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坤專區

氣質與風範之我見

氣質與風範之我見

李常生原撰

這幾年來,我一直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如何能夠提升自己的氣質和風範」,得到的結論就是:你也許讀了三個博士,或者能夠增多了一些求職、賺錢的機會和管道,但是你的氣質和風範並不會呈等比級數的爬升。

我常年嚮往蘇軾、林語堂、胡適之的氣韻和人格特質,一直跟著模仿,但是最後並沒有成功,距離期望值仍舊隔著一定寬度的鴻溝。

依更深層的說法,氣質和風範的實質表現,應該是包括下列幾個大項目:

(一)待人處事恰到好處,並且還有一定程度的外在魅力。

(二)說笑自然脫俗,猶如冬季煦煦露面的陽光。聽者願意靠近你,並且打內心裡感覺到你帶來的溫暖。

(三)不生氣,不易怒,看得開,臉上總是抹著微笑。

(四)視全天下眾民族、國家、種族、團體、個人等,人人平等,沒有歧視其他種族和個人的心裡。

(五)不排除你信仰以外的其他宗教團體和個人,當然邪教除外,然而,你又很難給正、邪教下出定義。

(六)穿著不在貴賤,在於得體。

(七)不在乎貧富,在乎你能否認真過日子。

(八)不在乎粗食淺飲,在乎的是你能否細細咀嚼。

(九)不在乎你是否有華居豪車?在乎的是你能否睡得安穩。

(十)讀再多的書,如果你沒有禮貌?一切還是空。

經過這幾年的思索,總算是架構起來了幾項增加氣質與風範的方法,僅列於後,願能與朋友共用與勉勵之:

(一)還是要多讀點聖賢書,基本定義就是優良的、能讓讀者增加智慧及知曉做人做事道理的書。

(二)最好能有某種具公信力的宗教信仰,讓自己能夠經的起外在的各種誘惑和麵對各種對自身心裡的衝擊,並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三)多參加各種型態的公益活動,培養與積澱自己善良的本質並降低各種內在慾望。

(四)學會打坐(或者禪定),靜下心來細細思考,也可以說成是「日日三省吾身,有過即改」。

(五)多聽聽有意義的演講,讓自己更能理性的認識這個世界。當然演講的人與演講的題目很重要。

(六)不要隨著政客、政團等搖旗吶喊。自己嚴守自己的做人做事準則。

(七)培養自己讀書(或者網路閱讀)嗜好,尋找有意義,能夠增加自己知識、智慧的體裁,遠離讓人捲入黑暗面的各種雜訊。

(八)節省點,寓居得居即可,不要堅持買豪宅名車,多走路、多運動。有了錢多捐獻。

(九)學會穿著、坐臥、說話得體。敬老尊賢,孝順父母。以身作則,長幼有序。

(十)不慍不怒,處處為眾生著想。思己思人,創造共生。

事情不論好壞,來得快,去得也快。面對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不必花費過長的時間沉淪於好壞情境內。

時時提醒自己,楊絳先生百歲以後說的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你不論有多少學位、金錢、地位,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我們需要追求的依舊是:(一)要有良好的氣質和風範。

(二)遇事不亂,對於面對喜悅與悲哀時,均需抱著淡定與從容的態度。

(三)氣度恢弘大量,不必在乎小風小雨的侵襲。

(四)生活簡約,不必追求華居大車。

(五)嚴於利己,寬以待人,不要過於在乎別人的說法,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認真的做到與做對。

生命是否璀璨?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你有否簡單的過完一生?氣質與風範能否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啟發性?

學位、學歷不是唯一。錢穆先生小學私塾畢業,但是學富五車,學識、風範足以在大學為師,著作等身,值得景仰。

算起來,蘇軾也只是讀了幾年私塾,但是個性豁達,學問深廣,具有各種專長。為民為官,幽默詼諧。雖無緣親身視其風範,想必千年難見。

李常生2022/01/27

 

《氣質與風範之我見》讀後

李無言(李金坤) 2022/01/30 刊

臺灣李常生,誕於常州城。

一生好學習,酷愛東坡誠。

探蘇圖深透,三博握手心1。

古稀老與病,讀書追蹤勤。

二蘇行蹤探,日曬風雨行。

途中數昏倒,冒死不顧身。

吃盡萬般苦,自費百萬金。

兩部行蹤考,沉甸重千斤。

血淚融汗水,摩挲淚沾襟。

力弘東坡志,不圖利與名。

巨集著傳網路,任由五洲引。

無私大奉獻,慷慨有幾人?

大善與大德,為民造福恒。

具有高學位,氣質風範並。

蘇軾遺風在,明月香荷清。

四為三立貴2,精神動天庭。

古今迷蘇軾,舉世無雙人。

情長寓短語,振聾發聵明。

但願常生壽,南山松長青!

注:

1、三博,李先生為了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將蘇軾、蘇轍兄弟研究深透,刻意在大陸攻讀了歷史學、文學、建築學三個博士學位。

2、四為三立,北宋哲學家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及《左傳》所雲“立德、立功、立言”。

辛丑臘月於啟明閣

李金坤,筆名金山客、李無言,號三養居士,別號三樂生,江蘇金壇人,蘇州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江蘇大學文學院教授,浙江樹人大學、廣東數所高校客座教授。敬畏自然,崇尚情趣。從事高校古代文學教研30餘年。出版《風騷詩脈與唐詩精神》等專著3部,參著《新編全唐詩校注》等20餘部;在《文學遺產》、《學術研究》、《文獻》、《文史知識》、《經學研究》(臺灣)、《人文中國學報》(香港)、《國際言語文學》(韓國)、《詩經研究》(日本)等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專案1項,省、市級科研專案8項。獲國家、省、市各級社科優秀成果獎20余項。教余雅好辭章,陶情怡神。所撰《鎮江賦》(2009年3月30日刊於《光明日報》名牌欄目“百城賦”)、《復建北固樓記》碑文及《詩話鎮江新二十四景》組詩等,弘揚鄉邦文化,頗有影響。

辛丑臘月李金坤書於啟明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