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家繪畫(03)

晏濟元的畫與張大千齊名

晏濟元的畫與張大千齊名

李常生整理  2022/07/05

 

晏濟元,名平,別號素貞老人、老濟、濟公、江洲散人,生於1901年,四川內江人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國畫院名譽院長,曾任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國畫院副院長等職。2011年2月10日晚,因病辭世,享年110歲。

晏濟元,名平,素貞老人、老濟、濟公、江州散人、世紀老人,生於1901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山東高密。中國美協會員、重慶國畫院名譽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常委。曾任重慶美協副主席、重慶國畫院副院長等職。1935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日本鐵道講習所、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1938年回國後與張大千在北平中央公園“水榭”聯合舉辦畫展,後又多次與大千在成都、重慶等地聯合辦展。他曾與于右任、謝無量、何香凝、郭沫若、張大千、張善子、謝玉岑等交情深厚,並在當時畫壇享有較高的聲譽。2011年2月10日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110歲。

晏老七歲從父習書畫,古典詩詞、魏晉書法。並在求學中博覽古今書畫羣書,鑽研理論技藝。走上了書畫藝術的大道,樹立了自己的風格。先生獨具深厚的學養與高曠的藝術境界,涉足甚廣,詩、書、畫、印四位一體,他在繪畫中強調書法與畫法的關係,認為書畫同源,互為其根,畫是書理、書是畫法,晏先生的作品,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走獸、草蟲、書法、篆熱工筆、重彩、潑墨、寫意、白描、雙勾無所不精,無所不長,在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堪稱一位德高望重,為追求藝術高峯,信心百倍,不落晚氣,藝術高超的書畫大師。 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同郭沫若、張大千、張善子、于右任、謝無量、何香凝、謝玉岑等交情深厚,從藝一生,影響甚巨。

他是開飄逸灑脱之晏氏畫風一代宗師,其畫不僅在國內影響甚大,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亦有廣泛影響。俗稱“海外有個張大千,國內有個晏濟元”。

1993年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畫展,引起轟動。1997年至2001年晏濟元先生先後在香港、上海、汕頭、順德、深圳展出,均大獲成功。

晏先生是當今畫壇造詣最全方位的高壽書畫家,他擅長山水、人物、花鳥、篆刻,書法,亦精通詩詞。他不僅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而且對工筆、重彩、寫意、潑墨、白描等多種繪畫技法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山水立意深邃,兼工帶寫,勾勒、點綴、渲染、烘托和佈局嚴謹給人一種豪放、超逸、氣度不凡的感受;他的花鳥、人物畫,設色典雅、精道,線條流暢、自然、生動,雅俗共賞;花鳥畫則刻意寫生,專師造化。而花鳥畫中最精湛的當推工筆花鳥畫。除了書畫藝術外,晏濟元還是一位才氣四溢的詩人,所作詩詞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每每在畫上題詩,有畫龍點晴和錦上添花之功。在篆刻方面,曾與江南金石名家方介堪先生交誼篤厚,作品寓剛於柔,醇和而有韻味。晏先生涉獵廣泛,修養全面,秉承了中國文人書畫傳統,以深厚的學養,堅實的功底,創新的精神,灑脱超然的畫風,獨成一派。早年與張大千同承師脈,推崇石濤、八大,近百年而不綴。他學古敵古,獨闢蹊徑,講求書畫同源,重視野外寫生,歷經百年曆煉。他的畫早期簡練、古樸,中期工整、嚴謹,晚期蒼勁、奔放,尤以晚期作品用筆變化無窮,出神入化,達到了隨心所欲,高深莫測之境界。在晚年的創作中,工筆與寫意相結合,更見骨氣與瀟灑,使畫面結構不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筆意墨色渾然一體,別開生面,大大豐富了山水畫的詩情畫意,對傳統做出了大膽創新,從上可以看出晏濟元是一位在詩、書、畫、印上造詣很深的大家。

晏先生主張“學古敵古,創新破新”。一方面要繼承傳統,打牢根基,另一方面要和古人“為敵”,超越前人。在自己的“百年畫齡”裏,晏濟元一直嘗試“以古人為師,和古人為敵”。他青年時和張大千在上海聯手仿作古畫,落款書法專仿明末清初畫家石濤,瞞過了許多鑑賞名家,調侃了當時派別森嚴的上海畫壇。但他又不拘泥於古,獨創了許多筆式,豐富了中國畫的內涵。

晏濟元與張大千有姻親之誼,張大千比他大兩歲。童年時兩人形影相隨,一起玩耍,一起研習書畫。晏濟元告訴筆者,那時候偶爾兩人得到零花錢,總會相約着一起去買字帖或買小人書。由於幾乎都喜歡臨摹八大山人、石濤等作品,所以外人看來,張、晏兩人的作品有着相近的風格,同樣的章法,氣勢恢弘,體現出對古代書畫藝術的傳承。

1921年,動盪的時代令人苦悶。晏濟元放下了畫筆,毅然離開故鄉,到成都尋求強國之路,用直接的、最徹底的方式為國盡忠。年輕時的激情晏老至今記憶猶新。他先後在成都基督教青年會學習英語,隨後考入成都機械專科學校。1928年秋,晏濟元又赴上海求學,幸運地與張善子、張大千兄弟重逢。他在上海寄寓張家6年,與大千兄弟一起創作、切磋,一同參加畫展。

1930年,晏濟元以仿石濤作品《人語響孤峯》、張大千以一幅《荷花》,參加柏林中德美術作品展,聲名漸顯。濟世報國之心,讓晏濟元最終決定出國留學。當時,晏老感到藝術無法直接救國,而日本的機械工業比中國先進,所以想學好技藝來報國。於是,1934年,他東渡日本,專攻機械工程。同時利用課餘時間,把遊子的思國之情與報國之志化作了一幅幅藝術作品。當他拿出一幅仿石濤的山水畫參加日本帝國美術作品展時,在當地引發轟動,為留學生活塗上了一抹亮色。

養生之道

晏濟元是現當代畫家中最長壽的一位,他99歲時,曾遠赴雲南觀虎跳峽,登玉龍雪山,101歲登華山,102歲登泰山,都是為了寫生。105歲時,他除了頭髮有些花白、耳有些背以外,走路尚不要人扶,且舉止自如。直到108歲時,還在作畫刻印。在晏老生前的一次採訪中,他透露了自己的養生秘訣。晏老的記憶力很好,書放在哪裏都非常清楚。每天早晨,晏老起牀後必定要保姆何四妹給他梳個髮髻。晏老十幾年前便認為“留長髮不易感冒”。冬天冷,畫畫站久了怕出汗感冒,老人就經常坐在窗前極目眺望,手指在大腿上寫畫。

晏老一生禁煙酒,以咖啡代茶,不熬夜,睡前浴足。“要靜中有動,隨動而靜;寫字畫畫,就是練氣功。”晏老推崇清心寡慾。他喜逛超市,遇見自己喜歡的刀具,總會停下腳步把玩。保姆説,老人到晚年一直保持童心,愛看有動物的電視節目。

“如果消化好,他一頓能吃大半碗紅燒蹄膀。”何四妹説,老人口味重,與很多老人喜歡清淡食物恰恰相反。“他年輕時當過廚師,飯菜做得好不好,他一嘗就曉得。有時來了興致,爺爺會親自下廚,做自己拿手的回鍋肉。老人還偏愛番茄和豆腐。”

談及長壽秘訣,晏濟元兩手一攤:“沒有,沒有。我吃東西口味重,愛吃肉,還喜歡喝咖啡,特別是現磨的咖啡。你説這是什麼長壽秘訣?我覺得自己像個演員,不順時,就當自己演了個糟糕角色,別人説你不好,就當是自己演了個壞人。”晏老説,長壽無秘訣,只要心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