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渡海帖》
元符三年(1100)庚辰,蘇軾六十五歲。居昌化軍,告令北移。六月離儋州北歸,近中旬準備渡海(今雷州海峽),蘇軾有書撰寫此事。
《晚香堂蘇帖》載:「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 見訪,知從者未歸,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爾,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爾,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帷晚景宜倍萬字愛耳。怱怱留此紙令之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 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手啟夢得祕校。軾□封。」【註】元符三年(1100)六月十三日。
蘇軾《澄邁驛通潮閣二首》其一云:「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其二云:「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註】元符三年(1100)六月中,作於澄邁。
蘇軾出海處多有爭議,有云自澄邁出海,有云自瓊州(今海口市)出海。
蘇軾《渡海帖》典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上段4.2×28.8公分,本幅下段28.6×40.2公分。乾隆皇帝題跋。乾隆、嘉慶、宣統各有印記。
蘇軾《渡海帖》真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