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庭堅臨《蘇軾海棠詩卷》
李常生 2021/10/23
本卷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為黃庭堅行草。
釋文: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冰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捲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和春睡足。雨中有淚尚悽悿。月下無人更清漃。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柱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棉。歎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以得此花。無迺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啣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真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復來。雪落紛紛那忍觸。款云。子瞻在惠州作海棠詩。迨古今絕唱也。晦叔乞書。故為落筆。魯直。
蘇軾《海棠詩》全文: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元豐三年(1080年)三月,蘇軾因烏台詩案貶謫黃州,來到黃州才月餘,尚寓居定惠院。一日晚飯後,獨自散步。他來到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一株海棠「嫣然一笑竹籬間」,頓時羣芳失色,桃李粗俗。蘇軾把此情景寫入詩歌。此詩蘇軾命名為《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海棠蜀產,今流落於此,故云「天涯流落俱可念」。
鮮于樞行草《蘇軾海棠詩卷》紙本,34.5×584CM,1301年大德五年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經明代河南人袁樞(袁可立子)收藏,歷清商丘人宋犖以和袁樞同鄉故得收藏睢陽袁氏舊藏,是鮮于樞書法的代表作品。
鮮于樞簡介:
鮮于樞(1246年-1302年),字伯機,號困學山民、直寄老人,薊州(今天津薊縣)人。元朝政治人物,著名書法家。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其父與禪師溫日觀友好,父子喜沐浴。元世祖至元年間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揚州江南行御史台,為人豪放耿直。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簿,人稱鮮于太常,營室名「困學之齋」,自號困學山民,又號直寄老人。晚年隱居西湖,不問俗事。
鮮于樞曾向張天錫學書法,草書狂放奔逸,與趙孟頫並稱「二妙」,趙孟頫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張大千亦言:「伯機傳世大字,僅有此卷,仍當以天球河圖視之也。」大德五年作行書《石鼓歌》,今存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卒於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有子鮮于必仁。樞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爾的斤為妻。【註】摘自維基百科。
海棠之美:
海棠是蘋果屬(Malus)多種植物和木瓜屬(Chaenomeles)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和木瓜(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海棠類多為用於城市綠化、美化的觀賞花木(雖然其中不乏果實有很高食用價值的品種)。其中許多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如: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習稱「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溫帶觀花樹木。分佈於山東、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
海棠花
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冬芽卵形,先端漸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數枚外露鱗片。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釐米,寬2-3釐米,先端短漸尖或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于全緣,幼嫩時上下兩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老葉無毛;葉柄長1.5-2釐米,具短柔毛;托葉膜質,窄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內面具長柔毛。花序近傘形,有花4-6朵,花梗長2-3釐米,具柔毛;苞片膜質,披針形,早落;花直徑4-5釐米;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外面無毛或偶有稀疏絨毛,內面密被白色絨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長2-2.5釐米,寬1.5-2釐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紅色;雄蕊20-25,花絲長短不等,長約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絨色,比雄蕊稍長。果實近球形,直徑2釐米,黃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窪隆起;果梗細長,先端肥厚,長3-4釐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註】上文出自百度百科。
宜興海棠園
宜興傳說:
宋元豐(西元 1078-1085 年神宗),攜來蜀本西府海棠,手植於邵民瞻東苑,暢飲於臨水之塘,謂民瞻曰:「永定地僻民淳,長嘯無所慮,誠天高皇帝遠也」。兩人情投意合,蘇東坡豪性勃發,立書「天遠堂」匾額相贈,落款「眉山蘇軾書」,篆章曰:「德壽之璽。」時很壯觀、奇觀,豔譽東南。有一言官所知向皇上密報謂「天遠」為鄙棄人君云云。皇上大怒,派朝廷臣查處。幸朝中有蘇東坡親友,急馬飛報。東坡民瞻連夜商討應對之策。決定改撰邵氏家譜序言,添上「其題詞有『畫樓東畔,天遠夕陽多』之句」。待廷臣來查時,說明家譜有此句,故額題堂號為「天遠堂」。奇禍遂免。
今宜興邵家莊內仍有一園內設一廳,內掛蘇軾書「天遠堂」匾;園內有一株大海棠花樹,據悉為蘇軾所栽。
予曾去邵家莊看,確有「天遠堂」匾及大海棠樹據說,蘇軾所種海棠已枯,然原栽處再生長出新海棠,即為今日所見。
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載「嘉州海棠,色香並勝。」南唐徐鍇《方輿記》載:「海棠,嘉州出者香。」 據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包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孫長明的《海棠記》記載樂山海棠的品種和特點:「棠有甘棠、沙棠、棠梨,皆非海棠也。又有黃海棠,色黃;貼干海棠,花小;垂絲海棠,花粉紅色,皆無子,亦真海棠也。海棠盛於蜀中,二月開花,五出,初如胭脂點點燃,開則漸成纈暈,落則有若宿妝淡粉,其蒂長寸許,淡紫色,或三萼五萼成業。其蕊如金粟,中有紫須,花落結子,如梨,名海紅。然蜀中亦為嘉州者有香而朵大。」
海棠多未香味,石崇見著海棠,嘆說:「若使海棠能香,當鑄金屋以藏。」。宋朝彭淵材平生有五恨:「一恨鰣魚多骨(刺),二恨金橘(桔)太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張愛玲在《紅樓夢魘》提及「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以此為三大恨事。郭沫若《憶嘉州》詩第一句:「海棠香國荔枝灣,蘇子當年寓此間」。【註】上述文出於維基百科。
鮮于樞所書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如右圖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