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展覽區(06)

關山月的特殊中國畫

關山月的特殊中國畫

李常生整理  2022/03/21

 

關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關澤霈,1912年生於廣東陽江。著名國畫家、教育家。嶺南畫派代表人物。曾拜師“嶺南畫派”奠基人高劍父。1948年任廣州市藝專教授。1958年後,歷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院長,廣東藝術學校校長,廣東畫院院長等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常務理事,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否定了筆墨中國畫等於零

文/關山月

中國畫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畫林,是因為它是中國畫——它有鮮明的特色,鮮明的個性:中國畫姓“中”。

不但是宣紙、墨、毛筆這些中國畫專用的工具、材料,更重要的是數千年來運用這些工具、材料形成的一整套獨特的繪畫技法和審美習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筆墨。正是這一特點,使人們在世界繪畫博覽會上一眼就能標舉出:這是中國畫。

“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這話是無可辯駁的。但討論這問題有什麼意義呢?問題是已完成的具體畫面,離不開筆墨——它不但影響這畫的藝術高低,而且決定這畫是不是姓“中”。試想,在藝術形式的特點上,如果取消了(或不講究)鉤、勒、皴、點等筆法,取消了(或不講究)烘、染、破、積等墨法,以及書法入畫,神韻、氣韻等審美要求,它還能叫中國畫嗎?

我在實踐中感到中國畫沒有筆墨等於“無米之炊”,因為中國畫是建築在筆墨上的,沒有了筆墨哪裡有中國畫?如講演用的語言,寫文章用的文字,沒有了語言和文字怎能講演和寫文章呢?有人認為,中國繪畫界“已經把筆墨僵化了,成為一個程式的東西,一切習慣於往裡套”,所以有的畫家到美國畫風景,結果畫出來的仍然是黃山、廬山。我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但他的失敗原因何在呢?並非因為他強調了中國畫筆墨,相反,是學習掌握得還不到家,因為中國畫的筆墨是千變萬化的,還有創新呢,發展呢,師法自然,江山教我圖。所以筆無罪、墨無罪,問題在於掌握筆墨的作者,故筆墨的改進,乃來自運用筆墨的人。

筆墨一定要改進,一定要提高,目的是為了發展,絕不會等於零。比如寫生,由於不是畫插圖,畫標本,不能純客觀的自然主義,但也不能純主觀的主觀主義。一定要把客觀作為依據,通過主觀的探索,即如何把客觀的形象昇華為主觀的藝術,有了這個主觀,才有個性,才有個人風格。總之,個人風格的形成,時代感的反映,都需要用筆墨來發揮,用筆墨來形成。筆墨是中國畫最基本的東西,是中國畫最大的特點,是中國畫的財富,也是作者的武器。

當然,筆墨當隨時代,我們不應做藝術保守主義者。為了反映新的時代精神,為了反映新的生活內容,我們的筆墨必須革新、創新。我的老師高劍父當年提倡“新國畫運動”,就強調“藝術是生活的雕像,現實的反映”,呼喚“新興的中國畫,時代的中國畫,革命的中國畫”,他自己率先創造新筆墨畫汽車、飛機等新事物。抗戰初期,我在創作抗戰畫時,也常常把飛機、大炮入畫。後來為了表現新鮮事物,還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比如畫煤山、木麻黃林帶、運油車等前人未畫過的東西;泰國的民間舞蹈,日本的秋溪放筏,美國和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都曾在我的畫中出現,沒有人說是中國的老一套。我的實踐體會是:中國畫筆墨是可以變化、創新、不斷豐富、發展的。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即使是創新、嘗試,也仍然是中國畫。

吳冠中同志提到:“西方人覺得中國水墨畫沒有前途……所以必須發展,必須革新,不然就是死路一條。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其實是想保住中國畫的前途的。”

中國畫要發展,要革新,這個觀點是一致的。但既然前提已經肯定沒有前途,肯定“筆墨等於零”,那只有拋棄,否則是“死路一條”。這種論點在前,又怎能保住中國畫的前途呢?我們不應該“擬古”,也不應該“崇洋”。我們是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西方有用的東西我們應該吸取作為營養,但不能拋開約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的欣賞習慣而不顧。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一定要“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繼往”的目的是為了“開來”,“承前”是為了“啟後”。

因為中國畫的筆墨來源於書法,故稱“書畫同源”,畫畫叫作“寫”畫,是以“形”寫“神”的。即“寫形”是手段,“寫神”才是目的,故要求形神兼備。書法本身是一種藝術,繪畫往往運用書法中的形式美,運用書法的結構規律。中國畫強調書法用筆,氣韻生動,以形寫神,這些特色西畫是少有的,西人也不一定懂得運用,何必要聽信西人對此的非議呢?

中國畫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應該弘揚,中國畫最有特色的筆墨也應得到繼承發展。我們是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中國人,應該以能人所不能為自豪,以他有我有,我有他無為驕傲。時代在不斷前進,祝願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畫緊跟著時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