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詩

我鍾愛這三十二首詩詞,與您分享

我鍾愛這三十二首詩詞,與您分享

李常生  2022/07/01

 

01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02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華州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03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從此詩,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本詩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陳子昂(西元659~西元700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04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 得多。

05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06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極大。雖然在思想內容上得不到歷代主流意識的推薦,但從藝術和詩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詩。

07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08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712~770),世稱杜少陵,杜工部。由湖北搬到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對後世影響深遠。

此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09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690-756),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

詩人借用樂府舊題,寫下這首鏗鏘有力的詩篇,也正是抒發出征塞外、為國守邊的豪情壯志和內心感慨。這首《出塞》很注意語言的精美,並善於在雄壯的場面中插入細節的描寫,醞釀詩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夠神完 氣足,含蓄不盡,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10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以豐富的想像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淒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此詩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即使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讚歎,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歎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11王維《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692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號稱「詩佛」。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王維受母親影響,精通佛學,其字「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

12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13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西元937-978),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稱作南唐後主或李後主。李煜工書,善 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皆通,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李煜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取決於他的藝術成就。《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

14蘇軾《水調歌頭》

敘言: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15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這首《念奴嬌》,無疑是宋詞中有數之作。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遊黃州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

16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此時王弗已歿十年)。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淒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妻,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17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18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詩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19蘇軾的《题西林壁》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21蘇軾《海棠》詩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對海棠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鬱寡歡。

22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有名的《聲聲慢》是李清照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淒苦情。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綜觀李清照這首寫於晚年的《聲聲慢》,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來說,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堪稱千古絕唱!

2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詞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也是最優秀的愛國詞作之一,歷來備受後人傳頌,有人甚至稱此詞為辛詞之首。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24辛棄疾‧《西江月‧遣興》詞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25《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因歸正人的身份,辛棄疾也始終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實現他北伐的夙願。追贈少師,諡忠敏。18歲與愛妻劉敏康結為連理。辛棄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游雙峰並峙。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

26李之儀《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

李之儀(1038年-1117年),字端淑,號姑溪居士,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北宋詞人。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與蘇軾、黃庭堅、秦觀交往甚密。李之儀作詞主張學習晏殊、歐陽修,追求「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意境。其詞清婉峭雋,「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

27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同時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約130多首,他的寫景作如《秋思》,如詩如畫,餘韻無窮。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

28蔣捷《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樓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出生陽羨(今江蘇宜興)。宋恭帝咸淳十年(1274年)進士,在他的《一翦梅》中有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留名當時,人稱「櫻桃進士」。蔣捷生活在宋朝滅亡、蒙古人入侵江南的時期,尤其在南宋滅亡後他被迫多次遷徙,生活非常不穩定,元朝多次徵召他為官,「臧陸輩交薦其才,卒不肯起」。晚年在太湖竹山定居,著有《竹山詞》。蔣捷的詞多承蘇軾、辛棄疾一路,內容多為懷念故國、山河之慟,風格多樣,最著名的是《虞美人》,將詞人一生心境轉折表露無遺。

29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明朝官員、作家。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正德年間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禮議事件中,因率領百官在左順門求世宗改變皇考,而遭貶雲南,終老於戍地,一生未獲赦免。後追贈光祿少卿,謚號文憲。

30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的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於富裕家庭,並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與胡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於1923年創建新的文學團體:新月詩社。

31徐志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32胡適《秘魔崖月夜》

依舊是月圓時,依舊是空山,靜夜;我獨自月下歸來,這淒涼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陣松濤,驚破了空山的寂靜。山風吹亂的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祖籍安徽省徽州府績溪縣上莊鎮。曾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

胡適墓誌銘由知名學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壯為先生書寫:「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