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坤專區

鎮江賦

鎮江賦

李金坤  2021/11/30  刊

 

千古江山兮,獨擅真美;吳頭楚尾兮,江河交匯;鐵甕城固兮,皇基祥瑞;江左風流兮,民國省會(1);屏山枕水兮,花林陶醉;天人相諧兮,畫境自魅;統覽人文兮,群星薈萃;苞總形勝兮,名城生輝。

名城鎮江,史脈悠長。新舊石器兮,先民衍息;太伯、仲雍兮,奔楚首棲;斷髮文身兮,披荊斬棘;國基創建兮,“句吳”為旌。周章掌宜侯之印,吳國發文化之軔。宜侯夨簋兮,鑿鑿鐵證;城齡三千兮,罕匹壽星!此之謂:周封侯,史韻悠;氣自華,底蘊厚。

山水鎮江,詩意仙鄉。憑江東眺,“浮玉”、“碧螺”擬焦山,更有妙者山裹寺。萬佛塔兮,梵音醒俗塵;書法山兮,西安冠亞分;瘞鶴銘兮,大字祖弘景;壯觀亭兮,海門秋月明;別峰庵兮,板橋讀書隱。放眼東郊,圌山臨江蘊瑞氣,華山悲歌《華山畿》。銀山公園新區景,鳳凰閣中鳳凰鳴。江島揚中迎朝暾,煙水迷濛蓬萊城。環顧南山群,天然氧吧城市肺;欣賞四時景,鳥語花香悅心扉。鶴林寺、竹林寺、招隱寺,鐘鼓悠悠聞;玉蕊亭、鳥外亭、知音亭,意味綿綿深;讀書台、增華閣、文心閣,書香嫋嫋馨;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清音叮叮鳴。南望丹陽,齊梁蕭氏陵,皇業千古名;延陵季子碑,美德百世新。移目城西寺裹山之金山,“江天一覽”聲名遠(2),亭、塔、洞、閣遊興酣。妙高臺上,蘇東坡《水調歌頭》共嬋娟;黃天蕩中,梁紅玉擊鼓抗金捷報傳。水漫金山,白娘子情深感上蒼;盜草峨嵋,許公子魂還動人寰。塔影湖映芙蓉樓,郭璞墓西中泠泉。凝眸西南,十里長山似臥龍,生態丹徒鯤鵬翔。句容茅山道教盛,紅色聖地代閃光(3);“律宗第一”隆昌寺,寶華山氣佛道祥。聚焦城北,寺冠山之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梁武揮毫題就;“長江萬里畫卷”,陳毅讚不絕口;三國名勝多,辛詞足風流(4):“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返視西津古渡,“旅遊金礦”鮮覯。城中夢溪園,沈括著述夥;東南寶塔山,中日梅櫻秀;京峴宗澤路,後昆傳薪火;女傑賽珍珠,居鎮十八秋。此之謂:城中山,山中城;江山助,釀詩情。

人文鎮江,華章充梁。江山自古嬌,群賢多駐賞。王摩詰、王昌齡、李太白、白居易,唐音齊歌山水好風光;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陸放翁,宋調同吟風情美一方。鄉賢苦志勤撰述,爭創一流最先鳴:韋葛戴劉徐許殷,蘇計張馬劉柳沈(5),踵事增華,豪情萬仞。更有“三星”“雙璧”與“二米”(6),赫赫功德照汗青。此之謂:眾才俊,著述精;舉世敬,心碑銘。

英雄鎮江,熱土一方。東南鎖鑰,江防重鎮;東晉北府兵,聞風敵喪魂;祖逖聞雞舞,劉裕掃千軍。唐設鎮海軍,宋置鎮江軍。鴉片戰爭,圌山焦山炮台怒,殊死抗英海齡殉;辛亥革命,趙聲捨身擎義旗,孫文追贈“上將軍”。抗日烽火,韋崗茅山遍地燃,奮力殲敵建奇勳;杏虎夫婦,以筆為槍譴霸權,罹難異國寰球驚(7)。歷代英傑兮,虎嘯龍吟;愛國精神兮,千古不泯。此之謂:保和平,豈惜生?祭英靈,恒奮進。

魅力鎮江,前程輝煌。改革蕩春風,江南遍綠茵;長江三角洲,頂端一珠明;置身滬寧間,天時地利兼;“五子”登科“三怪”神(8),民風醇樸素勤儉;江南水鄉富庶地,一馬平川皆良田;風調雨順時節美,稻麥騰浪舞翩躚;“越光”大米草莓甜,葡萄串串笑開顏;鰣魚鮰魚河豚魚,京口刀魚味最鮮;金山翠芽雲霧茶,齒頰留香飄然仙。一橋飛架鎮揚間,民心樂陶陶;市南門戶兩大道,花木四季茂;長江一線串“三山”,珍珠項鍊俏;城市客廳老少宜,縮微山林妙。顯山露水,還鎮江仙子以妍貌;透綠現藍,享自然情調之天道。商廈座座拔地起,超市處處春意鬧。國營與民營並行,合資偕外資同好。東晉南渡,南北文化綻奇葩;唐宋以降,東西文明結碩果。市門洞開,海納真經;相容並包,多元結晶;真善為懷,禮讓為本;科學發展,旗幟鮮明;風雨共舟,激流勇進;地球為村,四海皆親。誠哉鎮江人,恭迎八方賓;勤哉鎮江人,力奔小康程。此之謂:要創業,到鎮江,鎮江有金山,有金可挖;要長壽,到鎮江,鎮江有南山,壽比南山;要好運,到鎮江,鎮江有茅山,第一福地。

憶往昔,人傑地靈口碑傳;

看今朝,物華天寶山水歡;

望未來,江河明珠更璀璨!

 

1、民國省會:1929年至1949年,鎮江為國民政府江蘇省省會。

2、“江天一覽”:康熙南巡登金山頂峰之御筆。

3、紅色聖地:指陳毅、粟裕等創建並領導的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革命根據地。

4、辛詞足風流: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期間,曾多次登臨北固山抒發報國無門之愁懷,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等著名詞章。

5、韋葛戴劉徐許殷,蘇計張馬劉柳沈:指韋昭《國語注》,葛洪《抱樸子》,戴顒《遊弦》、《廣陵》、《止息》,劉義慶《世說新語》,徐陵《玉台新詠》,許渾《丁卯集》,殷璠《河岳英靈集》,蘇頌《新儀象法要》,計成《園冶》,張玉書《康熙字典》,馬建忠《馬氏文通》,劉鶚《老殘遊記》、《鐵雲藏龜》,柳詒徵《中國文化史》,沈括《夢溪筆談》等,這些著作均具導夫先路之開創性價值與意義。

6、“三星”“雙璧”與“二米”:三星,在太空三顆小行星中,將“圓周率”發明者祖沖之、“十一世紀科學發展的座標”沈括與中國橋樑之父茅以升分別命名為“祖沖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雙璧,指齊梁時鎮江人劉勰《文心雕龍》與蕭統《文選》;二米,即書畫雙絕的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尤其所創“米氏雲山”畫藝與畫派,獨標高格于畫史。

7、杏虎夫婦:1999年5月8日淩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進行導彈襲擊,《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1968年生,江蘇丹陽市人)、朱穎(1971年生,北京市人)夫婦不幸遇難,以身殉職。1999年12月,許杏虎被南聯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勳章,中宣部、人事部授予“人民的好記者”稱號。

8“五子”登科“三怪”神:五子,指有利發展基礎工業的五大優勢:港口、能源、水利、用地、城市依託;三怪,指聞名遐邇的香醋、肴肉、鍋蓋面三大傳統飲食品牌,俗諺雲:“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裡煮鍋蓋”。

 

文心相印挹清芬

——由《鎮江賦》發表十年談文心人情之美

李金坤

2009年初,我偶然從《光明日報》看到《百城賦》欄目,該欄目主要是以賦體樣式,全面而精當地反映我國各大中小城市深厚文化底蘊及改革開放以來最新發展之面貌。這些辭賦,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氣勢恢巨集,圖文並茂,讀後精神振奮,豪情滿懷,備受鼓舞!我深深被這些美文吸引了,隨即到市圖書館將《光明日報》開辦此欄目以來所發表的全部辭賦逐一流覽一遍,還將其中別具風采的賦作複印下來,悉心揣摩,感受魅力。由此,擬撰《鎮江賦》的強烈欲望便油然而生。鎮江是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已有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具有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懷著對古城鎮江山水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厚愛之情,在反復涵泳融匯鎮江三千年豐厚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我便從“名城鎮江,史脈悠長”、“山水鎮江,詩意仙鄉”、“人文鎮江,華章充梁”、“英雄鎮江,熱土一方”、“魅力鎮江,前程輝煌”等五個方面,將鎮江古今卓異風采與獨特精神縱橫交錯、全面精要地勾勒出來。在字斟句酌、反復打磨之後,按照《百城賦》欄目要求,又配置了清代周鎬所畫鎮江二十四景圖之一的名畫《山繞甕城》與《鎮江日報》資深攝影記者陳大經所攝鎮江標誌性風景《金山風光》照,古今輝映,意蘊幽長。《鎮江賦》電子稿傳《光明日報》後,很快便收到錄用的通知。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鑒於國家級報紙《光明日報》影響之大與《百城賦》欄目宣傳效應之佳,故而許多市委書記都親自抓《百城賦》撰稿之事,由宣傳部牽頭,或策劃全市乃至全國徵文,或組織專家撰寫文稿,不惜人力、物力與財力,氣氛熱烈,情緒高漲,大張旗鼓,前所未有。而撰寫《鎮江賦》,則完全是出於我對悠久而輝煌鎮江歷史文化精神魅力發自內心的摯愛之情,純屬自發性個人投稿。

甚是榮幸,傾注我一腔熱血與深情的《鎮江賦》,終於在2009年3月30日《光明日報》第4版的《百城賦》(第120期)欄目發表了。此賦占了大半個版面,圖文並茂,面目雅秀。當天,我就接到了好多同事及友人的電話祝賀。有的誇我為宣傳鎮江作出了重要貢獻;有的評價《鎮江賦》言簡意賅,簡直就是一部《鎮江微型詞典》;有的讚美為鎮江形象的塑造做了一件大好事,鎮江會永遠記住我的名字;還有的說我為推介鎮江做了一次免費廣告,若按廣告費用計算的話,其宣傳費用就得花費一筆不小的數目,因此,便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給我以獎勵;也有一些有心人,他們將《鎮江賦》剪下珍藏外,還複印多份分送給市內外及海外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分享《鎮江賦》的閱讀之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當時市政府分管旅遊、園林等工作的馮副市長還特地發來賀信,祝賀《鎮江賦》順利發表,並對我深愛鎮江的可貴精神表示敬佩,對為宣傳鎮江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更讓我驚喜的是,有兩位美籍鎮江人,不知他們是如何輾轉找到我的手機號碼的,先後打來越洋電話,說非常感謝我所寫的《鎮江賦》,激起了他們深深的愛鄉情愫,看見《鎮江賦》猶如看見家鄉親人一樣,感到特別親切與溫馨。再後來,上海《黨政論壇(幹部文摘)》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了《鎮江賦》,《中華辭賦》2011年第5期也全文刊載了《鎮江賦》,一些地方報刊雜誌轉載者就更多。鎮江市教育局有關部門,還將《鎮江賦》貼上中小學作文教育網站,以此作為課外鄉土教材的補充材料與寫作教學的範文。與此同時,在各種網站等媒體上,《鎮江賦》已然成為一道文氣旺盛、點擊量飆升的靚麗文學風景線。於是,一些朋友曾積極建議有關部門學習某些城市將刊於《光明日報》“百城賦”欄目的名城賦刻石紀念的做法,將《鎮江賦》也勒石樹碑于市民廣場或主要風景區,以起到向本市市民及市外廣大遊客宣傳鎮江、提升形象的有效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還有一些讀者,在《鎮江賦》的啟發下,撰寫了反映本地、本單位的人文景觀與精神面貌的辭賦。如揚中市原教育局黨委顧明社書記,他在《揚中賦》的引言中這樣動情地寫道:

“偶讀江蘇大學文學院教授李金坤博士所撰《鎮江賦》,為之驚歎。掩卷遐思,頗有觸感。吾揚中乃江中明珠,委實可歌可賦。勞作之餘,欣欣然作《揚中賦》,以此敬奉祖國六十華誕。”江蘇大學文學院2017屆畢業生蔡曉偉,對《鎮江賦》喜愛有加,百讀不厭,後來竟撰寫了第一篇以賦體讚頌江大的《江蘇大學賦》,該賦的思路、層次、格局乃至某些用語,皆明顯烙有《鎮江賦》之印痕。師生一脈,薪火相傳,學生可喜,老師可慰。

另有兩位學者值得一提。一位是移民奧克蘭的鎮江人士魏先生,他由網路讀到《鎮江賦》後,立即主動推薦《奧克蘭華文報》發表,在鎮江籍華人中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位是至今未面的四川成都人劉先生,他前年來鎮江旅遊,在新建北固樓看見我撰寫的《北固樓復建記》,甚為驚喜,遂全文拍攝珍藏之。後來他又在網路搜索到《光明日報》發表的《鎮江賦》,非常高興,多方打探,終於獲得我的電話號碼。他及時來電告訴我說,他很喜歡《鎮江賦》,內容豐富,層次分明,點面結合,文采風流。他想推薦給加拿大友人主辦的一家華文刊物《楓葉》發表,讓我將電子稿儘快傳他。不久,《鎮江賦》即刊於《楓葉》,華人爭相傳閱,無不歡欣鼓舞。我與兩位先生素昧平生,就因一篇《鎮江賦》而結下了深厚的文字情緣,委實令人感動而欣慰。真所謂“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者是也。

杜子美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知道,《鎮江賦》作為我學寫辭賦的開篇之作,難免稚嫩之處。然而,海內與海外那些熟悉與不熟悉的朋友們卻普遍喜歡它,不是因為此賦寫得有多麼出色,而是他們出於對鎮江三千年深厚人文景觀與城市精神的熱愛、敬畏、嚮往與感佩之摯情。“千古江山”、“滿眼風光”,870餘年前鎮江知府辛棄疾在北固山巔滿懷豪情放聲高歌的這擲地有聲的八個字,已高度概括了鎮江壯美的山水景觀與豐厚博大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此,筆者曾專門撰文,提倡將此八字作為鎮江城市形象宣傳語(《京江晚報》發表後,讀者中多有贊同者)。鎮江的外在壯美與內在的豐美相得益彰,完美統一。這些當是人們喜愛《鎮江賦》的原因之一。《鎮江賦》發表至今不覺十年,期間能夠得到五湖四海各類朋友不同方式的喜愛,作為作者,我自然是極為感奮、感激與感恩的。鎮江人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說得好:“知音其難哉!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天地霧霾未少擾,乾坤清氣實難尋。我很幸運,在《鎮江賦》發表的十年裡,卻有這麼多知與不知的朋友如此深愛它,傳播它,珍藏它,實在令人感動之至。五湖四海知音若此,友愛若此,恰如沁人心脾之溫馨春風,令我陶醉不已,感銘不已。我想,在以後的歲月裡,將會有更多的朋友喜愛《鎮江賦》。只是因為,它的生命將於鎮江同在,它的精神將與鎮江同美,它的影響將與時代同行。感于斯,餘特作《<鎮江賦>發表十周年感懷》小詩,聊表感恩天下知音厚愛之情于萬一焉。詩云:

江山第一五洲聞,歲逾三千底蘊殷。

赫赫塔樓藏故事,悠悠史志卷風雲。

東西鄉友觀辭忭,南北書家染墨欣。

罕世知音今幸遇,文心相印挹清芬。

李金坤教授

鎮江美景

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