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作品(02)

中國床榻傢俱: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

中國床榻傢俱: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

李常生整理  2022/08/09

 

西齋書帙亂,南窗朝日升。

輾轉守床榻,欲起復不能。

——蘇子由(蘇轍)《南窗》

 

中國人的風情柔韻,盡在床榻中展現得尤為淋漓盡致,一張床,收納一個美夢,一個美夢,全在這張床榻上流露出舒心、思念的精神火花。

床榻的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氏時代,那時還只是專供休息與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後才出現高足坐臥具。

“床”與“榻”在席地而坐的時代,是有分工的。床體較大,可為坐具,也為臥具,榻體較小,只用於坐具。

魏晉南北朝以後,榻體增大,床與榻同樣擔負著坐臥兩種功能,因而也就難以截然分清了。習慣上認為:床不僅長,而且寬,主要為臥具,榻身窄而長,可坐可臥。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古典傢俱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羅漢床、貴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國時期的遺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床榻的類別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羅漢榻、羅漢床、貴妃榻。

 

(1)拔步床

拔步床 是一種傳統的大型古床,或稱“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種功能齊全的床。

床下有一木制平臺,正面伸出床沿,平臺四角立柱,並鑲以木制圍欄,使床前形成一個淺廊,中間為床的門戶,兩側可放置小型傢俱及雜物。

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複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制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制圍欄。

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回廊,回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燈盞等。

通常,拔步床被安置於一個類似建築物的龐然大物中。

在床與前圍欄之間形成一個不小的廊子,廊子兩頭可置放箱櫃之類的小傢俱,廊下有踏板,圍欄有門有窗格平頂板挑出,下飾吉祥雕刻物。

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卻很像一幢獨立的小屋子,就像古代建築一樣,拔步床的工藝通常都採用木質髹漆彩繪,因而顯得金碧輝煌。

(2)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頂有架,故名架子床。

這種床一般四根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半月有圍欄。

基本式樣是三面設矮圍子,正中無圍,便於上下,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頂,頂蓋四周裝楣板,床面兩側和後備裝有圍欄。

圍欄常用小木塊作榫拼接成各式幾何圖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

正中是上床的門戶,床屜分兩層,用棕繩和藤皮編織而成,下層為棕屜,上層為藤席,棕屜起保護藤度和輔助藤席承重的作用。

(3)羅漢床

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

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

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稱“彌勒榻”。

羅漢床不僅可以做臥具,也可以用為坐具,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

羅漢床在明代比較常見,一般都陳設在王宮貴族的廳堂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這種床可以分為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圍屏羅漢床、三圍屏羅漢床。

早期羅漢床的特點是五屏圍子,前置踏板,有托泥,三彎腿寬厚,截面成矩尺形。

到了中期,前踏板消失,三彎腿一改其臃腫之態,腿足出現獸形狀。

發展到晚期,羅漢床僅三屏,床面的三邊沒有矮圍子,圍子的做法有繁有簡,最簡潔質樸的做法是三塊光素的整板,正中較高兩側較低,有的在整板上加一些浮雕的圖案,複雜的做法是透空做法,四邊加框中間做各種幾何圖案。

(4)貴妃榻

又稱“美人榻”,古時專供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製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為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為講究,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明清時期的貴妃榻,展現出精細打磨的技法,體現在對圍欄、扶手、榻腿的雕花兒上,龍紋透雕最為流行,大概是源自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膜拜上。

貴妃榻對於榻腿、牙板的細節設計更是精益求精,無論是直腿、彎腿都少不了細琢的花草圖案,榻體多為平板和按摩板,體型較之歐美貴妃榻更碩大,展現著皇室的風範和皇權的威嚴。

有的貴妃榻為單翹頭、尾部上卷設計,瑞草卷珠外翻球式直腿,透雕牙條採用拐子紋卷草圖案,圍欄的二龍戲珠穿雲噴水透雕圖案最為醒目,它鮮明體現了清式傢俱的恢宏氣派。

還有的貴妃榻則為雙翹頭設計,頭部稍高,插肩直腿,側面有管腳帳,中部牙條是透雕拐紋、牙頭以浮雕相稱,圍欄為屏風式透雕拐紋,榻面紋理介於按摩面和平面之間,製作工藝明示了它的珍貴。

床榻,作為傢俱中的大器、重器和傢俱文化的集大成者,最能體現傢俱的風格特徵。

床榻,以其精緻古樸、凝重華貴的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也給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