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物古蹟

徐州文脈《快哉亭》

徐州文脈《快哉亭》

李常生  2021/10/17

賀鑄《慶湖遺老詩集‧卷二‧快哉亭》序云:「彭城郡城東南隅,提點刑獄官廢廨也。熙寧末,魏郡李公持節來此,構亭城隅之上。郡太守眉山蘇公,命名曰『快哉亭』。下有爽垲数十步,即唐人薛能阳春亭故址也。癸亥六月始登此亭,因赋是诗。」 詩云:「飛亭冠城隅,空豁延四望。夙昔兩文雄,故床此相向。山川氣候美,詩酒風神王。彈壓許昌侯,陽春慚俚唱。麾車忽南北,榮辱生譽謗。一躐雲逵間,一落江湖上。我來得陳躅,伏檻徒怊悵。可畏此塵籠,歸哉養荒浪。」【註】元豐六年(1083)賀鑄知徐時所撰。謂李清臣建亭,蘇軾命名曰『快哉亭』。孔繁禮繫於此時。即熙寧十年(1077)五月六日時。

文與可《丹淵集‧寄題密州蘇學士快哉亭太史云此城之西北送客處也》云:「出城送客客未來,主人到此先徘徊。地臨濰水極淸曠,毎爲送客雙限開。客來旣坐歌管作,紅袖勸酒無停盃。主人自醒客已醉,門外落日驪駒催。揖客上馬退岸情,未忍便擁千騎回。滿襟高興屬軒檻,野闊風長眞快哉。」【註】蘇軾於濰水畔築快哉亭,文同有詩。

蘇轍《寄題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其二詩云:「檻前濰水去沄沄,洲渚蒼茫煙柳勻。萬里忽驚非故國,一樽聊複對行人。謝安未厭頻攜妓,汲黯猶須臥理民。試問沙囊無處所,於今信怯定非真。」【註】蘇軾於濰水畔築快哉亭,蘇轍有詩。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云:「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卽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湧,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翫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此其之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收會稽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閒,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牗,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註】元豐六年(1083)十一月朔日作。

快哉亭或多於來往接送客處,多建於城郊相接處。密州快哉亭建於城西北接濰水處;徐州快哉亭建於宋城東南角處;黃州快哉亭位置不清。

「無線徐州」對快哉亭的描述如下:

快哉亭在解放路上,位於古城徐州的城牆根兒下。快哉亭公園曾經很大,如今,就算順著最外圈走,也不足1公里。那裡的亭台、花木、小橋、荷塘,透著一股與世無爭的氣息。像一個很有閱歷的人,此刻之所以豁達是因為他無悔於最熱烈的青春,也見識過世間的繁華。這個看上去或許不顯山不露水的園子卻是徐州,一道不能忽視的風景。

這座園子,時斷時續地出現在徐州千年的歷史裡,它陪伴著徐州的南城牆,以一座涼亭和一塘秋水,飲譽四海。它就是快哉亭。

時間回溯到西元9世紀,唐咸通年中的一天,徐州的節度使(唐代駐守各道的武將稱都督,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節度使)薛能,在這個初春的午後,來到了徐州城南一個名叫陽春亭的園子。

薛能剛從城外的漢廟祈雨歸來,一進城就看到了陽春亭,此時園中三三兩兩的白富美正相約看風景,薛能頓時倦意全無,詩興大發:南榮軒檻接城關,適罷祈農此訪春。九九已從南至盡,芊芊初傍北籬新。池中水是前秋雨,陌上風驚自古塵。欲召羅敷傾一盞,乘閑言語不容人。 薛能撫須感歎:數九已經結束,春草亦開始生發了,你看這池中的水,是去年的秋雨,這鄉間的風卻是千年不變,唉!好想請這位姑娘給我倒杯酒哦,可又怕有人會說閒話。瞧他這曲折的心思……

清朝末期,徐州人評出了本城的八大景觀,「陽春觀荷」名列其中。此時,距離薛能詠亭已過了900年,陽春亭這個名字早已不在,舊址之上重修的快哉亭聲名在外,但沒有陽春亭的「陽春觀荷」卻作為快哉亭的保留曲目,流傳了下來。

快哉亭這名兒,是北宋徐州郡守蘇軾起的。修亭的人是他的好友,同在徐州任職的京東提刑使李邦直。

李邦直在陽春亭舊址重修新亭之後,邀了文壇領袖蘇軾前來遊賞,順便請他給題個字,蘇軾應景寫下一首《快哉此風賦》,說:賢者之樂,快哉此風。李邦直拍手叫好:得嘞,就快哉亭吧! 【註】蘇軾《快哉此風賦》敘文如下:「時與吳彥律、舒堯文、鄭彥能各賦兩韻,子瞻作第一第五。」本文如下:「賢者之樂,快哉此風。雖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其來,既偃小人之德;颯然而至,豈獨大王之雄。若夫鷁退宋都之上,雲飛泗水之湄。寥寥南郭,怒號於萬竅;颯颯東海,鼓舞於四維。固以陋晉人一吷之小,笑玉川兩腋之卑。野馬相吹,摶羽毛於汗漫,應龍作處,作鱗甲以參差。」

文人的品味難免偏高,所以,快哉亭在徐州百姓的口中,還有個小名兒:拐角樓。因為此樓正好建在徐州古城東南處的城牆拐角。

快哉亭,又被稱為奎樓,為徐州古城的五樓之一,與彭祖樓、霸王樓、黃樓、燕子樓,布於徐州古城周圍。奎樓祀奎星,奎星主文章,為文人崇祀之神。舊時,逢五月十六日,則有廟會,香火旺盛。

而徐州古城牆在歷史上亦有盛名,為古今登臨勝地。

北宋詩人陳師道在《登快哉亭》一詩中寫道:「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度鳥欲何向,奔雲亦自閑。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此後,快哉亭幾經興廢。清同治十一年(1872)徐海道吳世熊重建。清光緒十五年(1889 )太守桂中行又進行擴建。1928年,北伐軍進駐徐州後,將快哉亭及荷花池辟為公園(快哉亭北面,包括現在的青年路、市政府大院的一部分,當時都是荷花池),建有九曲橋、涼亭、石橋和水閣。

1931年夏秋之交,位於快哉亭公園北門出口處的振徐電影院開業了,那是電影業在徐州最初落腳的地方。

如此新鮮又神奇的事物一經出現,立刻引起了徐州人的極大關注。快哉亭公園因此越發熱鬧起來,看電影、看戲、看曲藝,似乎每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杯茶。

上世紀40年代,振徐電影院(1933年改名為金城電影院)和中山堂和勝利影院(50年代改名為人民舞臺),成了徐州著名的三大影院。1952年,金城電影院改名為中蘇友好電影院。1957年因修建公園而拆除,原址建了溜冰場。

抗戰勝利後,因疏於管理,公園已有2/3變成污水坑和附近居民傾倒垃圾的場所。公園內的金城電影院和九曲橋,均已破爛不堪。

1949年,徐州對公園進行整修和建設,首先在園中植樹300株,拆除了部分舊城牆。

1952年又翻修了四角亭、八角亭及東西兩座九曲橋,拆除了原來的兩間溫室,在公園北部建了花房。填墊了葦塘和污水坑,新挖了下水道,新築了遊園路,設置了路燈和石桌石凳,栽植了楊、柳、法桐、楓等樹木,浚深了荷花池。

1956年9月,在公園東側建設的動物園開放,有金錢豹、梅花鹿等20多個品種。後來又在動物園南面水池旁建了水禽島,島上有假山、四角亭,池中飼養了鵜鶘、野鴨、鴛鴦、天鵝等水禽。

由於動物園面積太小,又位於市中心,既不衛生,也不安全,1983年,徐州擴建彭園時,決定將快哉亭公園(時稱人民公園)內的動物園遷至彭園。1985年,動物們搬到了城南的新家。

1981年,徐州市對公園進行了改建。首先將西大門改建為仿宋建築的三開間古式園門。兩旁有耳房,大門門額上有著名畫家李可染題寫的「快哉亭公園」5個大字。大門內磚砌的平臺上,豎立一個「九州之一」的大照壁,大門南側還有一段古城牆。

到2005年,快哉亭公園免費開放時,荷塘曲橋古城牆,方亭花架品香堂,還有陽春觀荷、快哉亭等16處景點,佔據西中東,園內花木繁茂,綠化覆蓋率達98.7%。

2021年7月1日,封園改造一年的快哉亭公園重新對外開放。改造後,園內快哉文化、古城文化、東坡文化完美融合,配套服務設施功能齊全,整個公園面貌一新。

余去過兩次,都逢快哉亭閉門維修期間,未能一閱究竟,預計後年(2023年,疫情過後)再行參訪,屆時當請陸明德老前輩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