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先生專區

梁明先生畫作系列之一

梁明 | 藝術簡歷

 

祖籍廣東梅州,1962年出生于福建龍岩。

先後畢業於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

2012年於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山水畫高研班進修。

現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福建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常務副主任

福建省畫院特聘畫師

福建省藝術指導委員會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福建省龍岩市文聯副主席

福建省龍岩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福建省龍岩市藝術館館長兼美術館館長

作品 | 獲獎

“全國第十屆美展”優秀獎

“全國群星美術展”優秀獎

“福建省當代美術晉京大展”優秀獎(最高獎)

“福建省第六屆百花文藝獎”二等獎

“第三屆福建省書畫節”金獎等。

作品 | 參展情況

“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

“第十一屆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新中國美術家系列——福建省國畫作品展”

“海峽墨韻——閩籍藝術名家(北京)邀請展”

“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海絲情懷’——名家畫泉州美術作品展”

“第八屆、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

“美麗南方—廣西美術作品展覽”

“翰墨丹青——向黨的十七大獻禮全國美展”

“中國藝術大展當代中國畫展”等。

2011年至2015年先後在廈門美術館、河南美術館升達分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龍岩客家美術館、水墨大同藝術館、廣東梅縣文體中心舉辦個人畫展。現有二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多次應邀擔任全國第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福建省展區和福建省重要美展評委。

2013年11月被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聯推選為第八屆全國美術代表大會代表。

郝永偉

1977年11月生於河北欒城。文學學士,歷史學碩士,編審,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編輯學會會員。出版人,文化學者,武俠小說創作者。從事出版二十年,懂策劃,精校勘,善古籍整理。曾在河北省出版總社、江西出版集團(讀研期間,特約編輯)從事編輯工作,現謀稻粱於中國書法出版傳媒。

出版專著《南船北馬總關情:元代江西籍文人詩集序文整理與研究》(22萬字),《猶可揖清芬》(20萬字)。在《人民政協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書法報》《中國書畫》《中國篆刻》《書法報》《書法導報》《圖書與情報》《圖書館雜誌》《出版廣角》《藏書報》等發表圖書評論及藝術評論40餘篇,近20萬字。在《中華傳奇》《武俠故事》《上海故事》《小小說月刊》《短小說》等發表中短篇武俠小說10餘篇,20餘萬字。在《詩刊》《詩潮》《陽光》《遼寧青年》等發表詩歌近20首。另著有長篇奇幻武俠小說《斷雨零雲記》(未刊稿)。

藝術評論

《心印之蘊:梁明筆下的土樓》

文/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在閩西南青山綠水的深處,掩映著大批具有傳奇色彩的建築群,那就是客家文化的結晶——土樓。幾百年來,土樓作為客家人棲居的家園和守護的城堡,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也因地處偏遠而長期未被外界所識。而今,穿越歷史的遮蔽,土樓建築群的價值得以重現,成為研究客家人歷史、客家文化傳統和生態特徵的重要遺存,也成為觀賞建築創造形制,感受地域風土人情的旅遊勝地,閃現出它們作為文化遺產的光輝。

土樓建築群的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也引來畫家的目光,這些年來,許多畫家走近土樓,描繪土樓力圖為土樓留下丹青之影。但是,土樓的特點是景色入畫而難畫,建築有形而難造型,因此,如何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土樓的神采,成為一個學術的難題。在走近土樓的畫家中,梁明是一個成功者。他以勤奮的精神多次深入到土樓建築群的生態環境中,以一種家鄉人的視角反復地觀察土樓,感受土樓,從而畫出了土樓建築群的豐富篇章。畫為心印,梁明對土樓的感情和他成功的表達使土樓建築群躍然于彩墨丹青之中,並且散發出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光彩。這些作品彙集起來,讓人們從多個角度看到土樓建築群的深厚內涵,也看到了土樓建築群的形式美感。

梁明創作土樓系列作品的首要特徵是帶著一種深厚的人文關懷去感受土樓的存在,他既對土樓進行反復的寫生,更從對土樓文化內涵的感受中提煉出創作的主題,因此,他的系列作品是土樓建築群展開的不同側面,也形成了土樓建築群及其生態環境的豐富篇章。其次,作為福建省美術界的著名畫家,他在藝術表現語言和形式上也投以探索的勇氣,把對土樓風貌的表現和探索彩墨的藝術語言結合起來,從而獲得了用繪畫方式表達土樓的佳作。

總起來看,梁明的土樓系列作品可分為四個系列。它們猶如不同的分鏡頭,記寫了土樓建築群的不同側面:“滄桑篇”是厚重的篇章。在這個系列中,梁明側重表現的是土樓的歷史感。越老的土樓故事越多,他用暖色調表現出土樓的蒼老肌理,斑駁陸離的牆體和厚重的泥土質感在以逆光效果中顯示出一種剪影般的感覺。他用乾枯的筆墨縱橫恣肆,描繪出土牆表面凹凸不平的粗糙質地和無數不規則的裂縫,也以大片的墨色或紅色渲染土樓的牆面和天空,造成強烈的視覺張力,襯映出土樓數百年不倒的高大形象和神話般的氣氛。在這個系列作品中,畫家如與土樓共同經歷的在場者,在建築的懷抱中詠歎土樓歷史的滄桑。

“風情篇”是溫馨的篇章。土樓的造型是內向的,封閉的,一座樓或一個建築群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但是土樓中的主人心境又是開放的,他們沿襲著傳統的習俗,在那裡享受著世族共居的天倫之美,形成了客家人獨有的民俗生活方式。無論是他們的勞作,還是他們的節慶,傳統的生活習俗與當代的生活方式並存互映,形成了圍在其裡又樂在其中的文化氛境,讓人看到這不是封閉人們視野的土樓,而是為人們提供交流空間的土樓。在作品中,梁明把土樓的封閉性與開放性的統一表達出來,把客家人日常的閒適與節慶的熱鬧表達出來,在那裡有起舞歡歌,也有嫋嫋炊煙,這既是生活的情趣,又是藝術表達的興味,藝術的形式感與生活的生動性形成了天然的結合。早在1990年代,梁明的一件反映土樓風情的大型作品就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成為讓美術界認識梁明和他的藝術主題的代表作。他對土樓風情的表達貫穿著對普通人生活的情感關照,也透溢出以人為本的藝術意識。

“節氣篇”是唯美的篇章。南方的農耕生活特別與節氣相關,梁明在表現土樓的時候抓住了節氣這個大自然變化的樞紐,把土樓與節氣的內涵聯繫在一起,也傳達了土樓建築群與大自然的關係。這種觀察是深情的,而不是印象式的。他在端詳土樓的時候,土樓也在端詳他,正如古詩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只有當他與土樓真正心神合契時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用流動的水墨表達土樓與環境的關係,如“春分”以墨線勾出梯田的形狀,以濕筆淡彩敷染出草木蒸籠的季節氛圍,如“穀雨”則將透明的梯田與滿山青綠對比,以純度、飽和度極高的色彩和幾筆淡墨勾線體現出濕潤的感覺。“雨水”、“秋分”、“大寒”等節氣亦各具姿色,在這組篇章中,土樓既是畫面的主角,也是自然的配角,顯現出與天地共生,充滿自然生命和諧的樂章。

“家園篇”是深情的篇章,在土樓建築群中,有許多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有的還是畫家年少時居住的宅院,因此梁明帶著對自己少兒記憶的表達,滿懷深情地畫出了土樓形象的許多細節,也帶有來自童年的幻想。在這些作品中,有建築門口的溪流和門楣上貼的對聯,也有豐碩的果實和層層相連的空間。土樓的建築群尤其以圓形最具代表性,梁明抓住了土樓這個最典型的形式特徵,著重刻劃土樓環抱的空間結構,將土樓造型的弧線與天穹弧線相呼應,例如,在表現“月滿樓”的作品中,他將月亮的造型與土樓的造型合二為一,使得畫中形象交織著圓渾的線條,天光月色與土樓軀體的線條相迭映。人在土樓中,土樓在天地中,天地在宇宙中,這是一種在土樓中仰望蒼穹時所產生的宇宙意識,畫家用厚重的筆法表現出頗具現代宇宙雲圖的畫面效果。

梁明的土樓系列作品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得益於他對土樓文化內涵的挖崛和多元視覺表現手段的應用。在無限被重複的方形和圓形中,在反復被表達的滄桑和斑駁中,梁明將土樓落滿塵埃的歷史,四時節氣的微妙感受,與天地參合的奧秘以及穿透時空的記憶用另形象方式表達出來,賦予土樓新的視角和色彩,用光與影的變化使畫面變得輕靈空曠,以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混合並用的方式使構圖體現出更富於擴張感的空間意識,並流露出哲理化的思考,演繹出與眾不同的土樓心印,並且使這種心印充滿著文化的內蘊。梁明的這些創作為人們認識土樓的藝術與文化價值、弘揚土樓建築群的文化遺產意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