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家繪畫

徐邦達的畫—絕妙了

徐邦達的畫—絕妙了

李常生整理  2022/05/07

 

在中國書畫鑒定界,他被尊稱為“國眼”,與謝稚柳、啟功並稱為中國書畫鑒定三大家。他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件件古書畫珍品經他搜尋、鑒定,重新入世,就是一個個令人著迷的發現故事。因鑒定而每日裡與書畫耳鬢廝磨,對於古跡名作,他更有摹以亂真的本領。

徐邦達:(1911年7月7日-2012年2月23日)字孚尹,號李庵,又號心遠生、蠖叟,浙江海寧人,生於上海。著有《古書畫鑒定概論》、《古書畫偽訛考辨》、《古書畫過眼要錄》、《重編清宮舊藏書畫目》等。歷任故宮研究室研究員,中央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名譽理事 。

其父徐堯臣經營絲綢生意,雖為商賈,卻性情儒雅,喜好文墨書畫,閒暇時熱衷於收藏,凡過眼名家書畫,只要相中了,便會不惜重金購進收藏。自小就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徐邦達耳濡目染便也喜歡上了字畫。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鑒古書畫聞名於江南。

據徐邦達生前自述:“父親看我喜歡,就在我14歲的時候為我請了當時赫赫有名的李醉石(李濤)、趙叔孺(趙時棢)等先生,教我詩詞歌賦及繪畫。又入上海著名書法家、畫家、鑒賞家吳湖帆先生之門學習書畫鑒賞。後來慢慢地對書畫鑒賞就有了一些認識,自己也開始買書畫,及給別人鑒定字畫。”

儘管弱冠即從李濤、吳湖帆這樣書、畫、鑒三者皆長的一流收藏家,徐邦達買到的第一張畫卻是贗品。

那時他年方18歲,由於師承“婁東”,因此也偏愛清初“婁東”領袖王原祁的畫,於是當他看到一幅王原祁的畫作時就不由動了心,經過仔細辨別,認定它是真跡,便以二十兩黃金的價格買下了。

但是,此畫後來經權威專家鑒定為贗品,用他自己的話說“二十兩黃金買了個贗品,教訓深刻”,至晚年也常常提起這件事以為笑談。

而在徐邦達古代書畫鑒別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筆或許當屬他識別出真偽《富春山居圖》,那距離他買進那件王原祁的偽作才不過5年而已。

1933年,故宮重要文物南遷,萬餘箱的珍貴文物分5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當這批文物停放上海期間,徐邦達抓住機會去庫房觀摩,在那裡看到了這兩幅真假《富春山居圖》,兩幅畫上都有乾隆御筆分別題說其真偽。

然而,經過徐邦達的仔細考證,他發現乾隆御筆題說是假的那張《無用師卷》實際卻是真的,而乾隆題了很多字說是真的那張《子明卷》卻是假的,這一說法推翻了清朝宮廷的定論,還黃大癡傑作以真面目。

而今,這真偽兩卷《富春山居圖》都存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山水合璧”的,即《無用師卷》與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剩山圖》舊為吳湖帆所藏,作為吳門愛徒的徐邦達或許曾仔細觀摩、體會過圖上大癡的筆意。

1937年夏,當時的上海博物館舉辦《上海市文獻展覽》。徐邦達應博物館的董事長、收藏家葉恭綽先生之邀,協助這一展覽的古書畫徵集、檢選和陳列工作。這是他正式涉足古代書畫鑒別的開端。

徐邦達因書畫之緣而鑒定,因鑒定而每日裡與書畫耳鬢廝磨。對於古跡名作,更有摹以亂真的本領。現存加拿大的奚岡《松溪高逸圖》摹本是他18歲時所臨,現存新加坡的張中《芙蓉鴛鴦圖》摹本是他24歲時所臨。

至上世紀40年代,徐邦達的畫藝已然名噪江南,並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之後,還被聘為上海美術館籌備處的顧問,並在此期間,於滬上舉辦了第一場個人畫展。

上世紀40年代末,徐邦達從上海市區遷居嘉定縣城。在那裡,他進行了大量的山水畫及詩詞創作,而其鑒賞水準也隨之精進。與此同時,凝聚徐邦達一生心血的《古書畫過眼要錄》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編撰的,而那時的徐邦達並沒有想到這部書會延續一生。

徐邦達90多歲時寫了一幅“實事求是”,掛在書房的牆上以自勉,這四個字也是他鑒定原則的寫照。

2012年2月23日上午8時38分,徐邦達逝世,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