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畫家王愷的畫作
李常生整理 2022/03/06
王愷(1939年-),臺灣畫家,出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復興崗學院藝術學系(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畢業。早年受教於留學歐洲的油畫家林克恭,人物畫啟蒙於臺灣水墨人物畫先驅梁又銘及其胞弟漫畫家梁中銘。1963年創立奔雨畫會。曾任中國電視公司美術指導、復興崗學院藝術學系教授、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人物畫教授、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油畫進階班教授、中華民國國防部國軍新文藝金像獎評審委員、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中華書畫研究會理事、中華收藏家協會評議委員。
2015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辦「人文風華‧神采飛揚-王愷創作大展」。
家圓事事圓:王愷《春節》訪談
「春節是中國文化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是華人共同的美好記憶,也是我們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忠、孝還有家族的傳承。」
春節:彰顯中華文化傳統
王愷回憶當時受邀創作八景時的選擇:「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華人大部分都非常重視春節,對這個節日印象非常深刻,所以這個題目我覺得比較適合。以前父母都住臺中,現在母親還是住在中部,因為我們跟長輩沒有住一起,每年春節兄弟姐妹都一定要團聚一下。」王愷認為要組成完整的畫面,必須考慮一些繪畫上的條件,例如佈局、構圖、代表性人物的選擇以及人物表情;而這幅畫描繪了太太帶著先生和兒女一起去娘家拜年,有長有幼,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通常描繪過年都是團聚的年夜飯以及拜年場景為主,對於初二回娘家的表現不多,因此王愷選擇了這個題材:「首先想到要安排哪些人物、身份以及場景,我最後選擇娘家的大門口,大家見到彼此興高采烈的樣子。主要人物在外面,長輩從門裡出來,然後旁邊貼著春聯,是一個年味的場景,另外,長輩給小孩子紅包的元素可以增加畫面的趣味性。」除了題材少見之外,選擇這個主題也呼應了時代的改變:「我們現在是男女平等,初二的話媳婦一定要回到娘家,我覺得這畫面比較溫馨,所以安排抱著孫子一起到娘家去拜年。」本作主要意義除了畫面傳達的熱鬧景象外,還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倫理觀念與對家族合諧的重視。
思考、佈局、心境:水墨人物畫創作理念
王愷認為中國水墨畫是非常特殊的藝術形式,在佈局、媒材和思考上都具有自成一套的邏輯和方法,跟西方繪畫有很大的不同,這個理念也成為本作的核心概念:「這件手法比較寫意,不是每個部位都可以表現到,但是重要的部位,例如人物表情要能夠顯示出每個人的心態,必須要刻畫特別到位,這個部分我很重視,是我主張水墨人物畫的一個重點。」
談到創作所花費的時間,他說:「要完成一幅畫,思考的部分在我來講比畫的時間要多,所花時間可能多兩三倍以上,畫畫跟電影導演是一樣的工作,你必須要安排哪個是主角、配角,焦點在哪裡? 它關係將來整體呈現的效果,這些東西完整了之後才開始畫。佈局好這個畫就成功了一半了,如果佈局不好即使你畫得再好都是有缺陷,所以我特別注重在畫之前的構想。」將春節主題透過不同的角度詮釋,讓臺灣民俗節慶在創作中更加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