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名家繪畫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據宋《宣和畫譜》所載為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現存此本摹於南宋,元代湯垕《畫鑒》、清代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顧復《平生壯觀》、《石渠寶笈初編》等書皆著錄。清末流出宮外,1945年,張大千以500兩黃金的鉅款購得,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據記載,南唐的周文矩亦作《韓熙載夜宴圖》,元朝時兩作俱在,現今僅存顧本傳世。另有唐寅摹本,現收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創作經過

南唐後主李煜聽說韓熙載生活「荒縱」,派畫院待詔顧閎中到韓熙載家窺探,回來後憑「目識心記」畫作此幅反映韓熙載夜宴情況的長卷,真實地描繪鬱鬱不得志的韓熙載縱情聲色的神情。全畫分五段,段落之間,以屏風、帳篷等相隔:第一段「聽樂」,圖中人物有李家明、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致雍、紫薇郎朱跣、善舞少女王屋山等;第二段「觀舞」,韓熙載親自擊鼓伴奏,王屋山翩翩起舞;第三段「歇息」,畫面由動轉入靜,有客披被而眠,韓熙載坐在榻上與侍女調情,有一侍女以琵琶遮面;第四段「清吹」,韓熙載右手持扇,正在欣賞樂隊吹奏笛篳篥;第五段「散宴」,人們依依不捨。

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細緻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艷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羈、沉鬱寡歡的複雜性格。全圖共分為五個段落,首段「聽樂」,韓熙載與狀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傾聽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彈琵琶,旁坐其兄,在場聽樂賓客還有紫微朱銑、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諸人;二段「觀舞」,眾人正在觀看王屋山跳「六么舞」,韓熙載親擂「羯鼓」助興,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尷尬地拱手背立;三段「暫歇」,韓熙載與家伎們坐床上休息,韓正在淨手;四段「清吹」,韓熙載解衣盤坐椅上,欣賞著五個女樂合奏;五段「散宴」,韓氏手持鼓槌送別,尚有客人在與女伎調笑。全卷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各個情節,每段以屏風隔扇加以分隔,又巧妙地相互聯結,場景顯得統一完整。布局有起有伏,情節有張有弛,尤其人物神態刻畫栩栩如生,如「聽樂」段狀元郎粲的傾身細聽動姿、李家明關注其妹的親切目光、他人不由自主的合手和拍;「觀舞」段王屋山嬌小玲瓏的身姿、德明和尚背身合掌低首而立的尷尬狀等等,傳盡心曲,入木三分。最出色的還是主人公韓熙載的刻畫,長髯、高帽的外形與文獻記載均相吻合,舉止、表情更顯露出他複雜的內心。一方面,他在宴會上與賓客觥籌交錯,不拘小節,如親自擊鼓為王屋山伴奏,敞胸露懷聽女樂合奏,送別時任客人與家伎廝混,充分反映了他狂放不羈、縱情聲色的處世態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滿懷憂鬱,如擂鼓時雙目凝視、面不露笑,聽清吹時漫不經心,與對面侍女閒談,這些情緒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汙的心態。畫家塑造的韓熙載,不僅形象逼肖,具肖像畫性質,而且對其內心挖掘深刻,性格立體化,可以說真實再現了這位歷史人物的原貌。

關於此畫有兩種說法:

一是南唐後主李煜希望任命韓熙載為宰相,韓熙載為了推託,故意生活奢靡,夜夜笙歌,李煜派畫家顧閎中和周文矩、高太衝等三人潛入韓宅繪製其夜宴畫卷,規勸之。[6][7]

另說韓熙載乃北人而在南唐為官,與帝王貌合神離,為避是非猜忌,故意飲酒弄妾,長夜歡飲,使人放鬆對他的警惕,以圖自保。

【註】上述資料源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