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樂專區

內蒙古何瑞樂作品系列之一

內蒙古何瑞樂作品系列之一

2022/01/13刊

個人簡介

何瑞樂,1983年11月出生,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人,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與漢語言文學雙學士,內蒙古大學文學(藝術學)碩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內蒙古書法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呼和浩特市美術館(呼和浩特市書畫院),從事書畫理論研究與創作工作。在《中國藝術時空》《內蒙古藝術》《草原》《內蒙古日報》等刊物發表文藝評論、詩詞、散文數十篇。評論作品獲《內蒙古藝術》首屆論文評選一等獎。著有專著《藝游發軔——何瑞樂藝文論稿》(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21年)。書法、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各類大型展覽,並被有關機構收藏。

 

學養的意義

——以王羽的藝術實踐為例

何瑞樂

當下的美術領域,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從事創作者輕視理論研究,而從事理論研究者對於畫家也時有不屑。這種現象反映出實踐與理論的脫節,以致於一些人對於學養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也產生懷疑。應當說,學養對於藝術家、對於藝術創作的作用與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實踐中出現問題,往往可能是實踐者自身的缺陷所致,而不是理論本身的問題。輕視技術與鄙視學養是由於能畫者不擅長理論,能理論者不會作畫,二者相互鄙薄而導致的一種藝術亂象。本來是一體的事物,手心與手背需要分出高下彼此嗎?我們只有走出認識上的誤區,走出非此即彼的的思維困境,方有希望走向文化藝術的開闊之境。

在調入內蒙古藝術學院任教之前,王羽曾參與內蒙古電視臺,衛視及各頻道形象包裝設計及欄目包裝設計製作、自治區大慶、春晚及草原文化節等各類大型文藝晚會視頻舞美設計製作,先後獲得全國視頻舞美專業獎項十余次,華北地區及全區視頻各類製作獎項80餘次。近三年來,他的《秋日.午後》《老街晨熹》《聖域暖陽》《故園新雨翠微穠》等十幾幅國畫作品人選中美協舉辦的全國大型美術作品展。

從王羽近年在人物、山水、書法、影視製作、舞臺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讓人體會到了天分與勤奮的力量,更驗證了學養對於一個畫家的重要意義。在我所接觸的畫家朋友中,王羽是藏書最多的一位。他閱讀量大,視野開闊,且博聞強識,古賢詩賦,歷史掌故、中外軼聞,每每隨口道來,讓人稱奇。在與王羽的多次交流中,我發現他充滿自信,又虛幻若穀,看問題求真求實,頗具深度,將多種手藝和學識集於一身,論文談藝不偏狹、不急迫,讓人感受到一種睿智、融通的境界。

思維的迅捷與視野的開闊對於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一個不具有廣博學識的藝術創作者,馳騁藝術想像的空間必然受到局限,藝術之路也難以行之久遠。藝術家對外界事物應當具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具有非凡的審美感受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藝術家是從事精神生產的,所要做的工作是將自己獨有的才氣、體悟、思想、情感、生活底蘊、人生歷練等通過一定的技法手段和物質載體呈現出來。簡而言之,藝術要表現獨特的靈魂。歷史上能體現人類文明的燦爛輝煌的美術作品無一不是藝術家學養和智慧的結晶,都表現出生命個體獨特的靈魂。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必須具備良好的文藝修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個成熟的藝術家,他的學養和他的藝術創作一定是成正比的。豐厚的學養對於藝術家而言,不只是在知識結構上的完善,更重要的在於能從其他領域的修為中獲取藝術啟示和靈感,當然這需要能觸類旁通的悟性。《新唐書·張旭傳》記載:“旭自言,始見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百得筆法意,觀倡公孫舞《劍器》,得其神。”張旭能夠從觀公孫大娘舞劍、觀擔夫爭道而感悟到書法中筆法多變、參差有致的道理。學養與悟性的意義,此為經典例證。

黑格爾曾說:“藝術家之所以為藝術家,全在於他認識到真實,而且把真實放到正確的形式裡,供我們觀照,打動我們的情感”。藝術家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這是必須的功課。藝術創作是一場馬拉松,其他方面的修養所達到的高度至關重要。事實上,走向成功最後的關鍵所在一定不是技術,而是藝術家的情感、思想、境界與學養。

徐復觀先生說:“在中國,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必以人格的修養,精神的解放,為技巧的根本。有無這種根本,即是士畫與匠畫的大分水嶺之所在”。源於書法和文學的積澱,王羽喜歡在畫上題長跋,跋語的內容是對畫面意蘊的深化和延伸。他的畫具備“士畫”的品格,傳承著源遠流長的寫意精神,彰顯著當代畫家的人文情懷。王羽有著豐厚的藝術學養、卓越的審美品位、開闊的文化視野,並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因此,我看好他的現在,更期待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