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

淺談枯山水

淺談枯山水—-中國的傳統庭園為「入境」,日本的枯山水庭院為「觀境」,其實均源自於中國早期的禪宗文化

中國佛教的禪宗,早期屬於文人的心靈歸屬境界。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至今仍延綿不絕,在中國哲學思想及藝術思想上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影響深遠,自唐代創立後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禪宗祖庭為嵩山少林寺、黃梅東山寺、曹溪南華寺。

枯山水是日本式園林的一種,但也是日本畫的一種形式。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通常出現在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園中。枯山水常被認為是日本僧侶用於冥想的輔助工具,所以幾乎不使用開花植物,這些靜止不變的元素被認為具有使人寧靜的效果。

枯山水最早出現在中國,然後來未能流行,反倒是進入日本,寺廟庭園將其發揚光大。枯山水的發展大約分成如下幾個階段:

唐朝(618-907)水墨畫傳入日本。

平安時代末期,世界第一部園林典籍《作庭記》中首次記錄了枯山水。

鐮倉時代末期,與禪宗相應的以追求自然意義和佛教意義的寫意園林發展固定為枯山水形式。

南北朝(1333-1392)時代,枯山水的實踐時期,一般與真山水(池泉部分)同存於一個園林中,以真山水為主體,枯山水為輔。

室町時代(1393-1573),枯山水逐漸從寺社園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園林,並逐步與真山水分離開來。枯山水的顛峰時期,出現了枯山水的雙璧大德寺和龍安寺。

桃山時代(1573-1603),以茶道宗匠千利休所創立的草庵風茶室為代表的日式茶庭興起。

江戶時代(1603-1867),多以小型枯山水為主,以枯山水、真山水和茶庭相互融合園林形式出現。

枯山水的設計往往有著不同的表達形式和主題,諸如:(1)以碎石作為海洋,以石塊作為島嶼。(2)以岩石代表一隻母虎帶著她的幼崽,游向一條龍。(3)以岩石構成日本漢字「心」、「靈」。

日本佛教寺院的枯山水在於「觀」,由觀入「境」,再入「悟」;中國的佛教寺廟庭院,在於讓人先入「境」,其後漸入「觀」,最後入「悟」;各有優點,不需比較,不需有差別心。只是中國傳統佛教庭院泰半毀於戰爭與文化大革命,真正傳統佛教庭院已罕見。

李常生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