗涤毛笔和墨砚之处,明嘉靖杨载呜《修东坡词记》曾有记:惠州推官吴晋和杨载鸣修东坡祠时,在白鹤峰“濬朱池墨沼于榛莽中”。嘉靖三十六年(1557)惠州太守顾言亦有诗云:峰头白鹤已飞去,山下长江日夜流。墨沼朱池分晓雾,村舂渔火击孤舟。

另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五年(1800),惠州知府伊秉绶修缮白鹤峰东坡祠时,曾在墨沼中拾获端砚一方,砚底中间阴刻行书“轼’字和篆体“德有邻堂”印章。伊秉缓收藏时,在左侧阴刻隶书:“嘉庆五年修白鹤峰东坡故居得此砚于墨沼,汀州伊秉缓记”。时任惠州丰湖书院主讲、书法家宋湘手书:“墨卿太守得此砚,余诗有旬…”,刻于砚下方,后他还为此作了《德有邻堂砚歌》,曰:“朝拜文公词,夕治文忠屋。惆怅山头百尺井,朱池墨沼春芜绿……。”

娱江亭

娱江亭位于沿江路城墙之上,思无邪斋旁,高9.1米,为歇山卷棚砖木结构仿古建筑,面积约98平方米,旧时归善县北门名“娱江”,近东江边,是为建亭记之。据史料记载,该亭分别于清康熙九年(1670)七月,由知县连国柱捐俸重修苏祠时修复一次,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欧斝捐金再修复一次。其后由清光绪十年(1884),知府杨霁、归善县令张仕珵重建娱江亭,邑人江逢辰曾作《娱江亭记》,后亭被毁。2017年恢复重建惠州苏东坡祠时重建并于亭中制作安装了牌匾、对联等,另悬挂“江山千里”牌匾一块,为集苏东坡字体所刻。

惠州苏东坡祠是大文豪苏东坡在惠州亲自所筑居所演变而来,千百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知名的人文地标。今参考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同时通过考古发掘,恢复重建的东坡祠并非按当时故居布局所建,作为纪念性建筑,已没有原来居住功能,故原有史料描述东坡故居作屋二十间的情况在这里并未体现。复建后的林婆酒肆、翟夫子舍、东坡居室、思无邪斋建筑为仿宋风格,室内陈设也尽量按照宋代风格布置,以供游客了解宋代居住、生活风俗;而东坡祠内的前庑、德有邻堂、燕居楼等主要建筑为明清风格建筑,室内按明清风格陈列布置,主要为后人提供一个纪念、瞻仰大文豪苏东坡的场所;其它建筑均为后人不断加建,用于纪念性的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政府在重建苏东坡祠时,慎重地保留了原有的宋代东坡井、明清古台阶及新发现的清代城墙、古井、房屋遗迹等,还根据白鹤峰原有环境、植被特色,在原址保留了百年木棉、凤凰、榕树等数十株古树名木,所有这些,都成为惠州市民对苏东坡祠最亲切的记忆。

惠州苏东坡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国内惟一可以明确考证苏东坡亲自筹建的故居遗迹,这里一直是各地文人雅士仰慕之所,是东坡寓惠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历朝历代修葺不断,据惠州学者吴定球先生考究,自宋元符三年(1100)立祠至清宣统二年(1910)的810年间,惠州对白鹤峰东坡祠的重建修葺、扩增配套建筑不少于34次。特别此次惠州苏东坡祠复原工程启动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不但题赠“惠州苏东坡祠”,已百岁高龄的饶老还在2018年初苏东坡重建开放之际专门发来贺信。惠州苏东坡词的重建开放,见证清代诗人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而成为苏东坡提升惠州知名度的更直接体现。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纵观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人生历程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期待,透过惠州苏东坡祠,让东坡文化、东坡精神能够传播得更远、更深入,更能尊显中国人文精神、弘扬中国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