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福專區

傅金福的特殊數位藝術之三

傅金福的特殊數位藝術之三

2022/01/12 刊

 

傅金福1946生於台灣南投縣埔里鎮農家,畢業台灣師大美術系58級,曾任中學美術教師。也曾在印刷出版業從事美術專職,及專業攝影,自學ps創作藝術至今。其作品相當吸睛。

 

葛念台評:

畫畫和所有的學藝一樣,都有所謂的“心法”。傅金福老師的畫比別的畫家的不同,就能讓作品顯出差異。

傅錫華評:

觀賞了傅金福兄的「水墨寫真」展,享受了美好豐盛的藝術饗宴,受益良多,讓我憶起先師郎靜山老師的「集錦攝影」,两者前後相互輝映,定會再帶領藝術創作的一股新風潮,郎老師的「集錦攝影」作品是在黑白軟片時期,以攝影及「暗房疊放技法」完成,金福兄「水墨寫真」是以攝影作品,再後製用現代科技電腦影像處理軟體完成,水墨畫以筆墨,攝影用相機,郎老師的「集錦攝影」或金福兄的「數位水墨寫真」,本身都具備了深厚的水墨畫造詣與修養,尤其是金福兄的作品中,有多幅表現出水彩畫的風格,金福兄更熟練水彩技法,將兩者融合為一,水墨繪畫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和顧愷之的「置陳布勢」,是在用筆時,以取捨萬疏,去蕪存菁,而「集錦攝影」、「水墨寫真」,也需拍攝主題及各種物景素材,配合組成,捨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創作步驟與過程,都非常的繁雜與辛苦,金福兄是師大藝術系畢業的高材生,從事藝術工作數十年,詩、書、畫、攝影樣樣精通,是頂尖的高手,退休後,繼續在藝術領域奮鬥創作,令人敬佩,此次創作展出,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定會昇華您的藝術心靈,金福兄,我倆繼續在各自藝術領域奮鬥創作吧,加油!祝福您!

趙琴評:

在臉書上結識了師大藝術系畢業的傅金福校友,常在他的貼文中欣賞這位詩、書、畫、攝影樣樣精通的學弟作品,昨日特赴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廳,觀賞了傅金福的「水墨寫真」展,不僅享受了美好豐盛的藝術饗宴,這別開生面的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創作畫展,長我見識,也曾添生活興味(圖1)!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那種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情調。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是我心儀的“枕邊書”,從少女時代開始,我就嚮往書中描繪的生活意境,莊子的淡泊,陶淵明的閒適,如何品茗,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雲,如何鑒石,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細細欣賞傅金福的作品,這些悠然閒情似乎在他的作品中一一呈現了。

記得早年主持“華視”的《藝文天地》節目,除音樂家外,常邀訪書畫家、攝影家、文學家等藝文人士。曾介紹郎靜山的「集錦攝影」,那是在黑白軟片時期,以攝影及「暗房疊放技法」完成;傅金福的「水墨寫真」是以攝影作品,再後製用現代科技電腦影像處理軟體完成。傅金福具備了深厚的水墨畫造詣與修養,水墨畫以筆墨,攝影用相機,兩者融合為一,成就了此一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創作畫展,是別開生面又新穎的「數位水墨寫真展」!

在傅金福的「數位水墨寫真展」中,多幅作品表現出水彩畫的風格,除熟練的水彩技法,最大特色是每幅畫必搭配一首詩,在臉書的【我的水墨寫真】中,還見許多詩友贈詩應和。

在展廳門前展示的是巨幅的〈孔雀紫藤圖〉,他搭配詩文如下:

「斑斕翠羽若靈仙 孔雀雍容風度翩

蔓繞枝伸紫藤綻 嬌姿芳韻醉纏綿」

我也忍不住應和抒懷一番:

「孔雀開屏雍容姿,紫藤花穗繞枝垂,錦鯉影戲花下塘,氤氳靈動花前醉(Rosa語)。」

初見那幅〈再現桃花源-南園〉,勾起許多往日回憶,曾與好友Susan及圓圓同遊南園,還是在聯合報王惕吾董事長生前,他特別安排我們三位他的小友同往,如今王董與Susan均已離開人世,見到傅金福的「水墨寫真」〈離塵絕境–南園〉,不僅讓美好的回憶浮上心頭,他的一篇介紹南園的序文,談到漢寶德建築師,參考宋朝趙伯駒的《阿閣圖》,在隱蔽於幽靜群山環繞的山壑間,建造的山中園林,動用上百名精湛工匠分批製作雕樑畫棟,揉合江南園林、傳統中國建築及閩南建築之特色,處處可見充滿吉祥寓意的圖案和門窗,營造出一處遺世獨立之世外桃源,真是極佳的導覽。

我也喜歡他以故鄉埔里盛產的百香果為題的水墨寫真,因為它是我夏日每天必備的飲品,見到〈故鄉珍果-百香果〉畫作,似乎可以聞到菠蘿、香蕉、草莓、蘋果、芒果等多種水果散發的百果香氣。又因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有極高的營養和養生價值,見畫聞香,會讓人會心一笑!

還有〈風中飄舞的阿勃勃〉、〈欒華秋色‧畫故鄉〉、〈故鄉埔里-“漠漠水田飛白鷺”〉、〈划著船兒採紅菱〉 (台南.官田採菱)、〈歲寒三友伴金雞〉,〈被遺忘的人間仙境‧草嶺‧蓬萊瀑布〉幅幅賞心悅目,

令人心曠神怡!

張洪梅評

看您的畫作真的像上面朋友所説,每幅作品展現的詩情畫意.都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進而幫助觀者培養品味提升氣貭,獲益良多。

傅金福自評

拙作創意過程不只是面對大自然臨摹而已,而是先走遍全程搜盡美景打草稿,再透過思維重新再造的心境,費心思 費工時 追求自創的桃花源,以寫實易懂的形式呈現。盼能傳達賞心悅目的效果與大家共賞!

蘇軾《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擧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軾《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 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