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蘇軾

蔡家溝與密州出獵詞

蔡家溝與密州出獵詞

高泰岩  2021/11/11

剛來密州的蘇軾,第一次到常山,就聽說了「蘑菇頂的蘑菇,荷花灣的藕,廣麗亭下的兔子到處走」的俗話,不用說,這都是當地的美味,只是自己還沒有品嘗過,開懷縱飲一次。

經過一年的忙碌,秋收終於下來,老百姓有了糧食,日子也大有好轉。這天晚上,府衙中,正在看書的蘇軾,忽然若有所思,腦袋也好像疼了一下似的。第二天早上,他召集屬僚,說昨夜夢見了常山山神,今天要去常山還願。大家才想起今年四月眾人在常山神廟裡祈雨的許諾。於是,各人分別著手準備。城中的大戶和鄉紳聽說知州大人要去還願,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紛紛主動跟隨,擁擠著出了城,一窩蜂地向常山進發。其實,蘇軾早已經派得力手下馬夢得出發了。馬夢得到常山,是為了拜見一位高人,取三樣東西。

密州這個地界,不是多好的去處,雖然自己沒有相中,但跟著蘇先生來了,也就沒有什麼受不了的,只是去年來時的慘狀,至今還歷歷在目。連年乾旱,莊稼地裡幾乎見不到綠色,蝗蟲又來光顧,百姓吃沒有吃,喝沒有喝,為活命,大膽的做了強盜和土匪,膽小的只好出去要飯了。蘇先生來了,先減免了當年的秋稅,百姓心裡就寬敞多了,畢竟,那也是很大的負擔啊。再就是帶領大家祈雨。祈雨,當然是到常山了,以前,官府和當地名流士紳祈雨,都是到常山。常山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常祈常靈,才由臥虎山改來的。知州帶領百姓到常山祈雨,就讓百姓看到了希望。再加上打擊盜匪的得力,這兒才很快平靜下來。今年也確實天公作美,春天下了場好雨,保住了苗,夏天下幾場雨,保住了長勢。前兩天收了秋後,又下了場雨,來了好墒,種下了地。看來蘇先生真的是好命啊,給這方百姓也帶來了收成。

正想著,夢得已經走馬到常山西便道。立定身子,抬頭望去,廣麗亭象一隻展翅的雄鷹,雄踞在常山絕頂,訴說著雄心壯志。只見夢得左手拈弓,右手帶起韁繩拍拍馬背,這匹跟隨多年的青馬前腿一蹬即而離地,後腿陡然站立,伴隨著獵獵嘶叫在山坡激蕩,幾隻受到驚嚇的兔子從草叢裡蹦起,向遠處竄去。夢得右手搭箭,用力拉滿的弓一揚而發,隨著「著」的喊聲而出,只見不遠處,肥肥的兔子應聲而中,在地上蹬踏幾下腿,就不動了。夢得上前拾得兔子,縱馬向蔡家溝而來。

蔡家溝就在常山東北角下,現在也沒有幾戶人家。據說前幾年,有位落魄的書生流落到這兒,餓得快死了,幸得常山野果充饑,遂在山下搭間茅草屋住了下來。這書生畢竟讀過書,識字,又樂於交朋友,一些獵戶遂與他一起住了,慢慢地,這兒竟成了個村莊。這位書生姓蔡,大家遂叫它蔡家溝了。剛到村頭,就見蔡生站在路邊迎接了。夢得覺得奇怪,就問道:「蔡先生如此收拾,是迎接哪方貴客啊?」蔡生哈哈大笑,「當然是迎接你了!快,請家裡用茶!」「你怎麼知道我會來的?」「哈哈,如果是蘇太守也有此類猜測,你會覺得奇怪嗎?」「噢,原來讀書人都有先見之明啊!看來先生所需要的東西,你也已經準備妥當了?」夢得著急今天的大事,竟然先說了出來。「馬兄稍安勿燥,且品一杯這當地的野茶!」蔡生不緊不慢地說。急著從城裡出來,也確實有點渴了,夢得遂端起碗,一飲而盡,根本沒有品出什麼味道。蔡生且待再倒上水,夢得雖然不好再說什麼,但那一臉急躁的神色,早被蔡生讀透了。於是,他起身到裡間屋,端出一個盆來,上面還用一塊青花布蒙著。看見夢得急急地站起來就想掀開看個究竟,蔡生示意他坐下,在桌子上放好盆,慢慢地收起布,一大株蘑菇就呈現在眼前。「看,這是今年蘑菇頂上的松蘑!肥肥的,嫩嫩的,香噴噴的,這一大株又分三小株呢!」「好啊,好啊!」夢得一邊搓著手,一邊嘟嚕著,端起碗,又一飲而盡。看到了這個寶貝,著急的心也放下了。

看著夢得又喝完一碗茶,蔡生就招呼著夢得出了小院子,向村前的荷花灣走去。這是村前的一個小塘,平時水不多不少,夏日荷花盛開,芳香四溢,也是一番美景。今年的雨水不甚大,荷花也只能湊合著長了。秋日的荷花灣,只剩下枝枝殘荷直立,仿佛在等待著今日大事的發生。很快,在夢得的見證下,在村民的幫助下,幾大瓜藕挖了出來,夢得和蔡生一起洗乾淨,放在筐裡。想著先生安排的三樣東西已經籌備完畢,夢得心裡輕鬆起來,靜靜地等待著太守的召喚。

很快,蘇軾與同僚們已經來到常山腳下。聽到獵馬嘶鳴,夢得與蔡生一起,帶著獵獲的兔子、新挖出的蓮藕和早已準備好的松蘑很快趕來匯合了。一番寒暄,他們一齊來到常山神廟,向這庇護一方百姓的神靈祭謝,感念今年這兒的雨水豐足,百姓有了收穫,日子有了改善。蘇軾口中念念有詞地磕頭完畢,又大聲朗誦自己剛完成的祭文,焚燒完畢,後面黑壓壓的人員也跟著起身。眾人簇擁著,談論著,向蔡家溝而來。

原來,早有鄉紳們備好了酒菜,要與太守一起在蔡生家煮酒作詩論英雄呢。酒過三巡,見大家還沉浸在嚴肅的祭謝儀式中,馬夢得遂與蘇軾說,趁此秋風正起好時節,不如圍獵一番,也好檢閱一下鄉兵們的訓練成績。這建議正合了酒意漸起的蘇軾,大家遂出得蔡家溝,在常山東南一帶,縱馬馳騁。大黃狗撒歡似地狂奔,久經訓練的獵鷹,時而衝擊著急欲逃命的兔子和野鹿,時而一飛沖天,展開的翅膀猶如鍋蓋,幾乎遮住太陽。經過幾個打圍,蘇軾瞅著走投無路的兔子,一箭下去,那黃狗立即跑去,叼到眼前。大家看到一年來愁眉不展的太守終於開心地大笑起來,才發現,正值不惑之年的知州,雖然有幾根白髮,卻更顯得英姿颯爽,風度翩翩。一番高談闊論,大家又來桌前,溫酒,加菜。又一杯酒下肚的蘇軾,不禁感慨萬千。當年的壯志,滿腹的豪情,眼前的密州,千里之外的弟弟,唉,人生苦短,都怎奈何。一腔愁緒,何以消愁。

一旁的蔡生,眼見太守正是酒酣興起,遂鋪開紙筆。蘇軾也毫不客氣,飽蘸濃墨,剛才的沉吟化作筆下的妙詞,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立即呈現在大家眼前: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家評論著,又是一番狂飲,遂罷而歸。

幾天以後,蔡生糾合著常山下的富戶,把這首佳作刻到了石碑上,立在蔡家溝村前。歲月無情,近千年的風雨,這石碑終於沒有抵抗住時光的流失,不知落到了哪兒。而今的蔡家溝,就連「蘑菇頂的蘑菇,荷花灣的藕,廣麗亭下的兔子到處走」的俗話,都很少有人知曉了。

(作者系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學會會員)

常山廣麗亭。

常山廣麗亭。

常山廣麗亭。

常山廣麗亭附近。

常山廣麗亭。

今蔡家溝村。

今蔡家溝村。

今蔡家溝村。

今蔡家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