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家書法

元趙孟頫《蘇軾西湖詩》真跡

元趙孟頫《蘇軾西湖詩》真跡

李常生  2021/10/20

本真跡典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為33.8×133.8。

釋文:夜泛西湖。 新月生魄迹未安。纔破五六漸盤 桓。今夜吐豔如半璧。游人得向 三更看。 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 特奇。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 龍西起時。 蒼龍已起斗牛橫。東方芒角昇 長庚。漁人收筒及未曉。舡過惟 有菰蒲聲。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 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 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 滿川。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 見空茫然。 湖上初晴後雨。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 醉鄉。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 屬水仙王。湖上有水仙王廟。 水光瀲灩晴方。山色空濛雨亦 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 捴相宜。好。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城頭月落尚啼烏。烏榜紅舷 早滿湖。鼓吹未容迎五馬。水雲 先已颺雙鳧。映山黃帽螭頭 舫。夾道青烟鵲尾爐。老病 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 須臾。 延祐七年秋。與明遠遊西湖諸名剎。見 東坡數作。併錄一過。子昂。

沈度題跋(托尾):右趙文敏書坡仙西湖詩一卷。筆力遒勁。姿態橫溢。正中年妙境之書。不可不寶。雲間沈度題跋。

彭年題跋(拖尾):余閱文敏書多矣。每謂其微傷習氣。獨此卷古致錯落。深得二王遺法。想其錄坡翁詩。尤為用意耳。昌穀持示。聊書數語于後。沛彭年識于雲臥閣。

趙孟頫簡介:

趙孟頫(西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皇室之後。十四歲任真州(江蘇儀徵)司戶參軍。元初徵入大都,歷任兵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後來分別在濟南、山西、浙江任官,五十七歲任翰林侍讀,後升任翰林學士承旨,六十九歲卒於故里。他詩文書畫俱精,倡導復古,對後代影響深刻。 趙孟頫書法初學宋高宗,中年以後,小楷法鍾繇,行草師二王、李邕,參以蘇米,筆致秀逸。本卷書蘇軾詩,沉穩中流露俊秀之氣,是六十七歲晚年佳作。【註】出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趙孟頫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兩浙西路烏程(今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人。元代官員,書畫家。其妻為元朝畫家、詩人管道昇。元朝畫家王蒙之外祖父。趙孟頫為宋室後代,後選擇與元朝合作,並受到皇帝寵愛,「榮際五朝,名滿四海」,官至翰林學士,是元代文人畫、書法的領袖人物。

趙孟頫出身於宋朝宗室(宋太祖第十一世孫,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趙德芳後代),宋孝宗的兄長趙伯圭的玄孫。宋亡後,辭官返回故鄉吳興閒居。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經程鉅夫推薦出仕元朝,授刑部主事,於北方遊宦十年。至元末到大德初,仕宦江南。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世稱「趙承旨」。死後晉封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上皆有很高造詣。詩作有《松雪齋集》。書法上精通行書、楷體,獨創「趙體」,對後代書法藝術影響很大;篆刻以「元朱文」著稱;畫法上也有獨創性,首次提出書畫用筆相同的理論。

趙孟頫、高克恭、李衎(音同看)與商琦,並稱元初四大家。趙孟頫至大都任官後,吸收北方「用筆簡率」的古意畫風,師法唐王維、五代董源的畫風,創造出《鵲華秋色圖》與《水村圖》。開啟以「寫意」為主的文人畫風,集前代大成,不拘風格。反璞歸真,講求平淡自然。迄今為止沒有證據顯示他曾為忽必烈或宮中的蒙古權貴畫過畫,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宮廷畫家。

趙孟頫的畫作題材廣泛:山水、人物、動物、花鳥、竹石無所不有,其後各代幾乎無人能超過他。他前期的畫作設色獨到,即「絢麗之極,仍歸自然」。後期多作淡墨畫,近乎白描。趙孟頫的兒子趙雍、夫人管道昇皆能作畫,元代畫家王蒙是他的外孫。

趙孟頫、鮮于樞與鄧文原,並稱元初三大家。趙孟頫以行書、楷書最為著名,他主張遵從古法,認為書法應用筆為上,所以勤摹古人,探究筆法。主張將「晉書的風情神韻化入精謹森嚴的唐法」。王羲之對他影響最大。他在中國書法史中有兩大貢獻,其一是振興章草,章草的復興雖不能歸功他一人,但趙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視,當時書法家多數受他影響,愛寫章草。其二是振興小楷,在宋人當中,堪稱用力最勤。

【註】上文摘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