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傳記著作《蘇東坡》簡述
【金瑋撰文006】2021/11/15
周景濂所著《蘇東坡》分七章,主要包涵了傳主生平經歷與品性、創作兩大內容,是對蘇軾傳記與綜論。作為近代以來最早的蘇軾傳記之一,周著頗有創獲,值得關注。
周景濂,江蘇常熟人,外交史家。清光緒年間曾纂修《錫山周氏宗譜》,入民國,轉向中外關係史研究,有《中葡外交史》一書。對古典文學亦有涉獵,代表作即此著。《蘇東坡》一書,是蘇軾的傳記與綜論著作,原作為「國學叢刊」系列之一種,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由正中書局印行。全書分為七章,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部分內容:一為蘇軾的生平經歷;一為蘇軾品性與文學概述。以前者為主,包括了第一、二、三、四、七章;後者主要在第五、六章。
第一章考述蘇軾的家庭身世,述其先祖、父母兄弟、婚配與子女等。
第二、三、四章分述蘇軾青年、中年、晚年時代。
青年時代重點分析了熙豐年間因為變法引起的新舊黨爭的大背景,考論蘇東坡的品性與王安石的異處,以及東坡對於政事的主張與黨爭引發的分歧,由此造成其仕宦的起落。以「烏臺詩案」和黃州之貶為界,東坡由青年進入中年。
中年時代敘述了東坡在黃州的隨遇而安和因之而進行的豐富的文學創作,後來還京以及「洛蜀黨爭」等。通過對比蘇軾與王安石、司馬光秉性的差異,探討東坡在變法施行前後的政治態度。而概述我國儒學的發展,論述北宋時儒、釋、道趨於融合的背景下,蘇軾與程頤等理學派文人發生衝突的原因和過程。本章亦敘述蘇東坡出知杭州以及返京之間之事。
晚年時代敘述了東坡自元祐八年哲宗親政而被外任,以及接下來的一貶再貶,直至北還而卒的經歷。本章大量結合其詩文,串聯式地講述了蘇軾一路的閱世感懷,重點是在惠州和儋州艱苦環境下的生活,描述了這一時期東坡心境的沉潛與定型。然後記述蘇軾在徽宗初年獲准北上,以至病而卒的過程。章末尚附錄「東坡死後的毀譽」,對於蘇東坡的認識和評論更加完整全面。
第五章分析蘇軾的氣質與修養。本章仍是以蘇軾詩文作品為憑,分析了東坡「情最勝,意次之,智又次之」的個性特點,闡釋了其形成原因。
第六章論析蘇軾的詩文。論其詩、文、詞,通過對比「三蘇」,重點引述古人的議論,賞評東坡詩歌、散文與詞之成就,彰顯了東坡崇高的文學地位——「有宋三百年,詞壇健將,足以雄視萬方,睥睨一世者,東坡一人而已」。
第七章是蘇軾年譜。本章以八千字提綱挈領地梳理了蘇東坡的一生。
此書為關於蘇東坡最早的傳記之一,比林語堂《蘇東坡傳》等蘇軾傳記著作早約十年。與前兩種著作相比較,本書側重詩人的生平事蹟研究,而非文學作品的解讀。但其內容較為豐富,充分聯繫蘇軾的詩文作品,講述傳主的一生經歷。全文有五萬餘字,亦有不少獨具特色之處。在琳琅滿目的蘇軾傳記類著作中,如此著這樣單辟「氣質與修養」一章,集中論述傳主的個性特點,並不多見。這種嘗試頗有借鑒西方文學研究方法的傾向。
《蘇東坡》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曾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2016年再整理,作為《民國詩詞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叢書·唐宋詩人研究三種》冊之一,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