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庭堅書《寒山子龐居士詩》
李常生 2021/10/23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本幅尺寸:29.1×213.8公分。
釋文:我見黃河水。凡經幾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癡屬根本業。愛為煩惱阬。輪迴幾許劫。不解了无明。寒山出此語。舉世狂癡半。有事對面說。所以足人怨。心真語亦直。直語無背面。君看渡奈河。誰是嘍囉漢。寄語諸仁者。仁以何為懷。歸源知自性。自性即如來。任運堂試張通筆。為法聳上座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兩卷。涪翁題。
題跋:龔璛。拖尾。延祐四年(西元一三一七年)三月廿又三日。高郵龔璛書。。思陵好山谷書。此卷嘗入紹興甲庫。後乃歸秋壑。圖記三。上為悅生。下長字。最下乃其姓名。卷首官印。德祐末。籍其家。凡入官者。皆有台州抵當庫印云。延祐四年(西元一三一七年)三月廿又三日。高郵龔璛書。
內容簡介:黃庭堅(西元1045-1105年),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江西分寧人。蘇軾嘗見其詩文,以為超逸絕塵,由是聲名始盛。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之門,天下稱「四學士」。黃氏書法從張旭、懷素的狂放草書,及蘇軾的灑脫行書獲得啟示。在字形結體強調橫斜的筆劃與姿態;書寫運筆時,在橫、豎、撇、捺即融入有起伏韻律的筆意,創新其書風。是這般瀟灑不羈,縱逸豪放,任憑著自己騰逸的才思揮灑自如。宋徽宗就曾說:「黃書如抱道足學之士,坐高車駟馬之上,橫鉗上下,無不自如」。縱橫奇倔,波瀾老成是黃氏書法特徵。此帖筆勢遒勁,中宮斂結,長筆外拓,英俊灑脫,顯示出山谷縱逸豪放的雅韻,並充分發揮傾側的動向美感。
元符二年至三年間(1099-1100),黃庭堅謫居戎州(四川宜賓),於齋館「任運堂」試筆,書唐代僧人寒山子與龐居士詩作,然寒山子詩第三首後半與龐居士詩已佚失。此卷墨色腴潤飽滿,筆法控馭自如,反映參禪修行對他生活及創作的深刻影響,為晚年重要的大字行書。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江西分寧人。他擅長於詩文、書法,和蘇軾、米芾、蔡襄並列為北宋四大書家。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
主要印記:乾隆、嘉慶皇帝。
寒山:字、號均不詳,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寓居浙東天臺山。唐代著名詩僧。
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臺山寒岩,自號「寒山」。他以樺樹皮作帽,破衣木屐,喜與群童戲,言語無度,人莫能測。常至天臺國清寺,與寺僧豐幹、拾得為友,將寺院殘餘飯菜倒進竹筒,背回寒石山維持生活。
寒山經常在山林間題詩作偈,其詩通俗,表現山林逸趣與佛教出世思想,蘊含人生哲理,譏諷時態,同情貧民。後人輯成《寒山子詩集》3卷,《全唐詩》存詩312首。元代傳入朝鮮、日本,後譯成日、英、法文。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寒山作為中國唐代少有的幾位白話詩人之一,二十世紀以來一直受到日本學者的推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詩就在日本一版再版,並且有十多位學者對其詩作了大量研究、注釋及翻譯工作。日本著名小說家森鷗外(1862—1922年)曾根據寒山詩集前閭丘胤的序言,寫了名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說,不少評論家認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寒山子詩集序》:
朝議大夫使持節台州諸軍事守
刺史上柱國賜緋魚袋閭丘胤撰
詳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許人也。自古老見之,皆謂貧人風狂之士。隱居天台唐興縣西七十里,號為寒巖。每於茲地時還國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尋常收貯餘殘菜滓於竹筒內,寒山若來,即負而去。或長廊徐行,叫噪陵人,或望空獨笑,時僧遂捉罵打趁,乃駐立撫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狀如貧子,形貌枯悴,一言一氣,理合其意,沉思有得,或宣暢乎道情。凡所啟言,洞該玄默,乃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遯跡,同類化物。或長廊唱詠,唯言:咄哉!咄哉!三界輪迴,或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非哲者,安可識之矣?胤頃受丹丘薄宦,臨途之日,乃縈頭痛,遂召日者醫治轉重,乃遇一禪師名豐干,言從天台山國清寺來,特此相訪,乃命救疾,師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病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時乃持淨水上師,師乃噀之,須臾祛殄,乃謂胤曰:台州海島嵐毒,到日必須保護。胤乃問曰:未審彼地當有何賢,堪為師仰?師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迺可見之。寒山文殊,遯跡國清,拾得普賢,狀如貧子,又似風狂,或去或來,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言訖辭去。胤乃進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三日後,親往寺院,躬問禪宿,果合師言,乃令勘唐興縣有寒山、拾得是否。時縣申稱:當縣界西七十里內有一巖,巖中古老,見有貧士頻往國清寺止宿寺庫。中有一行者,名曰拾得,胤乃特往禮拜,到國清寺,乃問寺眾:此寺先有豐干禪師院在何處?并拾得寒山子見在何處?時僧道翹答曰:豐干禪師院在經藏後,即今無人住得,每有一虎,時來此吼。寒山、拾得二人見在廚中,僧引胤至豐干禪師院,乃開房,唯見虎跡,乃問僧寶德道翹:禪師在日有何行業?僧曰:豐干在日,唯攻舂米供養,夜乃唱歌自樂。遂至廚中灶前,見二人向火大笑,胤便禮拜,二人連聲喝胤,自相把手呵呵大笑,叫喚,乃云:豐干饒舌,饒舌彌阤,不識禮我何為?僧徒奔集,遞相驚訝,何故尊官禮二貧士。時二人乃把手走出寺,乃令逐之,急走而去,即歸寒巖。胤乃重問僧曰:此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覓訪,喚歸寺安置。胤乃歸郡,遂置淨衣二對香藥等,持送供養。時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巖送上而見寒山子,乃高聲喝曰:賊!賊!退入巖穴。乃云: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入穴,而云其穴自合,莫可追之。其拾得跡沈無所,乃令僧道翹等具往日行狀,唯於竹木石壁書詩并村墅人家廳壁上所書文句三百餘首,及拾得於土地堂壁上書言偈,並纂集成卷胤棲心佛理。幸逢道人,乃為讚曰:
菩薩遯跡。示同貧士。獨居寒山。自樂其志。貌悴形枯。布裘敝止。出言成章。諦實至理。 凡人不測。謂風狂子。時來天台。入清國寺。徐步長廊。呵呵撫指。或走或立。喃喃獨語, 所食廚中。殘飯菜滓。吟偈悲哀。僧俗咄捶。都不動搖。時人自恥。作用自在。凡愚難值。即出一言。頓祛塵累。是故國清。圖寫儀軌。永劫供養。長為弟子。昔居寒山。時來茲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聊申贊嘆。願超生死。
寒山詩序
粵自嚴滄浪,以禪言詩,遂為千古玄論。彼以為詩之神理似禪而情非近禪者,詩終不工。爾乃天台寒山子,以禪入聖,據其小傳所載,謂神能入石為文殊。應世者,則其為詩,豈非本色人語耶?故其集中之清幽冷淡,則如萬仞巖崖,風吹月照其深永隱奧,則如洪流大造源渺幾玄。其淺俗潦倒,則如納衣瓦缽,垂手入廛,真詩家之上乘也。昔之語寒山者多矣,皆涉附會考。其與趙州諗禪師同時乃貞元間人,而其詩中往往微露,其從軍豪宕之氣,計是時唐以分裂,豈係各藩鎮之忠臣義士,曾為將及柄兵者不淂志而逃於禪者邪?嗟乎!寒山既已成佛,游戲神通矣,又何意以詩名?此如空谷傳聲。乾坤間一段真韻天籟也,而世顧無有好之者,乃吾馬平益軒,計公來守台郡,獨愛而梓之以傳。公文武經緯,高才孤韻,并其[A2]博綜群典,摛藻玄詣,真淩厲作者,皆不媿寒山。余嘗謂公門人陳生公綸曰:安知公非如嚴首座戒長老與寒山為後身乎?陳生唯唯稱賞,詩刻成而公示,余因書此以附於卷端,使寒山有知其以余為饒舌邪?然後人因余言,可知寒山且知公也。
時 萬曆己卯二月朔,郡人王宗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