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蘇軾

第一篇 蘇軾與黃州

第一篇  蘇軾與黃州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九十九》元豐二年(1079)己未七月己巳紀事載:「詔知諫院張璪、御史中丞李定推治以聞。時定乞選官參治,及罷軾湖州,差職員追攝。既而上批,令御史臺選牒朝臣一員乘驛追攝,又責不管別致疏虞狀,其罷湖州朝旨,令差去官齎往。」【註】蘇軾因烏臺詩案文字獄,為姦孽所害,被押至京,元豐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赴臺獄,入獄期間共計約一百三十日。

蘇軾出獄後被貶黃州,元豐三年(1080)正月初一日離京,二月一日到黃州。蘇軾《到黃州謝表》云:「臣軾言。去歲十二月二十九日,准敕,責授臣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僉書公事,臣已於今月一日到本所訖者。……。」【註】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作於黃州。黃州在宋代為州,現今屬黃岡市下的一個區,位址在黃岡市主要城區。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云:「臣軾言。伏奉正月二十五日誥命,特授臣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僉書公事者。」【註】元豐七年(1084)三月作於黃州。正月二十五日,誥命下,蘇軾量移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蘇軾《贈別王文甫[王齊愈字文甫,嘉州鍵為人,其弟王齊萬字子辯。蘇軾謫黃,始識王氏兄弟。]》云:「僕以元豐三年二月一日至黃州,時家在南都,獨與兒子邁來郡中,無一人舊識者。……及今四周歲,相過殆百數,遂欲買田而老焉,然竟不遂。近忽量移臨汝,念將復去此而後期不可必,感物悽然,有不勝懷者。浮屠不三宿桑下,有以也哉。七年三月九日。」【註】元豐七年(1084)三月九日作於黃州。蘇軾至黃州時,先期僅携邁前往,日後家眷由子由陪送來黃。居黃期間,蘇軾預設久居,曾欲買田而老焉,然竟不遂。

蘇軾《別黃州》云:「病瘡老馬不任鞿,猶向君王得敝幃。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長腰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衣。投老江湖終不失,來時莫遣故人非。」【註】元豐七年(1084)四月作於黃州。元豐七年(1084)甲子四月上旬(七日以後),蘇軾離開黃州,總計居住黃州約四年三個月餘。

蘇軾黃州居住地大處有三,即定惠院佛寺、臨皋亭、東坡雪堂。黃州沿江地區,由於受到江流的影響。因此在地形上有過較大的變化,且蘇軾並非居住在州治內,三次所曾居住地區均如平常百姓人家,並無特殊之處。黃州經過九百多年的變動,特別是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許多地區開山填湖、建樓建廠。黃州地形地貌與宋代截然不同。在黃州特別有爭議的地形、地貌變化包括了:(一)宋元城郭的位址至今不敢完全確定。(二)長江沿岸由於水流趨勢長期的沖刷,以至影響了江岸地形位置的巨大變化。(三)近年來大肆造屋,城市擴大數倍,小山、大湖均已挖平或填補,原有地貌盡失。

蘇軾被貶黃州,停留與居住黃州期間約四年有餘,在此期間蘇軾從四十五歲過到四十九歲,但已透徹明暸人生是非善惡,且日日依山臨水,悲憫心境徒然而生。在黃州已非擔有正職,且貧困纏身,幾次換居,並在東坡土地躬耕而食。黃州臨大江,江濱磯石險峻,蘇軾悠遊於此種情境,創作出了包括前後《赤壁賦》、《寒食雨》、《定風波》、《念奴嬌》等名詩、詞、賦等。此乃千年文學巔峰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早已成為不朽巨著。

蘇軾在黃州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如定惠院、臨皋亭、東坡雪堂等地均已佚,隱藏於現代建築中,本文乃經過各種文獻資料推敲,並做現地勘查及訪問當地耆老、學者等,經過綜合分析,獲得結論,然各種文獻資料不全,且多有互為矛盾之處,本文雖已有結論,仍需進一步考證與推敲。蘇軾自汴京至黃州行走路線,見圖101。

圖101:蘇軾自汴京至黃州行走路線圖[參考譚其驤《中國歷史圖集》整理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