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羽專區

今日倪獻策—名人傳記第四章

今日倪獻策

李公羽

(全文原載《遲到的太陽——公羽報告文學選(第二卷)》,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7月版)

 

第四章 老闆與老鄉

眾人不約而同向倪獻策喊道:「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人民大會堂。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正在醞釀。休息廳內,山東省省長李昌安踱到倪獻策身邊,在左手一張大沙發上坐下。兩人開了幾句玩笑,話題就轉到齊魯大地來了。

「我這一別故土就是二十八年哪,也不知家中老少爺們兒什麼樣子。」倪獻策兩手一攤,搖了搖頭。

「會後我們一起回山東,我陪你回家看看,怎麼樣?」李昌安熱情相邀。

「正中下懷。」倪獻策向會議廳望了一眼,「能不能走得成,可不一定噢!」

全國省長工作會議由萬里主持。李昌安拉起倪獻策,穿過會議廳到側面小會議室,兩人對視一下,倪獻策推開一扇側門,萬里正與大會秘書長談話。兩位省長一唱一和。萬里望著倪獻策說:「會議這麼重要,趕快回去傳達貫徹。」話音未落,目光又移到秘書長身上。

李昌安做了一個表情動作。兩人一起回到會議廳。

經過充分準備的第六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十二日在京舉行。期間各省市自治區緊張傳達貫徹「七五」計畫報告和關於報告的決議。四月八日晨七時,倪獻策照例在上班時間之前來到辦公室。《人民日報》發表了一條中國民航山東省管理局新辟濟南——煙臺——大連航線的消息。這又使他想起了山東的鄉親們。坐在辦公桌前,他用黑色軟筆給遠在山東齊魯石化公司的小學同學鞠梅初寫信——

梅初同學:你好?

來信早已收到,因公務實在太忙,未能及時回信,請能原諒。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都已是年過半百了。雖時隔數十年未見面,但童年相處的歡樂年代,實在使人難忘。友誼是長存的。

我一切都好。工作每天都在十二小時以上。省長實在難當。望你見到老同學及鄉親時,代我問好。

祝工作順利,全家幸福。

                        獻策4.8

錯過那樣一次回山東老家的機會,一轉眼又是五年。在海南椰城,他時時想起家鄉的膠河,想起滿坡的紅高粱,想起勤苦頑強的高密鄉親。三十三年,離別故土,他為沒有能夠給山東父老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而時常負疚,為沒有能夠照料村中親友鄉鄰而焦灼不安。因為幾宗生意,他同副總經理熊德勝——一位精明能幹的助手飛到上海。深夜,他幾乎每到睡前便給在山東擔任一家報社總編輯職務的老同學鞠梅初撥電話。聽到鄉音,如見鄉人,他急切地盼望踏上故鄉的路,握住鄉親的手。一九九一年三月三日中午,倪、熊二人乘坐的班機在濟南張莊軍用機場著陸。趕來迎接的濰坊市、高密縣兩部高級轎車停在機場出口。市縣派出的有關負責同志陪同他們一起東去,經周村、張店,到齊魯石化公司這一國家特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的天齊賓館。

產品極其緊俏,恭候購貨的人們把方圓十幾里內大小賓館、旅社、招待所都住滿了,這總使得齊魯石化公司這個年總產值六十多億元、利稅十二億元的大企業裡,很有一些人對名目繁雜的這類公司那類集團不放在眼中。但是這家公司以最高規格接待這位元非黨企業家,是因為他曾任江西省省長,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十分親切地關心著惦念著他的山東老鄉。他此行是為山東老鄉來的。

北京靠中央,湖南靠「故鄉」,廣東靠香港,遼寧靠鞍鋼,上海靠的確良,江西靠樟木箱,河南靠災荒,山東靠老鄉——這六十年代即十分流行的民間「諺語」中,只有河南山東是靠人——靠災荒之年人為的救濟,靠鄉親之間熱誠的扶助,而不是靠什麼自然地理因素。山東人的老鄉觀念似乎格外厚重格外濃烈。

晚宴之後,在接待貴賓的二樓小會客室,公司總經濟師梁傳海同他們親切交談。同是山東鄉親,話便格外多,情便格外濃。梁傳海介紹的齊魯石化公司的歷史、規模、發展以及在山東省和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使倪獻策很感自豪。

次日上午,倪獻策、熊德勝一同參觀了這裡一百平方公里的廠區。在丁苯橡膠、順丁橡膠成型包裝工序,倪獻策對這裡合成橡膠的生產能力大為讚賞。在聚乙烯生產線,他捏起一些雪白的塑膠顆粒,從衣袋中取出一個小包,與裡面的另一種牌號的塑膠產品對比,評論著造型、粒重、色度、硬度等指標和各自的最佳用途。技術科長聽著他熟稔的專業介紹,不住地點頭。聚丙烯、聚氯乙烯、環氧氯丙烷-甘油、燒鹼……主要化工產品的生產線、包裝線、成品庫,他都提出來要看一下。他對石油化學工業及其產品的熟悉程度,使陪同的人們十分驚訝。

十幾個生產廠的黨委書記、廠長們,聽說倪獻策前來參觀,紛紛提出要「見見面」,要接待。但無一例外地都被謝絕了。因為,倪獻策沒有辦法一一同大家暢敘鄉情,又難能決定去哪廠不去哪廠。同時,行程短暫,時間也不允許。倪獻策一遍又一遍地對陪同參觀的有關同志囑託:「替我謝謝大家。」「感謝他們的關心!」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齊魯分公司經理孫紹德,一位元煉油化工專家,在天齊賓館同倪獻策縱論國際國內石油化工形勢與政治經濟形勢。孫紹德同他一見面,就握著手說:「好哇,多幹好事,多交朋友!」

倪獻策在天齊賓館的貴賓樓居室,外間會客室寬大的博古架前是環繞的沙發。開完一天的齊魯石化公司第六屆職代會,又主持了連夜召開的主席團會議,公司經理李承友特意趕到倪獻策住室。公司幾位副經理、「老總」、處室負責同志也趕來了。「在海南辦企業,三年免收所得稅,五年半稅,八年後企業就強大了。改革開放搞活的政策,給大特區帶來蓬勃生機。」倪獻策熱情介紹海南開發情況,並且邀請各位親身去感受一下。「齊魯公司還要更進一步地開放,更深入地推進改革,加強外部合作,視野要真正開闊。」李承友對幾位助手說完,又轉對倪獻策說,「我們十分感謝倪先生這樣關心家鄉和家鄉的工業建設,真心希望倪先生此次多住些日子,將來經常回家鄉來看看。」

關於在許多領域內的合作意向、專案,雙方都感到談得很愉快,很樂觀。雙方都有能力有信心為繁榮山東經濟做出新的貢獻。攝影記者恰到好處地把這些場面記錄下來。

三月六日晨,三輛轎車駛離齊魯石化公司沿寬闊的濟青公路東行。在濰坊市建設銀行,倪獻策三十餘年前在青島土木建築工程學校讀中專時的同學、建行行長王篤善盛情接待,轉而陪同一起繼續東行,直抵高密縣城。

高密縣委、縣政府以最高禮遇歡迎闊別故鄉三十三年的倪獻策。以熱情豪飲著名的高密人民,從縣委機關、部委局辦、企業集團,直到姚哥莊鎮、西姚哥莊村,都在以故鄉熱土純樸真摯的盛情努力爭取請倪老闆光臨,用濃烈的高密鄉情一般的美酒,款待「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親人。這實在難為了這位在任何風浪裡都不曾犯難的倪老闆。

縣委書記說:「就在這賓館。其他活動可以參加,吃住要回來。」

鎮黨委書記說:「倪總是俺們鎮上的人,總該回家吃個便飯吧!「

村黨支部書記說:「街坊四鄰從他落難時就盼著他回來,俺們不管他是省長是老闆,他是俺的鄉里鄉親!」

十幾家企業的經理、廠長等候在賓館客廳裡。

縣委書記主持了歡迎倪獻策的第一次宴會,縣長和幾位部門負責人坐陪。隨著電影《紅高粱》而一舉聞名的高密特產紅高粱酒那精緻的「小黑壺」與一級飛天茅臺酒,都是一種載體,也只是一種載體。

次日上午,六輛高級轎車相繼開出賓館,沿城內人民大街東去。縣委書記王在輝、副縣長崔紅旗、物資局長高健等陪同三十三年前曾在這塊土地上讀書的三位中學生倪獻策、王篤善、鞠梅初,參觀考察縣裡幾個重點生產廠家。以生產滌綸、丙綸系列長絲為主的山東省合成化學纖維重點廠高密合成纖維廠,五年時間,已成為擁有國際先進水準成套高速紡織化纖設備的骨幹企業。廠長丁原鴻向遠道而來的老鄉親介紹說。「這種滌綸絲,九公里長才重一克,現在市場情況也不錯。」倪獻策介紹了遠東、南朝鮮等地化纖生產銷售情況,介紹了幾種國際市場名牌產品的品質標準,並且提出大出大進,來料加工,返銷臺灣等地,儘快提高生產能力,滿足商場需要的具體意見。

在縣氣門嘴廠的自動化生產線旁,倪獻策說:「輪胎再好,沒有氣也不行。這小玩藝是喉嚨。這種產品利潤低,密集性勞動,你們能成為全國這種產品的標準化廠,領頭人,很不容易。」「我們現在占全國銷量的一半,其中自行車氣門嘴占全國銷量的三分之一。不過許多地方搞地方保護主義,控制外省進貨,競爭很不公平。」女廠長說。「也得讓人家吃飯嘛!東南亞等地區車輛多數還是有內胎的。但外商不願搞這類小東西,你們產品品質好,再開拓一下外銷市場,日子會更好過。」倪獻策穿行在一排排機器設備中間,對廠長說,「也可以通過外貿,組織對蘇出口。不過他們沒有美元,換些化肥之類產品還是可以的。」位於高密縣人民大街的濰坊電機廠是國家二級企業,這裡生產的魯光系列產品,包括在國內外市場很有影響的小型柴油發電機組,是中國農村和部分軍工、礦業部門的信得過產品。倪獻策早有所聞。他特意請廠技術人員提供全部出口電機型號、外貿價格、可供貨數量。對土生土長的高密人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掌握先進技術,製造大批量出口機電設備,倪獻策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

全國最大的棉漿粕生產廠家高密化纖廠,年產能力達四萬噸。廠長李桂榮先生治廠有方,泰山牌棉漿粕一直保持省優,暢銷國內外。倪獻策一行在二樓會議室聽完李桂榮介紹廠子的基本情況,又察看了丙綸車間、絲織分廠。

「縣太爺,不要光挑好看的看呀,咱們找個落後的典型,看看有沒有法子治嘛!」倪獻策在車中對縣委書記說。

「當然,我們想到了,就要借你的神功來起死回生哪!」王書記對司機說,「去木器廠。」

一隊轎車開出城區,過北大王在,走上一條司機們實在很少遇到過的顛簸不平的路,路人看到了一隊幾乎從沒有看到過的明亮耀眼的車。七拐八彎,人們在縣木器廠大門前下車,魚貫地穿行在空曠冷落的院內。兩排平房,幾堆圓木。倪獻策對市建行王篤善行長說:「這塊地皮很好啊,我們那個計畫正好可以在這裡落實嘛!多大面積?」王在輝說:「六十畝。」

午後,副縣長崔紅旗陪同倪獻策一行趕往城東五公里的姚哥莊鎮。這個在膠濟鐵路線上有一個慢車站的鎮現在已發展得很讓人振奮了。車到鎮政府大院,鎮黨委書記咼智義率全體工作人員列隊迎候,倪家鄉親們、鄰舍故舊,大都趕來了。在會議室,咼智義向倪獻策介紹如今鎮上的經濟狀況——八個鎮辦企業,每年可提供財政收入二十萬元,全鎮工業總產值一千九百多萬元。如今,「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投資十九萬元建起了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教育發展,職業中專是省級重點學校。

「都有什麼專業?」倪獻策十分關心這裡的教育問題。當年他離開這裡時,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有沒有機電專業,化工專業?」好多鄉親隔著門窗張望,倪獻策請他的侄女倪連君一起到會議室裡坐。鎮上一位很精幹的小秘書取來準備好的當地膠河裡四種沙樣,分攤在桌上。倪獻策逐一對比、分析,冷靜地對鎮裡的領導人談論著利用本地資源,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設想,從總體趨向到具體專案……

「走吧!看看你們的工業項目,看看我的家。」倪獻策起身,用小秘書遞過的熱毛巾擦拭過兩手,率先走出去。他今日穿一身深黑色合體的西裝,結一條銀灰色金利來領帶。倪獻策幾十年來一直十分注意服飾整潔高雅。即便是在看守所蹲了四個多月之後再上法庭被告席,他也是理髮更衣,穿著得體:一身最後一次率團出訪時訂做的藍黑色全毛花呢西服,雪白的襯衫配一條紫紅色斜條花紋領帶,穿一雙嶄新的三接頭黑皮鞋,這使省高院法庭有幾位官員有些不愉快。鄉親們看到報紙刊登的兩名刑警給倪獻策戴手銬的照片,從那神態和衣著上分析說:「獻策倒不了。」

離鎮政府不遠,是姚哥莊鎮最重要的企業密封件廠。倪獻策幾乎看遍了每一間廠房、倉庫、辦公室。各種型號規格的膠墊密封件,他都仔細問過產量、成本、用途、銷路,不時提供一些產供銷的資訊給廠負責人。

有三百多戶人家的西姚哥莊村,到處可見落成的新房和建設中的房基。村子很大,村內村外的道路平整寬闊,看完全村的大致情景,車隊停在村西北角的路邊。「我家的小胡同在哪兒?」倪獻策一下車就高聲向村幹部們問道。

「早就沒有了。」走在前邊引路的村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先啟介紹說,「自村裡按照新的規劃建房子,這幾年變化特別大。」

繞過兩排紅磚新瓦房,有三間舊北屋,牆皮剝落,屋頂是陳年麥草,牆外堆了一些碎磚頭,幾個抱孩子的中年婦女望著這些陌生人,點頭笑著。村主任王先啟問其中一位,「獻友在家嗎?」

「在,在家呢!」

「這就是,我家就在這三間北屋裡呀!」倪獻策似乎一下子回到三十多年前那少年歲月,記憶的門戶洞開,「這裡的生活我記憶猶新呢!祖輩創業,就創了這麼三間房子。」

邁進院落的門樓,迎面就是曾經容納倪獻策青少年歲月無數甘苦的舊屋,門窗已破爛不堪,裡面除去屋角落堆放了十幾袋水泥,已經空空蕩蕩。王先啟說:「這房子已經打算拆掉了。獻友一家住在西邊這新房子裡呢!」

緊鄰舊居蓋起了一排新瓦房,兩相形成極為鮮明的反差。聽到嘈雜的人聲,油漆一新的玻璃門打開,走出一位中年漢子。

「獻友!」倪獻策認出來還是判斷出來,人們不知道。他拉著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的堂弟倪獻友一起走進屋去。

門廳裡迎面是一張鋪了乾淨臺布的桌子,沒有人。獻友的妻子從裡面一間走出來,熱情地請大家裡面去坐。

和堂弟一起盤腿坐在大床上,倪獻策一邊看這房間裡的擺設,一邊問著家中的情況。

倪獻友的父親是倪獻策的叔父,早年被日本兵抓往日本當勞工,與後來在深山中苦度歲月的劉連仁是一起被抓走的。不久,他歷盡艱險偷跑回國,一直在村裡務農,前幾年去世了。倪獻策的父母晚年是在江西新餘市度過的,他的妹妹在新餘鋼鐵公司一所學校擔任黨支部書記,始終精心服侍二老。一九八六年,母親病逝,倪獻策正在獄中,妹妹送老人家骨灰到高密縣西姚哥莊老家來。倪獻策的姐姐嫁在鄭州。每逢年節,倪獻友便為兩家老人祭典,這使倪獻策很難安心。又回故鄉,又見親人,倪獻策說:「今後一定多回家來,多來家鄉做些事情。」

離開院子時,倪獻策又深情地望望那三間破屋。或許,他下次再來時這房屋已經不存在了。留在這裡的,只是一個遊子念念不忘故土鄉里的親情。在他另一位兄長七十六歲的倪獻和家中,他動情地聽老兄的敘說,真誠地祝他長壽。臨行留下一些錢讓老兄長買茶喝。他帶來的許多香蕉、餅乾、罐頭、奶粉等禮品,也分別留給各家。依依地離開鄉親,沒有更多的時間暢談,在村北膠河橋頭刻有村名的石碑前留個影,在車中回望退向後去的鄉親們和漸漸遠去的村莊,倪獻策很久沒有說一句話。

車過膠河又開進鄧家在,繞到村另一端,那裡有幾間平房,是這個莊的衛生院。一位遠近很有名氣的醫生王曙曉,早在一九七五年前後曾多次為癱瘓了的倪獻策的母親治療。這事倪獻策一直記在心中,雖然已是十多年前的舊事,老人家也已不在了。難得回故鄉來,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表達謝意,能夠見到,當面致謝,也是一番心意。但是,王曙曉出診了。鎮黨委書記咼智義寫下一紙留言,請他次日晚上到縣賓館去。

看望當年誨人不倦的老師,看望幼時嬉戲玩耍的同學,一戶戶,一家家,倪獻策對往事有著驚人的記憶,對一切曾經關心、幫助他和他的家人的親朋好友、師長鄉鄰,都念念於心,千方百計給予報答、感謝,哪怕只是一般的遠不足于表達完全心意的禮物,和他幾十年記掛心中回鄉來匆匆一見的問候。

中午在城關鎮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吃飯,談論這公司去海南搞開發建設的方案。晚上在高密賓館,請物資、供應部門幾位負責人和幾個企業的經理、廠長,邊吃邊談內外貿易問題。高密縣的老鄉們每時每刻牽掛著遠在他鄉的遊子。遊子歸來,每時每刻也都不忘為老鄉們的事業盡心盡力。

「倪老闆為高密帶來了旱田甘露。」早上六時,天還沒有亮,深夜裡送走深談全縣經濟發展規劃的縣府領導之後又起草幾份電報、信件,僅睡了不到五個小時的倪獻策習慣地早起到室外散步。漫天大雪,為整整一個冬天沒有降下雨雪麥田旱情嚴重的高密大地帶來了喜悅。值夜班的服務員在院裡掃雪,與已經很熟識了的倪獻策說笑著,毫無拘束。

三月大雪,氣溫很低。倪獻策僅穿一件白襯衣套一件深棕色毛背心,西褲皮鞋也都是年輕人春秋時的穿著,卻絲毫不怕寒冷,踏著院中雪毯往返幾度,又沿路走出賓館大院。

難得故鄉行。原擬三月八日趕往青島次日飛赴哈爾濱,中蘇邊境口岸幾筆貿易需要倪獻策親去處理,但家鄉的許多企業怎樣更好地發揮效益,儘快成為高密縣經濟騰飛的羽翼,這使倪獻策很難放心離去。整整一天,他又同縣領導人一起考察了七八個重點企業,每到一處都踏著泥濘冒雪察看生產現場,詳細聽取技術人員的介紹。

在縣印刷廠,他介紹東南亞各國和港臺地區對中華民間剪紙、版畫及其印刷品的要求和市場情況。在染料化工廠,他詢問技術力量、開發新產品能力、流動資金和年生產能力,對於出口染料和換外匯的許多技術問題給予詳盡的提示,並且十分關心這個省級先進企業作為全省硫化染料生產基地之後的環境保護情況。在省內首家紡織工業聯營公司,他十分讚賞這裡百分之九十四的產品達到出口標準。得知產品大部銷往佛山,有許多轉銷海外,他乾脆俐落地說:「好嘛!賺咱們老鄉的錢不算本事,有能奈去賺外國人的錢!「關於怎樣發揮聯營優勢提高紡織品檔次,他提出許多深為大家贊服的見解。在毛巾廠,他根據廠裡的生產現狀、能力和國內外主要市場趨勢,提出許多增加新品種的具體建議。在針織服裝廠,他高興地告訴廠長傅修善:「我已經把你們的幾種產品樣品,請朋友帶去臺灣了。T恤衫,有人叫作文化衫,在港臺很流行,關鍵在於色調和圖案。」他提出好多設想,並且請縣裡工作人員把各廠的主要產品名錄、外貿價格儘快匯總造表,他要隨身帶走。有些服裝、毛巾被系列產品,馬上就可以在中蘇邊境貿易中談出。其他有些產品情況,在青島等飛機時將整理成產品分類目錄傳真發出去。

謝辭各家企業熱情好客的主人的挽留,中午時分,倪獻策只留熊德勝、王篤善、崔紅旗等六七人陪同,接受為高密縣的對外宣傳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著名作家莫言邀請,到他南關村建章街的家中做客。進屋之後不久,又聞訊趕來好多鄉親。先後在《人民日報》以三個整版的篇幅刊出莫言的報告文學《高密之光》、《高密之星》、《高密之夢》,介紹了紅高粱故鄉的企業家。

《高密之光》的主人公、黨的十三大代表高密興華總公司董事長王建章也特意趕來。

晚宴將是他與老師、同學們的「專場」,此外,僅有最後一個下午的時間了。縣委書記王在輝去參加市里的工作會議,縣長姜玉生請倪獻策給縣裡留下一筆最寶貴的財富——給縣裡分管和主管工業經濟、物資供應、內外貿易的全體官員,各骨幹企業的負責人「開導開尋」:「您畢竟多年主持省府工作,管工業經濟,現在又集中精力抓經濟了。談談感受和看法,對鄉親們都是大有好處的。」姜縣長很懇切,倪獻策也便只好坐在了賓館會議室的首席位置。

「中蘇邊境貿易上有些事情,路過山東,回來主要是探親。」倪獻策環視幾十張熱情期待的面孔,注意到幾乎每人都握著筆準備詳細記錄,有幾人帶來了微型採訪答錄機。

「進山東七天,在縣裡三天,不論縣裡的鎮裡的還是村裡的,企業都生機勃勃,所到之處給人欣欣向榮的印象。現在是兩頭熱:這裡有充沛的資源,外邊有出口的需求。問題在於我們怎樣更快更好地做工作。家鄉變化很大,但經濟狀況仍很不樂觀,實力不強,目前也不易盲目搞大專案。我總的感受有五個方面……」

包括縣長姜玉生和秘書在內的每一個在場的人,都在認真記錄。這些對鄉親們隨便交談時說出的真心話,或許正是許多急於脫貧致富卻不甚得法,沒有明確方向卻熱血沸騰的地區最盼望得到的財富。

「大家普遍感到資金緊張,這也是建設發展中必然遇到的問題。各廠都提出能否採用引進外資、合資或補償貿易等方式解決。作為一種意向是可以考慮的,但目前我們的投資環境決定了還不宜這樣做。第一,外商一般喜歡獨資,不願合資。獨資可以自己說了算,但合資就有時會很使他們為難。比如我同你合作,是很好的夥伴,官方一張紙,把你調走了。第二,我們的通訊手段太落後。要搞外向型,首先要解決通訊問題。外商一小時半小時也離不開資訊,離不開通訊。家產萬貫,資訊不通,家裡罷了工也不知道,他怎麼敢來?我們在上海,在海南,一天幾十個電話、傳真,全國和世界各地都連起來了。許多進出口貿易,撥幾個號碼就可以定了。進了山東,外界聯繫就斷了,高密比齊魯石化公司還要差勁。即便我們在外面談妥了,消息又傳遞不回來。縣裡投資幾百萬元正在搞程式控制工程,確有必要,必須保住。郵電應首先為外向型企業服務。解決資金問題,作為過渡,可以採用一攬子解決的辦法:由我公司從國外借款,由縣裡計委、經委或其他某個部門出面統一安排,分配使用。同時也並不排除某些前途樂觀的專案可以單獨聯繫。」「外貿問題,我們許多產品可以組織出口,方式也很多。……提請大家注意報價問題,一定要實際一些,不要覺得機會難得,抬得太高,否則很好的機會也會錯過了。三十八元可以賣,一定要報四十二元。談到四十元還不幹,國外的朋友飛走了,你們廠長來說四十元也可以,但人家選了新客戶。」「內貿則因地區差的不同,要執行合同,又要留有合作的餘地。特別要重視信譽……」

「新增專案問題,一要量入為出,二要快出快進。根據實力情況,二三十萬元投資的小項目可以搞一些;技術不太複雜、投資較省,又可以廣泛安排就業的項目可以多搞一些。比如靜電噴塗生產線,噴槍國產的二十萬元一支,進口美國的四十萬元,買幾支來,吊掛生產線也不複雜。幾名技術人員學習一下塗料配製,可到江西去實習。工人技術就簡單多了,靜電噴塗附著力強,無污染,色澤、平滑度提高,品質穩定,活源廣泛,成本比氧化處理低百分之四十左右,價格可提高百分之二十。上海高橋一家水泥廠,三十五人,改上噴塗生產線,加工華生電扇部件,每年利稅三百萬元。這類項目『短平快』,國家的說法叫『星火項目』,投資要當年可以收回,否則不幹。算得准,卡得住,當年收回投資,第二年以後就可以緩緩勁兒慢慢賺錢嘛!」

「發展經濟要搞聯合。談買賣不要先想到自己的小倉庫。我們華夏公司也正在與經貿部、北京科學院,上海等方面所屬幾家公司合作,搞一個大的項目,大致要有百十個生產企業加入。許多專案、產品,可以間接支援,形成網路……」

太陽從賓館橘黃色琉璃瓦屋簷上滑落下去,餘光殘留在白雪上顯出一種很溫暖的色調。室內日光燈全部打開了,服務員住返倒茶、遞毛巾已經五六次。許多人提出許多問題,倪獻策一一作答。幾乎沒有一個工業領域他不熟悉,似乎對任何一種產品、商品都有發言權。

「山東靠老鄉嘛!姚哥莊他們的人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倪總以促進家鄉經濟發展的美好願望與辛苦的行動,兩三天時間,對全縣各局、各主要企業全面考察,宏觀指導,微觀説明,專案、產品,一個個分析、論證、研究,意見和建議很切合實際。令人欽敬的不僅是學識與能力,更主要的是鄉情與友誼。」縣長姜玉生以縣委、縣政府和全縣父老鄉親的名義對倪獻策,對所有為振興高密出主意作貢獻的朋友深致謝意。掌聲中,倪獻策起身抱拳向各位致意。

兩個月後,一九九一年五月四日,倪獻策親去海口機場迎接高密縣委書記王在輝一行。姚哥莊鎮黨委書記咼智義、城關鎮第一建設公司經理單傑等已先期抵瓊。幾個新的項目將在海南出臺。高密縣的外向型經濟又揭開新的一頁歷史。

傍晚,椰城的太陽依然高照。北緯二十度的太陽幾乎是直射了,至少在北方人看來是這樣。不過,風是涼爽的。島上極為著名的皇爺酒家內,倪獻策設宴迎接家鄉的父母官。酒家的新增名菜、「保留」項目,作為南國極富特色的飲食的精美的代表作,自然使北國鄉親情緒大振。倪獻策也因此而放懷連飲。

「小姐!,」倪獻策招呼頻繁斟茶倒酒的服務生,「請給一張點歌紙。」

倪獻策十分流暢地在點歌紙上寫出幾行字:

海南華夏實業發展公司為山東高密縣來賓點歌一首,《誰不說俺家鄉好》。

兩分鐘後,女歌手清亮的嗓音讀完這句話,樂隊應聲奏起了前奏曲。王在輝和隨行人員一起熱情地鼓起掌來。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

一朵朵白雲繞山間

一層層梯田一層層綠

一陣陣歌聲隨風傳……

倪獻策舉起酒懷,邀請大家共同為高密縣的振興騰飛乾杯。

王在輝一飲而盡,轉身對咼智義說:「代表家鄉父老,為倪老總點一首歌回敬!」

「咱們紅高粱的故鄉,點一首《紅高粱》的歌吧?」咼智義說著,從服務生手中接過點歌紙。

電影《紅高粱》中,歌曲不止一首。點哪一首呢?眾人不約而同向倪獻策喊道: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