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明)沈周巨幅氣質畫作

(明)沈周巨幅氣質畫作

2022/01/13刊

 

關於沈周的藝術風格,其實有過很多研究成果,分別從他的師承、家學背景、從明洪武、永樂到宣德、正德年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氛圍等角度,對此進行了論述。筆者在這裡並不打算再去重複別人的論述,也不打算就某一幅具體的作品進行描述。這些研究成果已經很多了。本文只是想借用別人的成果,在別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提出一些對於沈周的粗線條的理解。文章希望表明的是,從今天的時代角度去觀照沈周時,我們應該能夠從他身上和從他的作品那裡,得到什麼樣的精神和文化啟示。

柯律格在他的《明代的圖像和視覺性》中,把沈周看作是明代文人畫家的完美典範——當然這並不僅僅是柯律格本人的原創性評價——而是沈周本人的行為方式和他的作品直接體現了中國文人理想化的精神特質。

在我們看來,沈周和他的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氣質,簡單地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我們可以把他們分別稱作逸氣、貴氣和大氣。這三種精神氣質既是一個整體,又不完全一樣。

沈周的逸氣是人所共知的。所謂逸氣,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氣概和氣度。我們知道,朱元璋洪武年間,其實是不怎麼待見吳地文人的。蘇州入仕途的人很少,但到了宣德正德年間,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蘇州讀書人紛紛參加考試、或者被舉薦,開始入仕途。但沈周一直不為所動。當然不是說他沒有這個機會,他多次被人舉薦,皆被其婉拒了。他也從來不去應試。我們要注意的是,沈周的逸氣不是清高,不是說因為他知道得不到那個東西,他就說那個東西不好。這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很多人都有這種心理,但沈周不是。他並不排斥官員,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官員,而且他也經常鼓勵朋友去積極入仕,去當官服務社會。但他自己本人是超脫的。這種超脫就使他既不卑微、也不自負,他既不高看他自己,也不去貶低別人。這種精神特質,在今天的世俗社會裡,其實是尤其需要大力弘揚的。

其次是沈周的貴氣。這裡說的貴氣,主要指的是沈周全面性的文化修養,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這種華貴。所以這個貴氣是一種比喻和修辭。沈周在詩文書畫等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修養,他有《石田詩選》傳世。當然,他的書法和繪畫更是其主要的成就。《明史沈周傳》稱其繪畫為“明世第一”。

就繪畫來說,在題材上,沈周的繪畫題材也非常廣泛,不僅工於山水,而且也擅長花鳥,董其昌說“寫生與山水”很難兼得,這裡寫生是花鳥的意思,就是“邊鸞雀寫生”的寫生。但沈周寫生與山水是兼得的。而且就像前面說的,他的花鳥畫對後來的徐渭和陳淳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繪畫技法上,沈周的技法也是非常全面的。而且他對各種風格都持有一種包容的態度。從董、巨到黃公望、王蒙、吳鎮,沈周的山水畫在藝術形式上集宋、元歷代諸家之大成,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卓越的藝術貢獻。除此之外,沈周也非常注重師法自然,注重從客觀現實中去提煉筆墨。經過了從洪武到永樂明早期的政治動盪到宣德正德年間的穩定,蘇州地區的政治經濟的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發展,這種商業的發展也使得文化和藝術風格中呈現出一定的世俗生活的傾向,我們從現藏南京博物院的沈周《東莊圖冊》,應該能感覺到這一點。這是非常優秀的寫實性山水。

沈周的筆墨能夠開啟吳門畫風,這和他的這種全面性的修養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說的貴氣其實是一種因為全面修養而體現出來的包容和雍容,這種全面的文化修養也註定了沈周的大氣度。

這種大度就是沈周精神氣質中的第三個特徵,大氣。關於沈周的大氣,流傳下來的這種傳說故事很多。比如說,沈周在世的時候呢,其實名氣已經非常大了。有很多人來求畫。對求畫的人,不論什麼樣的人,沈周總是盡可能的滿足。並不認為這是什麼苦差事。這和我們今天的很多畫家有了一點點名氣之後,就把自己看的高不可攀,是完全不一樣的。

祝枝山在《記石田先生畫》中說:“沈先生周,當世之望,乞畫者或一乞累數紙,殊可厭惡,而先生處之泰然。”也就是說,只要有人求的話,沈周基本上都是讓人家滿意而歸的。沈周的好友王鼇評價他:“先生高致絕人,而和易近物……或作贗作求題以售, 亦樂然應之。”這一方面說的是沈周的超逸,另一方面,“和易近物”,又說明了他的大度。甚至有人做他的假畫賣,他還幫人家題款。當然,那個作假畫的人可能也是因為實在太窮了,據說還要養家盡孝。無論如何,名畫家為贗品作者題字蓋章,這種事放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沈周卻能如此,足見他的豁達大度。

人們對沈周及其作品的持續關注,其實並不僅僅是藝術上,也還是文化上,更是精神上的。研究沈周和中國文人繪畫的精神傳承,需要注重發掘其中與當下時代需要相關的精神氣質。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屬江蘇蘇州市)人。

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沈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裡。

沈週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友甚廣,極受眾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有曹太守新屋落成,欲搜羅畫家,沈周亦在其中,沈周曰:「毋驚老母,旦夕往畫不敢後」客人頗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賤先生於此?渴貴遊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義也,豈有賤哉?謁而求免,乃賤耳。」

沈周晚年病重,王鏊曾遣人問候,沈周作詩為謝,「勇退歸來說宰公,此機超出萬人中。門前車馬多如許,那有心情問病翁。」字墨慘淡。兩天後去世。

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難辨。文徵明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沈周本人亦工詩文,著述宏富,現存著作有《石田稿》、《石田稿》、《石田詩選》、《石田先生集》、《石田先生詩文鈔》、《客座新聞》、《沈氏客譚》、《石田雜記》、《吟窗小會》、《杜東原先生年譜》等。

藝術特色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作品流傳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於大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

《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西元1473年)

《滄州趣圖》卷

《卒夷圖》

《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

《臥遊圖》等。

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

《東莊圖》

《牡丹》軸(此畫作於 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

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傑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畫面中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閒,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於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之運用,隨心所欲,滿紙菸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傑作。

香港藝術館藏有作品:

《雲截溪山圖》

《錢童讀書圖》

《春遊圖》

此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

 

明沈周長卷畫《滄州趣圖》、《仿富春山居圖》

藝術特色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作品流傳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於大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

《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西元1473年)

《滄州趣圖》卷

《卒夷圖》

《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

《臥遊圖》等。

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

《東莊圖》

《牡丹》軸(此畫作於 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

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傑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畫面中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閒,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於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之運用,隨心所欲,滿紙菸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傑作。

香港藝術館藏有作品:

《雲截溪山圖》

《錢童讀書圖》

《春遊圖》

此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

早年經歷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沈周出生。沈家給他取名為沈周,字啟南,寓以《詩經·周南》中周公之化之意。

宣德八年(1433年),沈周七歲發蒙,從師于陳寬學習詩文。沈周自幼聰穎過人,不幾年,所作已在老師之上,陳寬於是主動遜謝。

正統四年(1439年),長洲知縣故意在糧租上為難任職糧長的沈恒(沈周之父),沈周上書辯白。知縣不再為難沈恒,於是時人推崇沈周,其父也將更多事情交與沈周處理。

正統六年(1441年),沈周代父聽宣于南京,以百韻詩上呈戶部主事崔恭。崔恭得詩驚異,疑非其所作,於是當面要求沈周短時間內作首《鳳凰台歌》,沈周提筆迅速寫成,詞才煥發。崔恭大加讚賞,比之王勃,並同意沈周要求,免去其父糧長之役。

正統七年(1442年),伯父沈貞約於此時開始教沈周繪畫。

正統九年(1444年),娶賢妻陳慧莊。

正統十年(1445年),住在岳丈家中的沈周結識俞景明,兩人從此結為至交,被當地人譽為“雙驊騮”。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發生,沈周聽聞,作《已巳秋興》,頗寓憂國之思。

景泰元年(1450年),長子沈雲鴻出生。

景泰五年(1454年),蘇州知府汪滸舉薦沈周為賢良方正,並作書信敦促。沈周以筮草和《易》書卜卦,得遁卦九五,曰:“嘉遁。貞吉。”表示應該隱遁,沈周便推辭了舉薦。

景泰六年(1455年),沈周擔任糧長一職,當時天災人禍不斷,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百姓大多無力繳納田賦(繳納糧食)。沈周不忍心強徵,而知縣卻要求沈周賠墊田賦差額。沈周因此家中積蓄全無,連妻子的首飾都典當出去。然而還差500石。沈周於是入獄。後來,一位同鄉郭琮幫他補了這500石,沈周很快被釋放。

天順元年(1457年),曾策劃“奪門之變”的徐有貞,被授予內閣首輔,但不久被石亨等誣陷,貶到雲南金齒。作為同鄉的沈周,在其被貶金齒後,贈詩表示勸慰。

天順二年(1458年),劉玨奔母喪回鄉,沈周為此作《劉秋官廷美奔母喪回》一詩。

天順三年(1459年),沈周畫藝漸進,間以畫作贈與友人。

天順五年(1461年),沈周擺脫糧長之職,大喜,創作了《息役即興》等詩作抒發愉悅之情。徐有貞在去年十二月被皇帝准許回家鄉蘇州,沈周知道後,為此作《喜徐武功伯召歸》。劉玨服喪期滿,被派到山西做官,沈周作《送劉僉憲赴山西》為之送別。

天順七年(1463年),吳寬到相城訪沈周,二人結交,成為終身的摯友。

成化元年(1465年),因吳寬介紹,沈周與史鑒相識,二人言語契合,結為好友。都穆約於此時跟從沈周學詩。  同年沈周遊南京,僅待三日。

成化二年(1466年),與文林(文徵明父親)訂交。同年,徐有貞六十大壽,沈周與劉玨、杜瓊合作繪畫,共五幅,作壽禮送與徐有貞。

中年經歷

成化三年(1467年),其師陳寬七十大壽,沈周作《廬山高圖》祝賀。

成化五年(1469年),沈周於正月十三日,與父親、伯父、杜瓊、徐有貞、祝顥(祝枝山爺爺)等赴“小洞庭”(劉玨別業)參與劉玨六十大壽。同年冬,沈周與劉玨、祝顥、李應楨、陳述、周鼎等拜訪魏昌。在這場聚會中,沈周應他人請求,作《魏園雅集圖》以表現聚會盛況。

成華六年(1470年),為西禪寺明公作《溪巒秋色圖》,並題詩。

成化七年(1471年)二月六日,沈周與劉玨、史鑒、弟沈召,共南下杭州,與居住杭州的朋友劉英、諸中、沈宣、歸生共同遊覽杭州風景名勝。這次是沈周第一次杭州之游,沈周留下了《至寶叔寺》《謁後墳》等十幾首詩作,創作了《飛來峰圖》(藏上海文物商店)《靈隱圖卷》兩幅畫作,首次杭州之遊為沈週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次旅遊。(沈周第一次遊杭州具體內容請看史鑒《西村十記》)遊杭州後,沈周修葺自己的“有竹居”,並作《葺竹居》一詩以自得。然而該年春天過後,弟沈召病重,臥床不起甚至昏迷不醒,而父親沈恒也中風癱瘓。沈周奔波于父親與弟弟之間,尤其是為了照顧病情兇險的弟弟,沈周把被褥搬來與弟同住。

成化八年(1472年)初,父親與弟弟仍舊處於疾病中時,老友劉玨也已病重。二月二十八日,劉玨病逝。年秋,沈召也病故。沈周作了許多詩以表達二人離世之痛與對二人的追懷。同年春,吳寬會試、廷試均獲第一,沈周喜而賦詩。

成化十年(1474年),劉玨病逝兩周年,沈周在劉玨《清白軒圖》上跋了首七絕。題《清白軒圖》不久,諸中前來拜訪。告別時,沈周贈詩與諸中。沈周又臨劉玨《巒容山色圖》,自跋中論及前代山水畫家,以董源第一,巨然次之,吳鎮又次之。老師杜瓊于此年去世,沈周作《東原圖》紀念。同年,沈周拜訪吳寬之父吳融。

成化十一年(1475年),好友俞景明去世,沈周作《得俞景明訃》痛悼。吳寬父親吳融亦逝,沈周訪東莊(吳融莊園)作詩弔唁。同年,沈周出遊常熟。船經尚湖,沈周仰望虞山,作七言詩。

成化十三年(1477年),父親沈恒病故,沈周因此長期情緒低落。

成化十四年(1478年),沈周心境好轉。正月,讓長子雲鴻套車帶他訪吳寬家。沈周與吳寬,寬弟吳宣三人共遊後園。在“醫俗亭”中,三人品酒賞花,談論花朝節之事。晚上沈周宿吳寬家,作《雨夜止宿圖》。二人同房連榻,談過世師友,不勝傷感。半個多月後,吳寬訪沈周有竹居,二人共同品評沈周所藏書畫金石。後雲鴻打開沈周《有竹居圖卷》,請吳寬題詩。二日後,二人放舟游虞山。三月穀雨後一日,沈周與吳寬、二女婿徐襄,按約定去慶雲庵,主僧覺上人引他們到後院賞牡丹,後徐襄求岳丈畫一《牡丹圖》,沈周揮筆而就,並題詩。

沈周因為母親的緣故,終身不願到遠方遊歷。母親九十九歲才去世,此時沈周也年近八十歲。

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去世。

千尺匹練圖

西岸讀書圖

園樹復活圖 無錫市博物館藏

沈周 谷林堂詩意圖

沈周 春云叠嶂

沈周 灣東草堂圖

明 沈周 寒雀無聲圖

明 沈周 盧山高圖

明 沈周 桃花書屋

蔬林静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