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中華徵信所企業創業之源起
依照文獻記載:余紀忠建立徵信新聞後,想往綜合性報紙發展,《徵信新聞報》就逐步演變成《中國時報》;而對財經資訊情有獨鍾的張秘,便於1961年(民國55年)另行成立「中國徵信所」,五年後改名為「中華徵信所」。
「中國徵信所」成立於1961年(民國50年)元旦,與當時「徵信新聞報」(後更名中國時報)同一隸屬,後因經營方針變更,乃自1966年(民國55年) 1月18日重新改组,訂名為「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自此張祕在台灣首創徵信業務,因經營以「誠信」為原則,之後被稱為台灣「徵信之父」。創立之初,中華徵信所位址設於今武昌街與中華路交會處原徵信新聞辦公室內,即現今台北市警察局對面。由於辦公場所實在過於拥擠,半年後,中華徵信所在長沙街一段47号租了二、三兩層樓作為正式的辦公室。二楼為徵信部和管理部(經理部)及總經理及副總經理室;三樓為資料部,出版部,市場部,和廚房(中午由公司免費共餐)。之後中華徵信所總計陸續經過四次遷徙新址,其位置即遷徙時間,見圖3101。
圖3101 中華徵信所經過四次遷徙圖說。
張祕於中華徵信所創立之初,僅設徵信部、服務部、管理部、資料室,以辦理徵信調查為主,除為工商金融界提供信用分析外,並積極向廣大社會推廣徵信觀念。因此特邀請曾任山西太原反省院院長,時任第一屆立法委員之武誓彭擔任董事長,也邀請並邀請當時《中央日報》社長的曹聖芬與主筆仲肇湘等襄助。武誓彭為張祕的山西老鄉,曹聖芬為張祕的政大學長,仲肇湘曾擔任中央政治學校主任秘書兼教授。三人照片如圖3102。
圖3102 協助張祕創業的三位元老級人物(左為武誓彭,中為曹聖芬,右為仲肇湘)。
開創之初,資本額為50萬元,員工10餘人,辦公室面積更是只有12坪。每月的收入約為2至3萬元,而支出却要6、7萬元。由於入不數出,有時連薪水都要四處張羅借貸,其苦窘境可見一般。張祕愛鄉、愛土,對原有部屬亦多有感情,因此開始正式創業,特邀老部屬孟慶餘、劉自為、老林等人入公司任職,各展其能、各司其職。
創業之初,萬事皆難,除了資金不足,需要四處張羅以外,最重要的還須極力向外開拓業務,且須陸續建立紮實的各種相關的文字、數據資料庫。由於缺人、缺錢、缺業務,張秘每日辛勤工作,假日亦經常無休無止,家裡的事多靠妻文華操持。
張秘在創業最艱難的前幾年,幾乎每日下班後就集中開會,召請各單位的負責人就總經理的簡單辦公室,人手一根菸,一方面論及當日難解的議題充分討論,想出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面則就如何開拓新業務?以便擴充營業收入,做充分討論。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自己無力開拓的業務,就立刻尋求在黨政服務的重量級人物,多半屬山西老鄉或者是政治大學學長等,協力推動。
1966年(民國55年)至1971年(民國60年)是中華徵信所的草創期,也是最艱苦的5個年頭,幸虧張祕自幼經歷過各種苦難,又進過一等的大學就讀,再至美國進入一流大學修讀碩士,有了完整的人生歷練,養成了沉靜思索、優以待人、堅忍不拔、克服困難的毅力,逐一化解各種逆境,使中華徵信所得以在風雨中逐漸站穩腳步,並得以快步邁向高峰。
開業一年,業務推動有成,頗獲政府相關單位好評。1967年(民國56年)10月,行政院開始輔導中華徵信所成立「國際市場调查研究中心」,以訓練専門人才,採用新穎科學理論與方法,從事國內外市場調查研究工作,以協助政府及民間推廣產品外銷。本年,中華徵信所同時開始建立全台灣地區之工商及個人支票拒絕往來戶之資料系統。
由於張祕至美國留學期間,多次至執全球徵信事業牛耳的美國鄧白氏集團( Dun & Bradstreet, Inc.)位於美國雙子星大廈的總部參觀及收集相關資訊,有了基本認識,因此張祕積極聯絡爭取,在同年10月,中華徵信所獲准參加「世界徵信事業聯合會」成為會員,取得國際間承認之徵信機構之資格,因而建立全球性徵信網。
11月,中華徵信所為配合各方需要,以及提高服務效率起見,內部組織亦隨之調整,除將徵信部改為工商徵信部,專司工商信用調查分析外,並成立金融徵信部曁市場研究部,分別接受質押品勘估、個人財產調查、呆滞帳款處理及行業調查、產品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消費者意見調查和民意測驗等工作之委託,從此中華徵信所由徵信調查單項服務發展為對工商企業及政府機構之全面性服務。
1968年(民國57年)初,中華徵信所為加强中南部地區服務,特在臺中、高雄成立分所。
1969年(民國58年) 7月1日起,成立工商徵信通訊社,正式發行《市場與行情》雜誌,每日出刊,此雜誌共發行27年餘,直至1996年(民國85年)9月30日正式停刊。
1970年(民國59年)1月21日,成立中華不動產鑑定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同年8月
1971年(民國60年)7月為響應政府加强全面經濟發展與大力推行國際貿易政策,公司內部组織再度調整,除將工商徵信部與金融徵信部合併為徵信部,掌管全部信用調查分析外,另新增兩部:
一、企業經營顧問部:辦理財產估價與企業經營診斷及企業管理諮詢業務。
二、出版部:主動收集資料,編纂國內外專業性市場研究報告及有關經濟發展之各種研究報告,俾提供最新的資料供工商業界及政府機構參考。同時將資料室改組為資料部,以最新科學管理方法,建立國內外有關徵信與市場方面專業資料。
1971年(民國60年)底,中華徵信所出版《台灣區1970年度100家最大民營企業》邁入出版社工商企業參考書的專業領域。
1972年(民國61年)末期,為因應園內外客户日增的緊急徵信及市場情報需求,中華徵信所再增設國外部以擴大並加强世界性通訊網,利用電話、電報及其他最迅速可靠之方式,提供客戶正確之资料。
自1975年(民國64年)起定期邀請企業界知名人士舉辦企業經營者演講座談會及延請著名大學教授作專題講演,加强企業界與學衝界的密切結合。
1980年(民國69年),成立關係企業中華不動產鑑定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發行市場與行情週刊,深入分析商品行情及市場動態。
中華徵信所專業人員由1970年(民國59年)之79人增為1980年(民國69年)之150人,素質也大幅提高,75%為大專畢業,其中國內外碩士11人,商學科系畢業之人員佔50%,其平均年齡為34歲,此外為加强服務內容與提高各項報告品質,將專家顧問委員擴大,增聘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共50餘人,參與各項重要報告之研究、設計、審核等工作。不僅促徵信與市場報告臻於國際水準,且奠定了中華徵信所在國內信用分析、市場研究方面的基礎,並使企業成為國內规模最大、人才最多、資料最全、水準最高的一家專業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