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祕是山西人,山西最有名的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晉商」,依《北大商業評論》2005年7月號一篇文章中所載:
「晉商」,觀其特質即為誠實信用。晉商的誠信,乃是遵循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考慮行業發展的不同狀況及階段等因素,通過制度安排形成的。如何保持眾多的商號與人員之間的誠信共事,就需要良好的制度。在長期的經商實踐中,晉商以一套有效的制度,建立了上下左右互信的「和」(和諧)的社會局面:其一是明確崗位職責,減少周圍的相互摩擦和推諉現象;二是重視選人、育人,消除組織內部相互攀比現象;三是重視用人,既激勵也能約束;四是重視精神與實質經營教育層面。晉商成功的根源在於「誠信」和「團結」的商幫政策。
晉商的特質完全表現在張祕往後建立事業的行事準則上,而張祕具有高學歷,與一般「晉商」比較,更是俱足了某種特有的商業領導「智慧」。
根據各種相關文獻資料,山西人的性格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一、戀家:山西人戀家,對故鄉有深厚的感情,這種情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表現得非常明顯。二、穩重:山西人在做事時十分穩重得體,一定落到實處,平衡各方勢力,是一個中庸的概念。山西人鄉土觀念重,不愛離家遠行,無論在何處,總是對家鄉念念不忘。三、勤勞節儉:山西人勤勞節儉,他們在生活中非常勤儉,不願意浪費任何東西。這種勤勞和節儉在山西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四、睿智:山西人睿智,為了在貧瘠、艱險環境中生活下去,他們智慧非凡,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智慧。五、寬容:山西人寬容,他們能夠容忍不同的觀點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選擇和決定。六、傳承:山西人講究傳承,他們注重家庭、重視傳統文化和價值觀,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傳承。
《華夏文化風采》雜誌2013年1月刊中有一篇文章提到:山西人性格具有外向開拓與內斂自守的兩重性。這種兩重性有時似影隨形,形影不離。作者提到以唐代山西詩人王維的作品為例,他可以寫出如「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的開闊大氣詩句,也可以寫出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句,充分表露了山西人性格中委婉細緻的一面。
張祕,山西朔州市山陰縣岱岳鎮人,多半承襲了山西人的特性,並且由於青少年的特殊經歷,更是強化了原有山西人的特質。1936年之山西地圖,見圖1801。現今的山西地圖,見圖1802。
圖1801:1936年的山西省地圖。
圖1802:現今的山西省地圖。
在岱岳鎮讀小學,在寧武鎮讀至中學二年級,逢日本侵占中國,開始流亡。後至漢中洋縣讀完初高中,再進重慶進入西遷的中央政校就讀政治系。讀畢兩年,見日軍長驅直入危及國本,政府發起「十萬青年十萬軍」之號召,張祕勇於報名參加,並加入207師,期間負責管理「四維劇校」之演出活動工作。抗戰勝利後隨軍前往瀋陽接收,並負責日僑遣送工作。期間,再入南京政治大學完成法學士學位。國共內戰,共軍南下,張秘攜妻女輾轉前來台灣。期間顛沛流離,生活困頓,也同時加強培育了張秘的下列各項人格特質。
一、愛家親家:幼年享受到母親的關懷,成為流亡學生以後,隨同學、朋友、老師、長官等遊走天下,半生辛苦、孤單奮鬥,急需並渴望擁有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與團結向心力。家庭和諧穩定,牢固基礎,方能成就並克服工作、職業、事業之間的各種困境。
二、孤獨沉靜:二十年的不斷遷徙,由於長年的不穩定的生活,時時準備面對搬遷或流亡的新歲月,養成了個人孤獨面對所有突發事件與沉靜思考以解決所有難題的勇氣。為了在顛沛流離中求生存,思考細膩沉著、精打細算,方得以解決所有面臨的問題。
三、強固耐力:時時變更居住環境與工作單位,奮力與堅忍的生活,不斷的迎接新的挑戰與新的任務,堅強的培養並滋潤了張秘的強固耐力,在日後創業、工作時,對於艱困挑戰都能化險為夷,也具有持久的堅持力。
四、思考細膩:張祕在讀初高中時就已經顯現了領袖特質,能夠創立讀書會及各種先進思想的社團,在昆明、曲靖時被207師派往管理「四維劇校」管理戲劇界大小演員菁英,常年的磨練,影響了張祕一生,做事前後都能細膩思考,以免掛一漏萬。
五、寬容傳承:時時需要面對諸多人群團體及單位時,所行所做都必須心態寬容,方能做到「外圓內方」。個人晉升或轉職到每一個單位,特別是擔任主管時,都必須立刻想到擔當及傳承之責,方好永續經營。這點也充分表現在張秘的未來用人哲學當中。
六、教育至上:在艱苦歲月中,張祕先生在讀完大學前憑著個人的堅毅精神,換了九個地方八所學校,深知教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只有提高素質才能讓人提高工作能力和待人的寬宏氣度,而培養部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斷的為部屬安排更高一層的教育。
七、關懷部屬:在學校或在軍中,只有不間斷的友愛與關懷部屬,方能贏得部屬的心,這是領袖的特質。部屬得不到關愛,或者在委屈時得不到發洩之處,則會變得沮喪,因而降低工作效率。這種特質也影響了張祕的一生。
八、孤單沉默:或許是自初中開始就遠離親娘與家族成員,獨自在外生活,需要時時嚴謹的在無助的情況下自我約束並照顧好自己,因此張祕很早就養成了沉默孤單與寡言慎行的處世態度。
九、刻苦節儉:離開母親後得不到金錢奧援,僅能從學校及單位中獲取少許資金,只能省吃儉用,讓每一分錢都能發揮至最大效用。節儉是一種美德,但是在領導下屬,有時也需要大方顧及下屬的基本生活和各種報酬做為鼓勵。
十、文章撰寫:張祕先生自小學開始即喜歡寫文章,後來於流亡期中受完完整的初高中、大學教育,到了部隊則編入政治部擔任上校秘書一職,用筆寫文章之處頗多機會,因此練就了一生的寫文章的功夫,且自初高中時即練習用英文撰寫日記,對於英文的造詣也逐漸加深。
十一、抽菸習慣:張祕經過八年的抗戰,最後入伍參加軍隊的行列,或許大家都因為壓力和苦悶,因此養成了抽菸的習慣,這個習慣跟了張秘一生,直到1981年初患肺癌,方徹底戒菸,然吸菸習慣已經跟著張祕走了大半生。
在就讀的四川中央政校,啟蒙了張祕邁入青年的智慧,當時政校校長為蔣中正先生,經常至校與學生接觸並接近學生,這也給了張祕許多啟發。抗戰時,大量物資與社會菁英轉進四川,也讓四川成為中國的菁英分子集中區。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化,大批有關文化機構、團體、菁英人士內遷重慶,重慶陡然成為中國的文化重心,以抗日為主的文化得到極大的繁榮和發展。張秘在四川重慶讀書,看到了中華文化的耀眼光輝,也體會到了責任與擔當的重要性。之後,張祕像一隻站在枝頭的黃鸝鳥,準備展翅高飛。1936年時的四川省,見圖1803。
圖1803 1936年時的四川省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