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趙孟頫《致中峰和尚尺牘(醉夢帖)》
李常生資料整理 2021/11/07
本尺牘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宋宗室後裔,入元後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工書善畫,冠絕一時,為元代藝壇領袖。
此札為趙氏寫給高僧中峰明本(1263-1323)的書信。二人相識於大德年間,趙氏夫妻皆以弟子禮師事之。延祐六年(1319),趙氏辭官南歸,夫人管道昇病逝山東。院藏《趙氏一門法書》冊,內有尺牘十一劄,大多是趙氏懇請明本主持喪妻法事的相關事宜,字字真情流露,此為其一。全幅筆法精熟,寫來形聚神逸、氣韻高古,堪稱直入右軍之室。
【註】上文摘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
趙孟頫在繪畫上的地位:
趙孟頫博學多藝,文學藝術開創一代風氣。他兼擅各種繪畫,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他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自稱「作畫貴在有古意,如果沒有古意,即使再精細也沒用」,遙追五代、北宋法度,時人稱讚他有唐人的「致」及北宋人的「雄」,並去除了二者中的「纖」及「獷」,開創了元代新畫風。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
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於以文學化造境,那麼,趙孟頫在其間起到了橋樑作用。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為輿論上的準備,元以後的文人畫運動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正規畫而演為畫壇的主流,那麼,引發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
作為一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後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
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號,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內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面,並有創新。
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
在南北一統、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復興中原傳統畫藝,維持並延續了其發展。
【註】上文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