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家繪畫

米芾《雲山煙樹卷》

米芾《雲山煙樹卷》

現藏台北故宮院。尺寸28.6×126.7公分。

清高宗題跋:既辨其贋。因久弆天籟書屋。聊存之。

清高宗題跋:烟樹雲山杳莫分。羶薌說項有前聞。如從鶻突論真假。吾亦斯之未信云。己亥新秋御題。

清高宗題跋:詩成題於畫間。乃知紙非宋牋。的是贗鼎。元汴蓋失精鑒矣。山莊再識。

印記: 比德、朗潤

清高宗題跋:失於精鑒嗤項久。是即天游謂米真。設以陰晴論窓景。豈非求劍刻舟人。辛亥六月御題。

清高宗題跋:四卷同藏合不分。貯香光物述前聞。審觀墨戲入神處。携李似失精鑒云。辛丑閏夏叠舊作韻。御題。

項聖謨題跋:蕭寺出濃陰。晴雲藏亂峽。峰巒變滅時。便是米家法。項聖謨。

謝文昌題跋:雨洗烟嵐夕氣涼。冷風激激樹蒼蒼。採芝巖下看雲處。零落秋花滿石床。謝文昌題雲山烟樹。

楊士奇題跋:雲山煙樹。楊士奇。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米芾生平:

米芾祖籍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遷居襄陽縣(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號稱「米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召為書畫學博士,擢南宮員外郎,人稱米南宮。

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癲之稱。

2005年有人翻查舊《清遠縣志》和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發現廣東清遠也有米芾墓,真偽尚有待文史學者考證。

相傳他小時聰穎,對藝術和文字有濃厚的興趣,有驚人的記憶力。六歲時每天學習一百首詩詞,能過目不忘。

米芾的母親曾經為宋神宗的乳母(亦是接生他的穩婆),宋神宗念在此情,便提拔米芾當廣東浛光縣尉。自後米芾也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內府書畫學博士, 南宮員外郎和淮陽權知軍州事(淮陽知軍)。米芾的每一個官職都做不久,只因他得理不饒人,公然批評官場的一些敗壞作風。據說當官的米芾非常賢能,但因生性放蕩不羈,不跟從官場慣例辦事,所以他的生涯非常不順遂。

米芾行為和衣著奇特,吸引途人圍觀。他有潔癖,工作的地方放置清水以便經常洗臉,從不在別人曾使用的浴盆洗澡或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

米芾熱衷收集古舊的書法作品和畫作,在親戚不斷變賣家產的情況下,他仍願意犧性一切繼續收集。文獻記載,有一次米芾跟隨朋友乘船遊玩,其間被展示王獻之的書法作品,他興奮得威脅物主若不贈送作品便跳海,物主只好答應(此為捏造,實際上米芾是向朋友收購而得)。周輝《清波雜誌·卷五》載,米芾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他會把臨摹的畫和真跡一起送還給主子,讓主人自行辨識,主人往往取回臨摹之畫,因此騙取到許多古書畫真跡。米芾的收藏逐漸成為寶庫,當代著名學者經常探訪他的陋居。他把有些繼承得到的書法作品送贈別人,也不斷交換更好的作品。

米芾對保護、清潔和展示收藏品十分嚴格。他有兩個收藏品系列,一個系列是供普通客人閱覽,另一系列秘密收藏或只供少數朋友欣賞。

創作風格:

繪畫方面,米芾利用水墨畫點染的方法描繪霧景,這被稱為「米派」的風格在畫壇享譽盛名,他的題款筆勢有李白的風格,而字體則以模仿王獻之為主。米芾最擅長書法,他在前朝書法家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風格,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合稱「宋朝四大書法家」。米芾把書法和繪書揉合成一門藝術,筆下的文字和水墨畫都是充滿生命的傑作。

【註】上文摘自維基百科。

米芾繪畫特點:

米芾作為北宋著名的畫家,處在一個文人畫的成熟時代,其繪畫題材十分廣泛,人物、山水、松石、梅、蘭、竹、菊無所不畫;米芾在山水畫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歡危峰高聳、層巒疊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賞的是江南水鄉瞬息萬變的「煙雲霧景」,「天真平淡」,「不裝巧趣」的風貌;所以米芾在藝術風格裡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創造的「米氏雲山」都是信筆作來,煙雲掩映。

米芾的繪畫源出董源。董氏的繪畫多寫江南山色,米芾已有的評述都是從整體氣氛著眼的,但米芾並沒有從中尋找適合表達的東西。

米芾講究「不取工細,意似便已」,他雖有臨摹「至亂真不可辨」的本領,卻更熱衷於「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通過一番選擇,米芾找到董源所用的「點」。本來,董源的「點」是披麻皴的輔助因素,服從于表現自然質地的需要,點與其他造型手段一起構成了某種寫意的整體氣氛;在巨然的筆下,尤其是山頭的焦墨點苔使筆墨本身具有了某種獨立意味的寫意效果。董、巨的點都有受制於造型目的的性質。在二米的筆下,點已幾乎成為造型的全部,且有了相當程度的寫意性。

所謂「落茄皴」,事實上就是一種以點代皴的寫意畫法,「用圓深凝重的橫點錯落排布,連點成線,以點代皴,積點成片,潑、破、積、漬、幹、濕並用,輔以渲染表現山林、樹木的形象和雲煙的神態」。完全放棄鉤皴點擦的傳統方法。臥筆中鋒變化的隨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規,不事繩墨,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眼界,難怪當時並沒有積極的反應,甚至遭到「眾嘲」、「人往往謂之狂生」。(《畫繼·軒冕才賢》)

米芾畫跡不存在于世,米芾自著的《畫史》記錄了他收藏、品鑒古畫以及自己對繪畫的偏好、審美情趣、創作心得等。

【註】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