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北省石家庄井陘縣中西部,面積10平方公里。1998年河北省民俗學會命名為「于家石頭民俗村」。 石頭村現有400餘戶人家,人口1600多口,其中95%以上的村民是于姓,相傳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
先祖于有道遷來時,這裡還是一片曠野,「與木石居與鹿豕遊」,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村中大多數男子都是能工巧匠,祖祖輩輩靠自已的雙手將石頭修成梯田、雕成石器、蓋成石屋、鋪成街道,直至建成龐大的石頭村落。
全村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畝,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尚存數十塊),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
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成,石街兩旁是一座座石頭院落,古式門樓,黑漆大門,家家相接,戶戶相連,雞犬之聲相聞,鄰里朝夕往來,生生息息,一派農家景象,點綴其間的還有深宅大院,高房繡樓,古廟古閣,整個村落依街房建、房與街齊、呼應顧盼、規劃有序。
于家村的另一個景,致便是村中隨處可見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舊水井700多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個,是總戶數的兩倍多。
于家村在建村之初,先祖們對蓄水、用水非常重視,于康兩家各有安排、于氏先祖生有五子,共分「五股」,在南山腳下挖了五個水池,取名「大爺池、二爺池、五爺池」;康家在東山腳下也挖了一個水池,取名「康家池」。由於水珍貴,對水管理甚嚴,如清乾隆三十九年所立的「柳池禁約」碑就規定,對孤、寡老人照顧;對偷水、浪費者處罰。
後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各戶開始自找地方打井、修窖,有的在村邊,有的在路旁,有的在地頭,有的在山上,有的置院內,有的蓋井房,一年復一年,越來越多,全村上下,家家有井,戶戶有窖,面面有池。猶如繁星,形成了一個罕見的井窖池網路。
位於石頭村正中的真武廟坐北朝南,始建於嘉靖年間,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廟宇,進入此廟,先要登十五級臺階,拾級而上,原本低矮的廟門在抬頭之間顯得高大威嚴,廟內正殿供有金面真武塑像,院內有一塊僅存的石碑,記載了于家村的建村方略、建材方位以及于家村原名等內容,是一本難得的「村史」。如今真武廟內塑有于謙的像,兩邊的牆上是密密麻麻的于家村家案,這是一部記載了已逝的于家祖祖輩輩的家族發展史。
千姿百態的石頭文化,淳樸深厚的民俗風情,這就是于家石頭村的美妙特徵。「東閣西塞南洞北寨面面皆有古景點,春遊夏遊秋覽冬賞季季都是好風光」便是對石頭村的最佳描述!
至于家村的交通:自北京乘高鐵至石家莊,再從井陘縣城坐小巴車到於家村。
我去井弳村考察過石頭建築一次,古樸厚重,歷史人文出眾。研究建築的人有必要一探究竟。