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家書法

清沈初《臨蘇軾赤壁賦卷》

清沈初《臨蘇軾赤壁賦卷》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本幅尺寸14.6×82.7。

釋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汎舟遊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裴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陵万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僊。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罇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浮(應作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贏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槃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行書)。蘇軾赤壁賦。臣沈初敬臨。(楷書)。

沈初

乾隆二十七年(1762),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明年,成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編修。三十二年,直懋勤殿,合寫經為皇太后祝釐。逾年,大考翰詹,以直內廷未與試,詔褒初學問優美,特晉一秩,擢侍講。三十六年,直南書房,督河南學政,未赴任,丁祖母承重憂。服闋,遷右庶子。累擢禮部右侍郎,督福建學政。遭本生父憂,服闋,起兵部侍郎。尋以母病乞歸終養。後起故官,督順天學政,調江蘇。任滿回京,調吏部,又督江西學政。

初學識淵博,以文學受知,歷乾隆、嘉慶兩朝,主鄉試1次,任學政5次,先後歷充四庫全書館、實錄館、三通館副總裁,續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學《石經》。嘉慶元年(1796),與千叟宴,充會試知貢舉。擢左都御史,授軍機大臣,遷兵部尚書,歷吏、戶二部尚書。四年,以老罷樞務,免直內廷,充實錄館副總裁。未幾卒於官,諡文恪,祀賢良祠。工詩文,善書法。著有《蘭韻堂詩文集》等。

清大臣、藏書家。字景初,號萃岩,又號雲椒。浙江平湖林家埭人。少有異稟,讀書目數行下,乾隆二十七年(1762),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翌年,中進士授編修、累升禮部右侍郎。三十六年,直南書房,督河南學政,未赴任,遷右庶子。累擢禮部侍郎,督福建學政、督順天學政,調江蘇。任滿回京,調吏部,又督江西學政。嘉慶元年(1796),遷左都禦史,授軍機大臣,轉兵部尚書,調吏部、戶部尚書。卒于官,諡文恪。

其學識淵博,曆乾、嘉兩朝,工詩文,善書法。初以文學受知,曆充四庫全書館、三通館副總裁,續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學《石經》。乾隆二十八年(1763)開始建造其別墅,歷時13年後建成,用作藏書和居住用,定名“書隱樓”。與寧波“天一閣”、南潯“嘉業堂”並稱,有“明清江南三大藏書樓”之譽,藏古籍、書畫富於一方(一說為其題寫“書隱樓”匾額,非其所建)。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門前勒石志記。著有《蘭韻堂詩文集》8卷、御覽集4卷、《西清筆記》等。

清代書法家簡介:

清代書法在近300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一場 艱難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開創了碑學,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就,可以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相媲美,形成了雄渾淵懿的書風。尤其是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 神和表現個性的書法創作,使得書壇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面。

清代歷二百六十餘載,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一代。清代初年,統治階級採取了一系列穩定政治,發展經濟文化的措施,故書法得以弘揚。明末遺民有些出仕從清,有些遁跡山林創造出各有特色的書法作品。順治喜臨黃庭,遺教二經;康熙推崇董其昌書,書風一時盡崇董書,這一時期,惟傅山和王鐸能獨標風格,另闢蹊徑;乾隆時,尤重趙孟頫行楷書,空前宏偉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內府收藏的大量書跡珍品著錄于《石渠寶笈》中,帖學至乾隆時期達到極盛,出現一批取法帖學的大家,如乾隆、嘉慶年間的劉墉。

至清中期,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興起了金石學。嘉慶、道光時期,帖學已入窮途,當時的集大成者有劉墉,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壇創作的經驗和理論。咸豐後至清末,碑學尤為昌盛。前後有康有為、伊秉綬、吳讓之、何紹基、楊沂孫、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新,至此碑學書派迅速發展,影響所及直至當代。縱觀清代260餘年,書法由繼承、變革到創新,挽回了宋代以後江河日下的頹勢,其成就可與漢唐並駕,各種字體都有一批造詣卓著的大家,可以說是書法的中興時期

【註】上文摘自百度百科。

沈初其它書法作品。

沈初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