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泉專區

故事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故事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徐漢泉  2021/10/20

 

待戰爭真開打時,

你我都不會是戰爭片中的主角,

只會是躲在廢區中發抖的士兵,

或是倒在地上停止呼吸的屍體。

 

好好享受並珍惜現在難得的和平時期吧!

誰也不知明天的世界會是變成什麼樣子。

 

孫子兵法再三提到: 爭地以戰,殺人盈城;爭城以戰,殺人盈野—不戰而屈人之兵、武者,止戈也。然現代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學通了嗎?

我們讀到那麼多海明威的作品:《戰地鐘聲》、《戰地春夢》,接連看見西班牙內戰、歐洲兩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中東戰爭、阿富汗戰爭: 赤裸裸的接露戰爭的醜陋;存在主義就是發生在歐洲,在經歷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一種產物,其實也是一種極端的自我檢討與無奈。

有識之士的反思,為何那麼愛上帝、基督教傳遍的歐洲,世界第一流文明的重心,卻以上帝之名相互殺伐,以十字軍東征,大砍中東的各個民族?

從音樂出發,毫無兩樣。Simon and Garfunkel 的 Scarborough Fair / Sound of Silence , Joan Bayer的 Dona Dona, Bob Dylan 的 Blow in the wind. 一遍一遍的唱出了反戰的心聲、內心的呼喊。

再看作家群,法國的Albert Camus 的 《Stranger》 , Jean Paul Sartre 的 《Being and Nothingness》, 從「Beat generation失落打擊」的一代到「hippie」,時代早已厭倦了戰爭的產物。

從generation 嬉皮頹廢的一代之 Salinger 的 《Cather in the Ray 麥田捕手》,一直到最近全球流行的廢青「躺平的一代( 不想被割韭菜)」,再再顯示了一代又一代的無奈。

青年一代又一代反戰/厭戰/退隱抵制— 似乎永遠無法阻止「人性」中的貪婪掠奪,倚強凌弱野性的「原罪」,任何掛名的宗教徒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若如此,疫情仍無法阻擋人的「驕傲無神論」,我彷彿見到史詩般Victory 神曲般的預言,因為人類永遠無法由歷史學到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