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坦小傳—福建德化的新一代繪畫家
陳貞坦自述 2021/11/25
陳貞坦,出生於瓷都德化,德化是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余從小就受到德化陶瓷藝術的薰陶,對陶瓷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在業餘時間就開始創作一些陶藝作品,例如《月記窯》計畫,每次假期時都到「月記窯」做一些柴燒作品,這個計畫從2013年開始,已經8年多了,可以看出計畫的長期性和長遠性,我想這個計畫可以作為自己的終身計畫來完成。從小生長在偏遠山村,家鄉優美的環境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扉,很小就開始與大自然親近,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小時候就開始塗塗畫畫了,父親見我有這樣的天賦和興趣,就一心栽培我。小學到高中的課餘時間都在自學美術。2005年9月考入莆田學院藝術系學習中國畫,慢慢地就喜歡上了中國畫。在本科學習階段,主要是以工筆、寫意花鳥以及工筆、寫意山水為主,業餘時間還涉及到書法與篆刻。2009年8月中國畫作品《春江水暖》獲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走進鄂爾多斯國際美術大展》優秀作品獎。自從大學開始學習中國畫,就經常回家描繪家鄉秀美的山村,幾年下來也積累了大量的畫作。
2011年9月考入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攻讀書法與篆刻方向研究生。在校學習階段,主要追隨著名書法家朱以撒教授。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習明末清初八大山人,其書法作品朴拙、敦厚、空靈等,在導師的指導下和自己積極的努力下,自己的書法水準也不斷提高。通過朱老師的不斷指導,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慢慢地提高,也開始學會了一些研究能力,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一、撰寫的論文也在一些刊物上發表,如2012年11月論文《從馮承素說起—淺談書法臨摹的重要性》發表於期刊《文藝生活》;2012年12月論文《張瑞圖和黃道周的行草書藝術風格比較》發表於張瑞圖和黃道周學術研討會;2013年12月論文《張瑞圖行草書審美風格嬗變》發表於期刊《文藝生活》;2013年6月論文《說顫筆》 發表於《書法報》;2013年7月論文《論顫筆》發表於《書法導報》;2014年2月論文《張瑞圖和黃道周的行草書藝術風格比較》發表於《書法導報》;2014年4月評論文章《豪放兼厚重質實透空靈》發表於《中國書畫報》。
二、在業餘時間還一直堅持中國畫創作,其創作的作品慢慢地在國家級、省級的賽事獲獎。2013年7月中國畫作品《氤氳的晚秋》入選第四屆福建省高等藝術院校大學生美術作品展;2014年9月書法作品《湄嶼壽山》參加《丹青頌媽祖‧共築中國夢兩岸四地書法繪畫攝影展》;2015年8月中國畫《秋聲》入選「客家風·黃慎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16年5月中國畫《清夢》入選第二屆福建省當代花鳥畫大展;2021年11月中國畫作品《殘痕》入選《和諧多樣‧命運共同‧多彩中國微型藝術展》。
三、近年來假期回德化創作一些陶瓷作品。2018年6月陶瓷作品《瓷痕》入選由福建省文化廳、福建師範大學主辦的《開啟·非遺的美好生活》;2018年11月陶瓷作品《一碗情深》入選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辦第十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2019年2月陶瓷作品《垚歌》入選由福建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開放與創新—青年傳統工藝邀請展》;2019年11月陶瓷作品《盤曲》入選第三屆上海國際柴燒藝術節暨首屆前野龍窯柴燒藝術節;2020年11月陶瓷作品《陶壺》入選為「愛添彩‧藝術同行」上海首屆當代柴燒紫砂慈善藝術展;2021年4月陶瓷作品《痕》被江陰美術館收藏;2021年5月陶瓷作品《慈痕》被西寧畫院收藏;2021年6月陶瓷作品《歲月》被福建省美術館收藏;2021年11月陶瓷作品《說唱俑》、《無量壽》入選第四屆上海國際柴燒藝術節暨國際陶瓷柴燒作品展。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奮鬥,順利成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等。自從畢業開始工作時,還一直堅持書畫創作和論文寫作,2016年5月撰寫評論專著《天山水‧閩江情—— 散談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