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法

蘇軾《書跋語》

蘇軾《書跋語》

李常生  2021/10/22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27.8×60.6公分。

釋文:故三司副使吏部陳公。軾不及見其人。然少時所識一時名卿勝士多推尊之。爾來前輩凋喪略盡。能稱誦公者漸不復見。得其理言遺事。皆當記錄寶藏。況其文章乎。公之孫師仲。錄公之詩廿五篇以示。軾三復太息。以想見公之大略云。元豐四年(西元1081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陽蘇軾書。

此乃《宋四家集冊‧宋蘇軾書跋語》。創作時間: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

畫跋尾風氣,可以上溯到南北朝、隋唐時代。兩宋題跋勃興,成為關注學術、品評文學、鑑賞書畫的表達樣式。自北宋開始,題跋逐漸普遍,文壇英豪無不傾心題跋之作,其中蘇軾、黃庭堅二人貢獻最大,他們將才情與理趣結合,拓展了題跋的境界。

蘇軾《答陳師仲書》云:

軾頓首再拜錢塘主簿陳君足下。曩在徐州,得一再見。及見顏長道輩,皆言足下文詞卓偉,誌節高亮,固欲朝夕相從。適會訟訴,偶有相關及者,遂不復往來。此自足下門中不幸,亦豈為吏者所樂哉!想彼此有以相照。已而,軾又負罪遠竄,流離契闊,益不復相聞。今者蒙書教累幅,相屬之厚,又甚於昔者。知足下釋然,果不以前事介意。幸甚!幸甚!自得罪後,雖平生厚善,有不敢通問者,足下獨犯眾人之所忌,何哉?及讀所惠詩文,不數篇,輒拊掌太息,此自世間奇男子,豈可以世俗趣舍量其心乎!詩文皆奇麗,所寄不齊,而皆歸合於大道,軾又何言者。其間十常有四五見及,或及舍弟,何相愛之深也。處世齟齬,每深自嫌惡,不論他人。及見足下輩猶如此,輒亦少自赦。詩能窮人,所從來尚矣,而於軾特甚。今足下獨不信,建言詩不能窮人,為之益力。其詩日已工,其窮殆未可量,然亦在所用而已。不龜手之藥,或以封,安知足下不以此達乎?人生如朝露,意所樂則為之,何暇計議窮達。雲能窮人者固繆,雲不能窮人者,亦未免有意於畏窮也。江淮間人好食河豚,每與人爭河豚本不殺人,嘗戲之,性命自子有,美則食之,何與我事。今復以此戲足下,想復千里為我一笑也。先吏部詩,幸得一觀,輒題數字,繼諸公之末。見為編述《超然》、《黃樓》二集,為賜尤重。從來不曾編次,縱有一二在者,得罪日,皆為家人婦女輩焚毀盡矣。不知今乃在足下處。當為刪去其不合道理者,乃可存耳。軾於錢塘人有何恩意,而其人至今見念,軾亦一歲率常四五夢至西湖上,此殆世俗所謂前緣者。在杭州嘗遊壽星院,入門便悟曾到,能言其院後堂殿山石處,故詩中嘗有「前生已到」之語。足下主簿,於法得出入,當復縱遊如軾在彼時也。山水窮絕處,往往有軾題字,想復題其後。足下所至,詩但不擇古律,以日月次之,異日觀之,便是行記。有便以一二見寄,慰此惘惘。其餘慎疾自重。不宣。軾頓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