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生傳記作品

文學家與文學教授的差異

文學家與文學教授的差異

李常生 2022/01/07

英國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有一回招募了一位曾經在大學裡擔任過文學教職工作的女士來擔任他的助理,這位女士工作認真而且總是在工作中面帶微笑,毛姆相當欣賞這位助理的工作精神。

有一回毛姆剛寫好一篇文章,正準備外出辦事,就順手將這篇文章交給這位助理,順便下意識的說了一聲:

「請妳幫我看看這篇文章。」

當毛姆回來時,這位女士將文章遞送給毛姆,並且略帶羞澀地說:

「文章我看好了,謝謝先生給我這個榮幸。」

毛姆回到辦公桌前坐定,打開這篇文章,才瞄了一眼,大吃一驚。只見這篇文章被這位助理塗滿紅筆眉批,其中包括文法、用字及標點符號等等的錯誤。毛姆走到這位女士跟前,真誠地說了一句話:

「感謝妳幫我修改,妳讓我看出了文學教授與文學作家的不同點。」

2008年我自南京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班畢業,當時已經開始想要寫一本較精確的《蘇軾傳》,也已經展開了追循蘇軾、蘇轍足跡之行,因此正準備再讀一個文學博士,以補個人文學素養之不足。我問了我的一個讀過文學博士的堂弟,徵求他的意見,然而他直接給我潑了冷水,並且很認真的告訴我下列幾個理由啟發了我的觀點:

(一)一般而言,文學教授擅於撰寫批判、評論、追源就底的文章,能夠為升等在期刊發表的文章。上課時可以侃侃而談,充分表達作家文章的優缺點,嚴守各種格律及文法等,但是要讓文學教授寫小說、散文、新詩(含古詩)、報導文學、傳記文學等,就會枯燥無味,雖看似嚴謹周延,然文章缺乏(不帶)感情,不適合讀者的真胃口。

(二)文學創作家,一般而言多非文學本科出身,這些作家天生的喜歡寫作,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賦予文字纖細的感情,見景思情,讓自己快速投入某種故事情境當中。但是文學創作家很難去當文學老師,因為他們在課堂上講不出那些頭頭是道的格律、文法與理論批判等。可以讓他帶感情的唸自己寫的詩,卻難說的出來詩中的紋理。

經過堂弟給我的建議,我就直接先報名考入了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班,先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蘇軾、蘇轍、岳飛等名人,並追循行走他們的足跡,確實理解唐宋大歷史所塑造的背景舞台,再抽絲剝繭的從歷史地理中去尋找紋路和經脈。

從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班畢業後,我開始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接收些文學的薰陶,因為原先自己已有企業管理、建築與城市規劃、歷史學的背景,也有了長期寫作的經驗,墊高了對於文學格律的防疫性,不會輕易被格律所攻破,於是再考入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班,主攻唐宋文學。在武漢大學就讀期間,上課、聽課認真,然因為不想被格律屏蔽掉我的寫作慾望,因此在學習意志上一直在規避文學可能帶給我的枷鎖。

很明顯的,孔夫子是一個教育學家,也是一個典型的老師;屈原就比較像是一個擅長於創作的文學家或者哲學家,事實上文學家多半也都具有哲學家的基因,也比較喜歡多愁善感。李白、杜甫都是典型的文學創作家,個性開朗,卻又能桀驁不馴,多愁善感、不善理財,最後命運注定走向窮困潦倒,命運究竟躱不過「夜坐孤燈勤聽雨,江闊雲低霧不散」之終席。

蘇軾也是一個典型的文學創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藝術、美食、書法等的創作家,喜歡喝酒、遊赤壁、望明月,觀海棠入了迷,寫下了感情十足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金句。

蘇軾曾經教過小皇帝宋哲宗趙煦,結果沒有教好,趙煦當了皇帝,蘇軾得不到好下場,即刻被一貶再貶,差點死在異域。蘇軾的多元創作因子絕對大於教學(當教授)因子。

朱熹就完全反,能夠在書院內侃侃而談,講出一篇大道理,但是寫不出得以名揚四海、傳揚天下的好詩詞、散文、歌賦等。

綜合上述,我簡單的說明自己的一些總結看法,不見得正確,僅供自己參考:

(一)對文學老師、教授的一點期望:或許該自取得學位後,開始用30%的時間用來從事文學創作,實質內容包含範圍甚廣,比如讓年輕人能夠看懂得:新詩、散文、小說、報導文學、傳記文學、廣告文學、各種劇本等。如果能夠將感情投入文字,文字就會發了光。如果教書時只想發C刊、登期刊,只想等待升等,最後當了博導、教授,一旦退休後終會發現自己很快就會被世界及自己給遺忘。是會有點遺憾。

(二)對文學創作者的一點期望:或許沒事時也花30%的時間去理解一下文學格律及古文、古詩詞,特別是多看看文學期刊等,知曉學院派的教授們都是在講什麼?用哪一種語言講話?偶而借用幾句也無妨。有機會時,多到文學院去給學生上上課,讓人理解你是如何堆積文字的。你也整理整理自己的寫作理論、方向、方法,甚至如何取得創作靈感等,並用學院派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文學智慧。

關於我,給自己下個結論:勤於創作,然而自身天分不足,寫不出像樣的文章?讀文學博士時,沒有認真上課,因此對於文學格律也不知道要怎樣遵守?慚愧!慚愧!願大家多多包涵,各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