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展覽區(09)

遇見 ║ 吳建福

遇見 ║ 吳建福

2022/05/13刊

 

吳建福|Wu Jianfu

福建詔安人。

現為美術學博士,福建省畫院專職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劃協會會員,福建省工筆劃學會副秘書長,福建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福建省美協青年藝委會委員。

 

文|陳思建(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畫的賦彩,在生紙上容易漫濡,在熟紙上則易板滯笨拙,今見吳建福的青綠山水畫,卻是生熟紙並用,水墨和色彩也混用,寫生造境,景象重出,其中頗可稱道,乃避免機械式的再現,固在常見之外,出之物理視角與心像視角的融合,以收穫自然與藝術的二重表現。依筆者見知吳建福山水的內質,頗有關於此自然與藝術二重性的風格,其獨到,或作品所表現的生意,為筆者增加觀察,並形成可寫的意義。

何況,藝術寫作少些套話而多辨析事實,總是歸變的正軌。今擇機將日常的觀感敷演成文,其中有筆者的感興,亦可能自知是臆度,但就筆者的個人視角,以今天出版物及觀看的便利,照以藝術史中的山水畫,更易將觀點集中於色彩、母題、及山水畫現代風格的思考之中。

首陳觀感,吳建福夢境般的山水,與古典的不同,或是以即見式景物的置陳,樹與石、山與水,點景與實境的並重,隱現於山水畫的現代性——無有求新,何出新變?但見其筆下風致能夠脫去賦彩的躁氣,顯現清雅、敦厚的古旨。這樣,就能為當代山水畫表以個性的獨白,收穫真正的新意。

觀感其二,就表層的鑒賞,吳建福採擷的園地,還是古典山水“母題”的片段,而畫面組織,則貫注以現代人視覺的氣機,牽引形象的線質,通過渲染、賦彩而呈現山水畫的現代意象,倘若這些可稱為吳建福的個性與風格,或其畫內的尺規,是古典的精神空間在形式上的現代迴響,故其潛在需求,是具象與抽象的感通。

繪畫與形質的內在,支撐是精神的古典,而非結構以傳統筆墨。觀感之三,山水畫的現代性,以及現代風格的成立,或是風格所代表的美學成立不成立,而非時間性的規定。吳建福作品的風格是獨特的,固然無錯,而風格的價值,則交付時間去判斷。以傳統批評語彙中的“古意”為例,如若形容風格以“古意”,往往並不是從時間上區別今古,而體現以“尚古”的美學原則,則是“古意”所構的品格與涵詠。所以,風格的綿延,一定程度是是風格及傳派在時間維度上的層累,統一以藝術的歷史寫作,固非本意,或僅僅為即時的寫作。

昔傅雷先生論黃賓虹畫,“遠以欣賞,近以研究”,形容其畫中“夜山”的表徵,亦出於自然,而非不加節制的狂怪,此山水形道之論,故賓翁亦善調動視覺的手段,提醒筆者,目擊之後,呈以感遇,觀者亦可循曲徑,通向精神的幽眇。世知賓翁最為人所稱道的內質,是其依據並發揮中國畫筆墨的古典,洋洋大觀,蔚為筆墨之淵藪,此前賢的畛域,無多羈絆與時間。

故後之來者,采山之道,莫不以古典求現代,能別辟一條新路的,或只是山水精神延續,與個體表現出的筆墨愉悅感,這愉悅的建立,固有技術及文化土壤的容納,或枝蔓。這其中的一枝,或即吳建福需要表述的——賦彩的古典,這點新意與出彩,在當今圖像的泥沙下,寧是為碎金,亦可知玉成其琢磨。吳建福的作品既冠以現代山水畫,則表白,正是當下狀態的提示,平和的景物下洶湧的突兀,是時時見於吳建福的畫中的。這一點,是筆者所認為進一步的鍛煉,還要規避其路徑趨向與瑣細,當然,這也是觀感而並非的評論。

故以上所述之簡論,僅代表筆者的視角,這是涉及當代畫家的藝術寫作,所不能不有的自知——藝術寫作的極度個人化,希冀人同是奢望,或導致誤判。真心的觀眾從不理會言語的形容,只相信觀者的眼界,是清戀藝術的力量。筆者所寫,只是吳建福藝術創作上的素位而行,專心致志,觀者或樂見其作為,是建立當代畫家的園地。此即吳建福作品需闡釋的二重性表現,古典與現代的並行,能調和的或只是審美的古典,生動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